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货币化安置促棚改 宁波上演城市“变形记”

01.02.2016  14:46

  中新网宁波2月1日电(记者 李佳赟)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的西门地块棚户区里搬出,面对政府给出的实物安置与货币安置方案,60岁的居民薛家骥最终选择领取一笔安置费用自行购房。

  老薛的故事并非孤例,安置房还是“货币化”,这样一道自选题,正摆在浙江宁波更多的棚户区居民面前。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城市版图掀起了旧城改造风。于是,高楼大厦从老旧巷弄中齐齐生长出来,短短二十多年,旧城迅速完成向新城转变的过程。但棚户区,依旧是城市“二元结构”的遗留。

  诚然,在时光消磨中轰然倒下的宁波江东徐戎、奉化锦屏旧房,就像宁波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伤疤”。倒楼之殇,使宁波危旧房屋治理迫在眉睫。

  如今,通过大力推进棚改与楼市存量的有效衔接,货币置换、房票置换等因地制宜的棚户区“改造运动”正在宁波火速推进。越来越多如薛家骥一样的棚户区居民,在领到新房钥匙的同时,也在见证一座城市的有机更新。

  宁波市市长卢子跃表示,借国家加快棚户区改造的东风,宁波市率先将成片危旧住宅区列入改造范围,迈开安居圆梦的坚实脚步。危旧房改造是一项民心工程、安全工程和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棚改货币化“牵手”楼市库存

  像全国许许多多老小区一样,宁波市江东区徐戎新村承载过城市的繁华,也不可遏制地随着时间流逝衍生出不少“城市病”。

  2012年12月16日,徐戎三村2号楼整体倒塌事件让徐戎这个“80后”小区一时成为风口浪尖。随后,从“一场全国关注的倒楼事件”到“宁波第一个棚户区改造试点”,徐戎的变迁一直牵动着宁波乃至全国千万棚户区居民的心。

  如今,“涅槃后”的徐戎小区已实现99.5%的签约率,进入了房屋拆除阶段,其中有七成住户选择货币安置方式,人们逐渐从老旧的住宅楼搬进了新建商品房小区。

  宁波市住房保障中心主任袁布军表示,相对于实物住房安置而言,货币化安置更加直接、灵活。它既可满足居民希望拥有实物住房的要求,又可消化房地产市场库存,同时实行分散安置,可解决集中安置带来的后续管理难题。

  诚然,“去库存”已成当前房地产市场热词。在当下高库存的压力下,中国棚改释放出的新信号,对于“压力山大”的房地产市场亦是积极因素。

  在宁波市场化棚改路径中,宁海的西门区块是最具“代表性”的棚改项目之一。如西门1#4#区块已签约的289户住户全部选择了货币化安置自行购房,2#3#区块已签约的103户居民的货币化安置率也达到了100%。

  亮眼数据的背后,离不开货币化安置政策的有效刺激。根据宁海县棚改政策规定,选择货币安置的被征收人最高可享受35%的奖励。

  “比起入住安置房,我更喜欢货币化安置,因为货币化可选择的余地比以前大多了,房型、地段、配套等都可以满足我们个性化的需求。”曾居住在老旧自建房的薛家骥说。

  据悉,2015年宁海县商品房累计成交46.7万平方米,其中棚改对象购买商品房1550套24.7万平方米,占商品房成交总量的52.9%,使该县商品住宅库存消化周期从40个月下降为目前的20个月左右。

  为了更好地将棚改制造的刚性需求导入商品房市场,宁波奉化还推出房票安置政策。奉化市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卓奇荣介绍,房票列明所有人、面值、使用截止日期等信息,还可在安置户间转让,“一张房票相当于一笔定额购房款,能在全市各楼盘选购房屋。”

  在卓奇荣看来,棚改与征收补偿政策并轨,无疑给楼市去库存开出了一张多措并举的药方。他表示,如今楼市去库存压力较大,再建实物保障房,不如盘活存量资源,这不失为当前形势下激活市场的一招巧棋。

  多渠道破解资金“拦路虎”

  在轰轰烈烈的棚改运动之下,原本旧屋连片的地区仿佛经历了一双“魔术之手”,被拂去了城市化进程中留下的百孔千疮,“脱胎换骨”成公园、绿地、高层住宅……实现了一场脱胎换骨般的“逆袭”。

  如今,宁波的棚户区改造工作与新型城镇化正在有效结合,但这项惠及民生的工程却也容易遭遇商业可持续性不够的难题。棚改货币化安置的推进,也需进一步的资金保障。

  卢子跃在宁波市棚改工作紧急部署会议上坦言,目前,资金问题仍是成片危旧住宅区改造面临的最大瓶颈制约。

  为“算”好货币化安置“账本”,宁波棚改再涉“深水”,采用多渠道融资模式破解资金瓶颈。根据宁波市《关于推进以成片危旧住宅区为重点的城市棚户区改造共组的实施意见(试行)》,宁波成片危旧住宅区改造将按照“业主自筹、政策扶持、金融贷款、社会筹集”原则,多管输血筹措所需资金。

  为推进棚改进程的“吐故纳新”,宁波市政府将建立城市棚户区改造统筹专项资金,2015年至2017年每年安排统筹资金10亿元,用于专项补助成片危旧住宅区改造,为棚改工作“输血补钙”。

  卢子跃认为,棚改中不仅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还要用好企业资金,积极引导实力强、信誉好的房地产和建筑业企业投身到成片危旧住宅区的改造中来。各金融机构也要挖掘潜力,强化资金保障,积极参与棚户区改造工作。

  于是,引入市场之力,一场火热的棚改图景正徐徐展开。宁波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住房管理部部长陶镕表示,宁波正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通过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委托代建等多种方式,参与成片危旧住宅区改造。对民间资本参与成片危旧住宅区改造的,可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和资金补助。对企业用于成片危旧住宅区改造的支出,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条件的,准予在所得税前扣除。

  面对“城中村”这一繁华背后的“痛点”,宁海县住建局局长蒋东辉坦言,货币化安置与产权安置相比,对资金的一次性投入需求较高,补偿款要即时支付。为此,宁海县依托宁海鹏开公司为主要融资平台,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拓宽融资渠道,确保了棚改资金的充足。

  如今,宁波相关部门还与农发行、各商业银行加强融资对接,向国家部委积极争取专项建设基金和棚改配套资金,形成了以国开行为主体、各家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各级专项资金多元配套的资金保障格局。

  截至2015年底,宁波市已获得国开行授信的棚改项目60个,授信总额915亿元,位居国开行各城市分行首位。一份份合同陆续签下,一笔笔资金逐步到位,一片片棚户区启动改造……沉寂已久的危旧小区,正在渐次走向重生。

  以棚改激活城市系统更新

  近几年尘土飞扬间,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迎着城市的发展节奏拔节生长。而当年鳞次栉比的住宅,却已逐渐褪化成功能不足、配套缺失、环境杂乱的老旧楼房。

  这些成片危旧住宅区,就像城市在有机更新中遭遇的“后遗症”,发展到一定节点,就会演化为城市化进程中的“痛点”。

  宁波市住建委主任郑世海表示,随着当前危房数快速增长,将危旧房成片改造纳入棚户区改造和相关扶持政策措施,将加快危房“解危速度”。

  曾经在宁波江北区孔浦街道危旧房里“蜗居”的吴信海老人,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流转变迁,却始终只能固守在城市流光之中的一隅灰暗角落。如今,在棚改制度的“敲门”下,吴信海将50平方的旧宅置换成货币,住进了一套110平米的商品房,儿女绕膝的吴老正享受着城市发展的果实。

  宁波市江北区孔浦街道党工委书记邹刚认为,棚改就像是一个“再城市化”的过程,不仅弥补了城市发展的“短板”,还可以让棚户区居民共享发展红利,破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

  退“村”还“城”,在改善居民人居环境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城市的格局,提升着城市的“颜值”与品质,一个个公园、绿地和高层楼房犹如魔法般从城市中神奇生长。

  宁波市副市长王仁洲表示,实施棚户区改造不仅可以带动房地产投资和去库存,同时,提高棚户区改造还可以使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备,也有利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盘活存量土地,为项目建设、商业开发储备更多可用土地。

  有了土地空间,城市就能延展发展框架,不断“扩容”提质。进入持续生长期后的宁波,“颜值”将再次“刷新”,进入“逆生长”阶段。

  卢子跃表示,宁波市正在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和发展能级的内在要求越来越高。通过棚户区改造,可有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城市经济发展,加速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建设,提高城市建设品味,促进高端要素集聚。

  沿着泥泞迂回的土路,走出居住了大半辈子的木结构楼房,即将搬迁至新建商品房的宁海跃龙街道居民陈强带走了旧屋的一块墙砖。从窄小的弄堂口穿过,陈强一个转身,便踏入了仅与旧居一墙之隔的新世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