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越韵唱古诗 嵊州推广越剧教育传承非遗

14.03.2016  10:27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的《咏鹅》,小学生都会背诵,但你听说过这首诗还可以唱,并且是用越剧来唱?3月9日,记者走进嵊州市城南小学,伴随着悠扬婉转的越剧音乐,“小小越剧团”的团员们正用竺派唱腔唱《咏鹅》,声音清新甜润,情态活泼轻快。随后,她们又用呤哦调演唱了李白的《静夜思》、用高亢的徐派唱腔唱郑板桥的《竹石》。

  从去年底开始,嵊州市越剧特色学校城南小学就在全校开展“越韵古诗”——用越剧传唱古诗活动。

  “总理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越剧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嵊州是越剧之乡,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从娃娃抓起就是我们近年来的一个创新。”城南小学副校长张再良从事越剧教育研究十余载,他认为,要真正让越剧走进课堂,就要让越剧符合孩子的口味。

  古诗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城南小学的越剧传唱古诗活动既传承了非遗,又弘扬了传统文化,还培养了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对于传统戏曲从小众走向大众可谓有着积极的意义。

  “越韵古诗”活动,让每个年级都挑一首古诗,一年级唱《咏鹅》,二年级唱《静夜思》,三年级唱《竹石》,四年级唱《》,五年级唱《凉州词》,六年级唱《绝句》,孩子们很喜欢。元旦汇演时,每个年级轮流上台表演,气氛很热烈。

  用越剧唱古诗,“普及”的效果就出来了。

  作为越剧发源地,嵊州一直注重越剧从娃娃抓起。而作为越剧特色学校的城南小学,更是对越剧走进课堂作了各种探索:1996年成立了小小越剧团,连续10年举办“小明星演唱会”“越剧小明星比赛”,先后4次改编越剧教材,从侧重“”到侧重“”,其中2013年改编的教材《我爱越剧》和2015年改编的教材《趣味越剧》被评为省精品校本课程。学校还培养出了18名全国小梅花奖得主。

  这样的探索和成绩有目共睹,城南小学也因此被中国戏剧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培养基地”。然而,校长茹茉莉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希望更多的小朋友来热爱越剧、学唱越剧。

  正好,去年张再良带领学生去山东济南参加第十九届全国戏曲小梅花奖时,遇到了时任评委的越剧表演艺术家竺小招(竺小招的母亲、“越剧西施”竺水招是嵊州人)。故人相见当然聊越剧,“男孩子一般不喜欢唱越剧,是不是可以通过唱经典诗文的方式来让他们爱上越剧呢?”竺小招的想法得到了城南小学的支持。去年12月,经竺小招牵线,城南小学挑选了14首最受学生欢迎的古诗,由80高龄的作曲家、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谢子华免费谱上越曲,分袁派、尹派、徐派等10个流派和呤哦调,学校正式开始“越韵古诗”活动。

  一些学生背诵古诗比较吃力,但用越剧的方式唱上几遍,一首诗就印在脑海里再也不会忘记。唱越剧要用嵊州方言,特别是念白,如果用普通话来唱越剧,味道就大打折扣。比如《静夜思》里的“”,嵊州方言发音为“”,为此,许多学生回到家里还主动向爷爷奶奶学方言。

  现在,城南小学一至六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有70首。接下来,谢教授还将为其余的56首古诗谱上越曲,让孩子们尽情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