这场一路向南的旅行背后

16.11.2016  14:36

  黑脸琵鹭

   浙江在线11月15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施雯) 每年9月,遍布全世界的几十亿只候鸟,组成了地球上最大规模的生物迁徙队伍,这场从北到南的旅程,充满了瑰丽和意外——

  浙江的稀客中华秋沙鸭,被发现在安吉的水库里成群结队嬉戏;4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来到玉环漩门湾撒欢……今年在浙江,通过对秋季迁徙水鸟同步调查,发现了不少难得在浙江露脸的珍稀迁徙水鸟。

  但就在11月3日凌晨,上虞森林公安发动突袭,抓捕了7名盗猎者,共解救了21只绿头鸭、5只琵嘴鸭、4只骨顶鸡。这些鸟儿都是在途经浙江时,被盗猎者捉到的。

  偶遇的惊喜和血色的迁徙,交织在自北向南的迁徙之中。

  城市中的鸟儿越来越少,但针对湿地和候鸟的保护近几年来却在不断升级。这看似矛盾的现实之间,藏着人与自然的无言沟通。

   规划时300公顷的杭州湾湿地

  如今扩到了5000公顷

  每年10-11月,宁波杭州湾湿地都会迎来迁徙越冬鸟类的大驾光临,作为浙江候鸟的最大栖息地,每年这个季节,湿地就会出现近3万只候鸟休憩、过冬。

  这个时候,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湿地生态研究组博士焦盛武,会从杭州驱车赶往那里,在国家林业局杭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工作一两周。每年春秋冬三季,他都会在站里做观测和研究工作,这已经是他坚持的第12个年头。

  今年的11月6日,焦盛武在杭州湾庵东湿地水域发现了国家一级重护动物——东方白鹳,他如获至宝。在东亚一些国家,这类鸟已经消失,浙江也非常罕见。

  其实,杭州湾湿地自然滩涂的水鸟,鸻鹬类数量最大,占总量80%-90%。越冬时期主要包括黑腹滨鹬、环颈鸻、灰斑鸻、青脚鹬;迁徙季节主要种类有黑腹滨鹬、环颈鸻、黑尾塍鹬、红颈滨鹬、大滨鹬、铁嘴沙鸻等。

  目前,杭州湾湿地一共发现27种国家保护鸟类,水鸟包括一级保护的白鹤、白头鹤、东方白鹳、遗鸥和中华秋沙鸭;二级保护的黑头白鹮、黑脸琵鹭、白琵鹭、卷羽鹈鹕、小天鹅、白额雁、鸳鸯等。

  这样的亮眼数据背后,是浙江对“谁给候鸟安全的家”的回答。

  焦盛武表示,其实从整体来讲,鸟类的栖息地越来越少,而一些公园游客数量增多,鸟类也躲了起来,不过总的来说,对保护鸟类和保护栖息地工作也是越来越重视,就拿杭州湾湿地来说,这块湿地保护就是在专家的推动下建立的,从规划时300公顷,扩大到了5000公顷。

   ●数说背后:

  2014年10月,浙江明确提出湿地保护的两个阶段性目标:即确保到2017年,全省建立省级以上湿地公园30个、湿地合理利用示范区50个、湿地生态教育基地50个、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0%。

   黑脸琵鹭、中华秋沙鸭

  这些珍稀鸟儿都来了

  这次的调查中,有惊喜:

  全球濒危物种黑脸琵鹭,调查队员在这次的调查中共发现了4只,就在玉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里,它们与其近亲白琵鹭组成14只越冬集群,栖息于湿地的芦荡深处。

  在这次调查中,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系毕业的调查员钟悦陶,在安吉赋石水库发现了18只中华秋沙鸭,这也是该地第一次发现这种鸟的踪迹。类似的惊喜,还有很多。但背后的努力却不容忽视。

  “候鸟的迁徙不仅要克服飞行疲劳、气候突变、天敌捕杀,最大的威胁还是盗猎者的‘天罗地网’。”做了十多年野鸟保护志愿者的钱斌连连叹息,“盗捕候鸟会危害整个物种生物链,许多候鸟已处于消亡的边缘。

  而浙江越来越重视湿地保护,大量兴建的湿地保护区使得当地的生态出现了良性循环,鸟类增多。同时重拳打击,也使偷猎和杀戮正在逐渐减少。

  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刘宝权也告诉钱报记者,他发现黑脸琵鹭和白琵鹭的那天,是11月6日。当时他带着调查队划着一只皮划艇,缓缓潜入漩门湾湿地的深处,在一处滩涂的高地上,远远就发现了琵鹭的身影。

  黑脸琵鹭有着琵琶形的长嘴,脸部靠近嘴边是黑色。它最大越冬栖息地位于台湾地区的南部,其次是香港后海湾和深圳红树林。此前连续几年,黑脸琵鹭都曾到漩门湾落脚,漩门湾极有可能成为其全球第三大越冬栖息地。

  在全世界6种琵鹭中,黑脸琵鹭的数量最少,它们和白琵鹭一起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对生态环境要求很高,根据国际鸟盟发布的数据,目前全球仅3000来只。

  “其实,这次琵鹭在浙江舟山、金华等地也有零星发现,但是漩门湾似乎是它们最理想的栖息地,每年秋冬季节都有鸟友发现成群踪迹。我们觉得,主要原因是漩门湾湿地公园保育区人迹罕至,滩涂水比较浅,温度也比较适合该类鸟越冬。” 它能将浙江选择为新家,正从侧面反映了这些年浙江对湿地对候鸟的保护。

  ●数说背后:

  浙江各地在开展清网护鸟大行动,森林公安、执法大队、木材巡查大队执法人员,乡镇干部,党员志愿者等纷纷加入,截至11月4日,全省累计出动2091人次、消除网具312张。

   浙江人在努力

  它们也在适应越来越绿的浙江

  钟悦陶是浙江省野鸟会的成员,这个组织曾多次承担中华秋沙鸭的全国调查,此前在黄岩长潭水库也有发现这种鸟。

  这次在安吉赋石水库发现的18只中华秋沙鸭,让他感到很意外,因为这种鸟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必须在北方原始森林的树洞内繁殖。由于栖息地减少,现在很少能看到它们。

  “观鸟爱好者的观测设备都是自购的,长焦镜头加相机的价格,基本在10万元以上,而专业级的望远镜,一台也在万元以上。

  “我从2010年开始观鸟,去省内、江苏、北京、黑龙江、云南等地都观过鸟,之前并没有观测到过中华秋沙鸭。11月6日那天,我们坐船观测时,发现一群正在岸边嬉戏的中华秋沙鸭,它们的冠羽特别长,一眼就认出来了。

  钟悦陶看来,该鸟一直喜欢在湍急水流的溪水中捕食小鱼虾,能在水库发现它们,说明它们也在改变,已逐渐适应了开阔平静水域。

  而与鸟儿打交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比如为看到最多的鸻鹬类水鸟,焦盛武就非常有经验——先摸透海水的潮汐规律。

  “它们在海边滩涂觅食,迅速捕捉蛤类。但在潮水来袭前的2个小时,它们会集体腾空,飞向岸边的湿地、水库躲避。而靠近岸边的芦苇荡里隐藏着大量的绿头鸭、斑嘴鸭、罗纹鸭、琵嘴鸭、绿翅鸭、凤头潜鸭等。

  滩涂离开观鸟点其实很远,所以鸟类腾空飞往岸边的时候,是最佳的观测时间。

  焦盛武说:“在自然纪录片中,会捕捉到鸟儿漫天飞舞的壮丽镜头。在浙江,这样的场景大概只能在宁波杭州湾湿地看到。最多时,会看到上万只鸻鹬类水鸟腾飞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