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讲述浙江最早的史前文化

30.06.2016  01:09

全世界最早的独木舟在哪里出土? 20年间三次挖掘经历了怎样的波澜曲折?

遗址厅

湖光山色的湘湖景区内,有一片近3万平方米的跨湖桥遗址,这儿出土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和大量的骨器、木器、石器、陶器和动植物标本。经考古发掘和碳十四年代测定,跨湖桥遗址的绝对年代为距今8000-7000年。

曾几何时,河姆渡是整个南中国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1990年,跨湖桥文化乍一亮相,就让人大吃一惊,这一遗存内容毫不逊色的崭新文化,年代竟早过河姆渡遗址整整一千年。

从1990年5月跨湖桥遗址被首次发现,共经历三次挖掘,于2009年9月28日,建立在遗址之上的博物馆正式开馆,出土文物从此就被陈列在馆中。风雨20年,挖掘工作几经停止,跨湖桥文化命名争论不休,文物就地保护与湘湖治理正面冲击。

踏进这座来之不易的博物馆,8000年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斑斓之彩陶,轻盈之独木舟、木质弯弓、针眼如丝、三孔短笛、更有釜甑中的稻香、渔网上的浮标、煎裂的草药罐和恍若文字的刻画符号……这是跨湖桥文化给人的遐思,也是跨湖桥遗址带出的迷思。

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就地保存 是重要的建馆依据

博物馆遗址厅是一个水坝形圆桶建筑,建筑顶上的几盏探灯投向陈列于底部的一条独木舟。在这个巨大的恒温恒湿空间里,独木舟静静地躺在玻璃房子里,它的周围还原了当年挖掘现场的考古场景。

这条独木舟的出土意义非凡。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是跨湖桥遗址博物馆的建馆重要依据。因为独木舟实施了就地保护,就有理由在出土现场建立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参与独木舟挖掘工作的原萧山博物馆馆长、研究员施加农说。

据施加农介绍,2002年11月下旬,在第二次挖掘地的东面他们找到独木舟和相关遗迹,不由联想到,第二次挖掘时曾挖到一个木桨式样的器型。

有浆必有舟,又挖了几天后,一条独木舟终于呈现出来。施加农说:“隔樑这边的舟头露了出来,另一头是舟体,因为被砖瓦厂取土时挖破了,所以只看得到一个舟头。周围有大量的木头堆在一起,还有木桨。这不是一条新做的独木舟,而是使用过的,被架在地面上,两边插着木桩,舟体很光滑。残长有5.6米,边上都是被劈开后的整根木头,好像工匠刚做完活离开。

独木舟的发现令人既兴奋又着急,怎么保存?这是一个大难题。全国独木舟保护方案论证会一共开了三次,一致认为应该就地保护。湖北省博物馆是全国漆木器保护中心,由它的老馆长陈中行作为独木舟保护课题组组长。

独木舟标本通过生物脱水技术成功了,刚出土时海绵样的独木舟经过处理后,变得十分坚硬。施加农说:“当时共有4个课题,疏干排水工程、土遗址加固、独木舟等木质文物脱水和防霉杀菌。我们建了一个700多平方米的彩钢棚建筑,但是钢构建筑无法解决温湿度问题,于是又绞尽脑汁在里面搭了一个帆布房,解决了控制温湿度的根本问题。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孙寅乔        编辑:叶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