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贷款企业为啥难拿到?揭“过桥贷”利益链

20.07.2015  15:50

   贷款青黄不接,企业“掉膘”“割肉”

  一年一放,还旧再借新。如果赶上货物没回款,手头又没流动资金,就得找民间小贷公司借“过桥贷款”

  “接您电话前一分钟,我还在琢磨还贷款的事呐。”

  说话的是河北百年巧匠手工艺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漫笳,他的企业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年利润300万元左右,吸纳了170多名残疾人就业,被中央文明办等部门授予“全国志愿助残示范基地”称号。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优的企业,也曾长期面临拿不到中长期贷款、资金青黄不接的难题。

  “每年跟银行贷款300万元左右,一年一放,还旧再借新。如果赶上货物没回款,手头又没有流动资金,就得找民间小贷公司借‘过桥贷款’。”郭漫笳说,“过桥”资金利息很高,贷款300万元,月息3分。等到1个月后新贷款批下来,企业要为此支付将近10万元利息。“我们一年净利润才200万元不到!”

  不想借“过桥贷款”,只有等上笔货款回来了,先还贷、再贷款。“一来一往前后两三个月没钱购买原材料,厂里停工,不得不跟客户申请延长订单,有时干脆就丢单了,等于一年里有1/4的时间是没效益的。要么停产‘掉膘’,要么‘割肉’借高利贷,横竖是要挨一下子,您说,我们该咋办?”郭漫笳说。

  银行对企业放贷,为什么要一年一算账呢?据了解,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按贷款期限分为临时贷款(3个月内)、短期贷款(3个月至1年内)和中期贷款(1年至3年)。商业银行给中、小、微企业提供的流动资金贷款期限大多为1年以内。

  “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7年,小微企业还不到3年,不及欧洲、日本同行的1/4。所以各家银行对待小微企业贷款还是比较谨慎的。”廊坊银行小微事业部负责人王葵海告诉记者,一般的做法是要求有担保抵押物,一年一授信,目前银行的经营类贷款中70%—80%都是一年期及以下贷款。

  对银行业的这个解释,企业家们并不买账。“成长期的小微企业,一年内正处在投入期,不可能有稳定的利润来源。为了还旧贷,企业不得不抽取正在投入的流动资金或向民间借高利贷,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河北春风实业集团董事长曹宝华说。

  “我眼见着不少好苗子,好不容易过了研发关、销售关,前景看好,但最后‘死’在资金链断裂上。都说中国的小微企业生命周期短,其实很多是倒在‘资金’这道坎了。”郭漫笳认为,如果以生命周期来衡量是否该向企业发放中长期贷款,就陷入了“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争论中,“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会永远是个死结。”他说。

   掮客“大行其道”,“过桥”暗藏玄机

  一些银行和担保公司、融资公司“沾亲带故”,企业为续贷,不得不按照银行人员的明示或暗示,到指定的机构拆借资金

  维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两年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主要产品是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可穿戴设备。“科技型企业与商贸型企业不同,研发、设备、渠道建设阶段比较长,成不成至少两三年才能见分晓。而一年期贷款的期限正卡在企业发展的脖子——有眉目、没利润的时候,我们只好找民间借贷。”公司法定代表人赵晖说,眼下在江浙,找过桥资金并不难,总有资金找上门来,就是利息太贵了,“企业正是缺钱的时候啊。”

  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仲秋对银行为了规避风险而“先还后贷”的理由表示费解。“如果企业有信用危机,银行就没必要再贷款;如果企业没有信用危机,那就直接贷款好了,为什么必须先还后贷?”许仲秋认为,申请续贷过程中办理评估、抵押登记、担保等所需费用,全部压在申请贷款人头上,提高了企业贷款成本。

  采访中很多企业反映,一些银行和担保公司、融资公司“沾亲带故”,企业为续贷,不得不按照银行人员的明示或暗示,到指定的机构拆借资金。

  部分银行员工因为了解客户背景,掌握其续贷需求,被融资公司等资金方“挖角”,在“过桥贷款”利益链条中扮演了撮合者的角色。最近媒体爆出消息,兴业银行前员工为多名客户撮合“过桥贷款”,金额高达数十亿元,最终携款潜逃。

  “我在温州调研了90家企业,能从正规金融机构拿到贷款的只有9家。银行惜贷,让企业成为食利阶层的‘鱼肉’。现在江浙一带甚至产生了掮客阶层,在企业借新还旧、急需过桥资金的空当期赚取高额利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张承惠说,前不久她在浙江调研时接触到一些“掮客”,其中有人表示,只要一个电话就能搞到8000万元甚至更多资金。“现在经济下行,企业压力那么大,赚点钱不容易,这些掮客几天内就干赚五六十万元,这不都是企业的血汗钱吗?”

   提高政策刚性,防止银行“虚招”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快社会信用信息体系建设,让小微企业获得更多“信用筹码”,减少银行放款顾虑

  “我们高新区企业家有个微信群,400多企业主在里面,每天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贷款难、续贷难。”周云凌是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杭州蓝通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她的企业主要做公共自行车系统。“从建设、验收到使用调试,一个项目做下来要两年半,一年一贷,企业根本熬不到回款那一天。”周云凌觉得自己还是挺幸运,她申请了华夏银行的年审制贷款,“贷款到期前,银行来企业做了调查,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我交了申请,直接给我续贷1年。”

  “想要做好小微金融,办法总是有的。”华夏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部总经理卢小群说,目前该行面向中小企业的“年审制”贷款最长3年,分段融资,贷款到期前通过年审,无需还款即可进入下一融资时段。“业内现在还有最长可达10年的按揭贷、最长可达5年的循环贷。循环贷可以当天借、当天还,还旧借新,无缝衔接。”

  这几年国家要求扶持小微企业,各银行总行都下达了贷款任务。“我们行小微贷款平均单笔金额只有25万元,是实打实的小微金融,可我知道不少银行在玩‘虚招’,把单笔3000万元以下的贷款均列入小微贷款业务统计,任务完成得很好,受益企业很少。”王葵海认为,相关政策还应进一步细化。

  为解决小微企业续贷难题,2014年7月银监会曾下发通知,明确对信用记录良好、经营正常的小微企业,商业银行可以进行贷款展期,也可以发放新贷款偿还老贷款,避免小微企业去市场上找更贵的资金借新还旧。

  “监管部门的‘框’定得有点粗,应该增加操作性和约束性。比如,如果想续贷的企业各项指标良好,应明确规定银行必须在多长时间内走完流程,发放贷款。”郭漫笳说。

  今年3月,银监会出台文件,要求商业银行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高出全行各项贷款不良率年度目标2个百分点以内的,不作为内部对小微企业业务主办部门考核评价的扣分因素。

  “我的理解是,国家鼓励银行给小微企业贷款,做好了,表扬;做‘冒’了,也不怪你。”郭漫笳的企业去年底在新三板市场上市,还掉今年8月将要到期的贷款,不再像往年那么窘迫了。不过他认为,目前能从股市、债市拿到资金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只是少数,大多数企业都不同程度处于“缺血”状态。如果银行业占着大量社会资金,赚着高额利润,却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真心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为实体经济“输血”,说不过去。

  王葵海认为,一些银行面对小微企业贷款需求“发怵”甚至拒贷,主要是自身风险管理水平不过关。“比如不掌握小微信贷调查技术,从水电费、税务报表、发货单中识别不出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决策效率低下,从接触客户到放贷,有的能拖上十天半月,单位贷款费用成本高企,所以对小企业客户不感兴趣。”王葵海认为,银行业在提高经营能力方面,还应该主动作为。

  “对真心想做好这块业务的银行来说,也需要外力支持。”卢小群呼吁,相关部门要加快社会信用信息体系建设,让小微企业获得更多“信用筹码”,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此外,银行应探索新的服务模式,比如,目前超市、供应链核心企业等掌握很多上下游企业的供销数据,银行应与之联手打造基于数据信息共享、分析并能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服务的“平台金融”,让更多企业获得高效率、低成本的贷款支持。(本报记者曲哲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