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档案馆工作进入蓬勃发展新时期

17.10.2016  22:06
  编者按

        9月27日至28日,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会议总结了“十二五 ”期间全国档案馆事业的发展情况,分析了档案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 求,研究部署了“十三五”时期档案馆工作。会上,辽宁省、上海市、江 西省、湖北省、云南省、青岛市6家档案局馆进行了经验交流。从即日起, 本报三版陆续刊登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上6家档案局馆的经验发言,敬请关注。

        近年来,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在国家档案局的精心指导下,辽宁省档案馆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和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和办法,真抓实干,忠实履行档案保管和利用基本职能,特别是以省档案馆建设、档案数字化、档案保护等大事为抓手,着力解决档案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努力处理好基础与发展、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档案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深挖馆藏,紧跟形势,服务中心大局工作成绩显著

        一是为中心工作提供档案支撑。根据国家档案局和省委省政府有关精神 ,辽宁省档案馆以服务中心工作为落脚点,深度挖掘馆藏资源,积极提供 决策服务。在钓鱼岛归属、南京大屠杀档案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等重大 事件中,密切配合国家档案局和外交部,积极发挥馆藏档案资源优势,为 维护国家利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档案证据。另外,省档案馆继续发挥档案资 政作用,近年来先后编辑了《辽宁省近百年来发生重大疫情及防疫情况》《辽宁老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历史上辽河水系的治理》等多个专题资 料,为制定全省相关政策、编制长远发展规划提供了翔实准确的参考资料 ,得到了省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肯定,充分发挥了档案为省委、省政府决策 服务的作用。

        二是为重大活动提供档案服务。2014年,省档案馆新馆投入使用,依托新建成的、功能完备的省档案馆和138万卷馆藏档案资源优势,辽宁省档案 馆坚持开展主题活动与阵地建设相结合,在抓好经常性、普及性主题活动的同时,注重围绕中国共产党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及重要历史人物等题材 进行红色宣传,使档案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党的思想政治建设 中发挥了独特作用。结合新馆运行,深入挖掘馆藏重点档案资源,省档案馆还举办了“清代皇室档案珍品展”“辽宁记忆展”及“中国档案珍品展 ”,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彰显了辽宁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老工业基地全 面振兴的发展历程,得到社会广泛好评。2015年,为真实呈现辽宁人民抗 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史实,讲好辽宁人民的抗战故事,省档案馆与省委宣 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共同举办了“铭记历史开创未来——辽宁省纪念中 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得到了省委 领导的充分肯定,到场参观人数达3万余人次。为更好的延长档案宣传周期 ,扩大档案宣传辐射面,省档案馆精心将展览内容制作成流动展板深入各市、机关、大学、社区等地展出,还借助互联网传播优势进行网上展览, 参观浏览人数达7万人次。今年,省档案馆与省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联合 举办的“信仰的力量——‘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 教育档案主题展”被列入全省纪念建党95周年系列活动,成为“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的生动平台。展览自6月29日开展以来,已接待1万余人次到馆 参观,取得良好社会反响。随着档案馆档案文化传播功能的不断加深,省 档案馆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加大,先后有欧盟商团60余位欧洲驻辽宁各大 企业的高管以及德国驻沈总领事到馆参观。

积极推进,攻坚克难,省档案馆新馆建设顺利完成

        在几代辽宁档案人的努力下,省档案馆新馆建设于2011年启动,2014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馆,是目前全国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档案馆。新馆位于沈阳故宫和北陵构成的城市中轴线上,与省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共同组 成了辽宁重要的文化建筑群。“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这是辽宁档案人对建设省档案馆新馆达成的共识。从项目的设计,到工程的施工、验 收,均严格执行《档案馆建筑规范》和《档案馆建设标准》。同时还特别 强调自身作风建设,从项目启动之初,省档案馆就提出“一个建成两个不 倒”的原则,即新馆建成后,馆局的干部既不能因腐败问题而倒下,也不能因身体劳累而倒下。

        另外,位于抚顺新宾的面积达5800平方米的电子档案备份中心及后库于 2013年和2014年进行了重建和改造,形成“三楼一库”的建筑格局。目前 ,备份中心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馆互为备份。各市和省直部分单位也将数字化档案送到备份中心 集中备份与管理,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集约化管理。截至2015年年底,备 份中心为省内12个市(不含沈阳、大连)存储电子档案6816.25GB(十亿字 节),备份省档案馆电子档案数据3553.28GB。

科学规划,精益管理,档案数字化工作进展迅速

        “十二五”期间,按照《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部署, 辽宁省加快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资源建设,2013年到2017年共争取档 案数字化项目资金7209万元。2013年,辽宁省档案馆制定了《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总体规划》,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1.0274亿画幅数字化量 ,目前该计划已执行4年,实际完成数字化9300多万画幅。

        省档案馆的档案数字化工作是通过政府招标采购,由中标公司进行外包数字化加工。省档案馆从健全组织入手,成立了以馆长为组长的档案数字 化领导小组,并从馆内部抽调专人组成档案数字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监督 和指导数字化加工项目的实施。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以“数量质量安全 三保障”为目标,合理规划,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全力提高工作质量和 效率。

        结合馆藏档案特点和数字化现场工作实际,加强对数字化加工企业的指 导,打破了传统的模块式数字化工作模式,引入了企业“精益管理”生产 理念和工作模式,使各环节的运转既衔接紧密又安全流畅,极大地提高了 生产效率和数字化质量,并且使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风险得到有效防控。 自档案数字化工作开展以来,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注重基础,科学管理,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保障得力

        “十二五”时期,国家档案局十分关心辽宁省的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 护工作,省档案馆有7个项目,共计8.5728万卷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工作获得了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的支持。中央财政拨付1538万元,省级 财政补助1300万元。

        为了做好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省档案馆把做实基础工作放在首位 ,深化认识,将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作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核 心任务给予高度重视,营造了良好的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环境。一是改善保管条件,使重点档案得到“特殊照顾”;二是多措并举,将传统手段与数字化管理相结合,为重点档案保护注入新生机;三是加强监督,严把资金使用关;四是积极开展征集工作,丰富优化馆藏结构;五是深入挖 掘国家重点档案价值,打造编研精品。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6年10月13日 总第2976期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