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瓷枕比 我们的枕头弱爆了

19.07.2015  12:10

清凉消暑,保持发型,对抗各种肩颈毛病

金代赭地黑花虎形枕

心灵鸡汤枕:北宋珍珠地划花福德纹长方形枕

魔兽枕:唐三彩印兽面纹长方形枕

夫妻枕:北宋绿釉针刻水波纹银锭枕

梦之缘起——“清雅集古”珍藏瓷枕

时间:7月17日至9月6日(每周一闭馆)

地点:杭州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精品馆)

枕头,相传还是曹操给起的名。

三国时期的一天夜里,曹操在军帐中读书犯困,便准备上床休息,一旁的书童把床上的几本木匣兵书整理到一起,平摆在床的一头,没想到曹操倒头就睡,刚好把头枕在木匣上,而且睡得很香。机智的书童见此情形,第二天就按照兵书木匣子的形状,制作出一个垫头卧具呈给曹操,曹操大喜,把这件东西命名为“枕头”。

对于习惯舒适绵软枕头的现代人来说,现在很难去想象,古代人们枕着石头、木块、竹节这些硬邦邦的东西,真的睡得着吗?孤山路上的浙江省博物馆,最近有一个关于瓷枕的展览。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钟凤文说,近百只大大小小的瓷枕,大多都曾是坊间大户人家所用,年代跨度从唐宋一直到元代。

不仅是清凉的卧具,有助眠、清心明目的作用,还能藏机密资料。

三伏天,天气热得过分。古代没有空调,晚上想必难熬?完全猜错。古人用瓷枕睡觉,它的清凉消暑作用,可要比抱个西瓜睡觉强多了。

李清照在那首“人比黄花瘦”的《醉花阴》里,就提到了瓷枕的清凉,“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这里的玉枕,指的就是青白釉瓷枕。乾隆皇帝也曾在瓷枕上题诗:“瓷枕通灵气,全胜玳与珊。眠云浑不觉,梦蝶更应安。”可见,上至皇室贵胄下至普通百姓,清凉沁肤的瓷枕都是心头好。

说起来,瓷枕在唐代就出现,并开始大量生产,当然也只有大户人家才用得起。钟凤文说,仔细看这次展览的瓷枕,每个都会有一个小气孔,因为在烧制的时候,必须留以气孔来保证不炸裂。比如一件金代早期的“赭地黑花虎形枕”,产于山西长治窑,整个造型是老虎,平整的背部用来枕头,出气孔就在老虎的鼻孔处。林林总总,这些小小的透气孔有些在侧边上方,有些则在枕面上,晚清民国时期工匠把孔开在枕面上部,这样一来,没有空调的古人就可以往里头注凉水来过个清凉夏天,那是棒棒哒。

这个小孔,往往还是机密资料的藏身之地,工匠们会把这个小孔巧妙地安排在图案中,比如动物的眼珠、鼻孔,花朵的芯蕊等。传说,黄石公所授张良的《素书》即被其藏于枕中,并一同下葬,后为盗墓人发现,内容遂流传于世。

用这么硬的瓷枕睡觉,真的不会觉得硌得慌吗?冰冰凉凉睡一宿,会不会偏头痛啊?钟凤文说,这跟当时人们的发型可能有关,隋唐、五代时的女性,都是高耸的发鬓,那个时期会有许多面如碗底的U形枕,主要是为了女性在睡觉时保持发型不乱设计的。展览中的一些瓷枕,四个角在制作时会特地进行柔化处理,中间部分则保持比较完整,冬季天凉古人使用瓷枕时大多会在上面盖上一层铺垫。虽然使用的时候大多会垫上些绵软的东西,不过这么硬的枕头,怎么垫都还是疼啊!拜托,瓷枕可是大户人家用的,这群人怎么可能跟普通人一样睡成四仰八叉?使用者的睡姿需要跟瓷枕配套。脑洞大开地推测,若是一个没睡过瓷枕的普通人家姑娘嫁入豪门,恐怕要经常失眠了,苦苦练习如何适应硬瓷枕。

至于瓷枕的保健功能也不是随便说说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里就讲到过,“久枕瓷枕,可清心明目,至老可读细书”。小一点的瓷枕放在脖子后边,还能对抗各种肩颈毛病,曹操墓中也出土过一种“慰项石”,就像现在汽车座位上会用的脖颈靠垫。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文 余夕雯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