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注重提质增效“大进大出”转身“优进优出”

18.05.2015  10:40

  4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要推动形成优进优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5月6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再次要求企业提质增效、实现优进优出,打造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促进互利共赢。
  从“大进大出”到“优进优出”,是我国外贸适应新常态、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也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
  外贸发展的必然结果
  “优出”,就要推动产品、技术、服务的“全产业链出口”
  “优进优出”,是相对“大进大出”而言的。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外贸企业特别是加工贸易企业坚持“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发展战略,以给外国品牌代工为主要方式,走上了发展快车道。它们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在国内完成加工后再向国外销售产品,从而将生产过程的“两头”都放在国际市场。2013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这种“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功不可没。
  不过,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生产利润更多集中在国外公司的研发、销售等环节,出口千万件衬衫换不来一架飞机,我国外贸企业扮演的不过是个“打工者”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资源约束日益加大,靠低价格、低成本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难度越来越大,“大进大出”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优进优出’是外贸发展的必然结果。”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表示,“在‘大进大出’的模式下,企业发展是‘嵌入式’的,其生产过程只是整个生产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加工制造能力再强,也只是处在产业链条的低端,很难提高经济效益。只有转变发展方式,使我国对外贸易从‘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才能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培育竞争新优势,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所谓“优进”,就是从我国的长远和根本利益出发,根据国情,有选择地进口紧缺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零部件;“优出”,就是不仅要出口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还要推动产品、技术、服务的“全产业链出口”。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在发达国家“回归制造业”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转型”的大潮中,促进我国外贸稳定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海关统计显示,今年前4月,我国进出口总值7.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3%。
  “可以说,发展外贸,我国前有对手,后有追兵,尽快推动外贸往‘高端’走、往‘顶端’走,努力做到‘优进优出’,是外贸‘突围’的关键。”张燕生说。
  “优进优出”初步显现
  前4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3.9%,占出口总值的57.9%
  海关统计显示,前4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2.45万亿元,增长3.9%,占出口总值的57.9%。同期,服装、纺织品等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下降。其中,服装出口2835亿元,下降4%。
  “纵观前4个月的外贸数据,‘优进优出’方面的特点已经呈现。”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说,今年以来,我国部分高端制造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趋势,运输工具、手机和金属加工机床等出口增速在20%以上。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尽管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增速放缓,但一个好的现象是,无论是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区域布局、企业结构,还是贸易结构都在进一步优化。这将为“优进优出”战略转型奠定良好基础。
  外贸结构进一步改善。前4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4.14万亿元,占我外贸总值的55.2%,较去年同期上升0.1个百分点。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2.36万亿元,占我外贸总值的31.5%,与去年同期持平。“在相同贸易量的情况下,一般贸易出口的增加,意味着出口商品的质量更高、附加值更多。”黄颂平说。
  外贸主体更加均衡。前4月,民营企业进出口2.61万亿元,占我外贸总值的34.8%,较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3.58万亿元,占我外贸总值的47.8%,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黄颂平认为:“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上升,而外商投资企业占比下降,说明我国外贸进出口的自主性增强。”
  出口市场更加多元。对新兴市场出口增势良好、比重提升。一季度,我国对东盟、印度、非洲和拉丁美洲等4个新兴市场或地区出口值合计占我出口总值的26.8%,比去年同期提升了3.1个百分点。
  黄颂平认为,目前我国外贸在提质增效、优化结构等方面有了一些积极进展,但仍应看到,当前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依然很多,实现外贸稳增长和调结构的核心是转型升级。这是“优进优出”的应有之义。
  提升外贸国际竞争力
  “优进优出”并不是对“大进大出”的否定,而是脱胎换骨的改造
  “‘优进优出’并不是对‘大进大出’的否定,而是脱胎换骨的改造。”张燕生认为,“通过‘大进大出’,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有了积累,为外贸发展转向‘优进优出’奠定了基础;而只有坚持‘优进优出’,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才有‘源头活水’。”
  5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对推动外贸“优进优出”,提升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出了明确思路。
  提升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加快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劳动密集型产品质量、档次和技术含量,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贸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建立出口产品服务体系。鼓励企业有计划地针对不同市场、不同产品,采取与国外渠道商合作、自建等方式,建设服务保障支撑体系,完善售后服务标准,提高用户满意度。
  培育新型贸易方式。大力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培育一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企业。
  建设区域开放载体。推进广东、天津、福建三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做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区等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形成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高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丁建臣认为,推动外贸转向“优进优出”,是与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一脉相承的发展战略。这有利于外贸企业提质、创新,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有利于中国经济更好地与国际经济接轨,推动国内产业升级,真正地把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做大、做强、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