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压力上升成常态 小微贷款连续三年“唱主角”

18.12.2014  11:52
  12月16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4)》。调查显示,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双重冲击下,增加存款已成为银行业面临的最大压力。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发展稳中有变。小微企业贷款连续3年成为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发展重点之首,供应链金融、个人消费贷款受到银行家的广泛重视,正成为商业银行客户和业务竞争的新领地。
        此外,在经济“三期叠加”的背景下,银行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风险形势,不良贷款率的反弹,让银行家对房地产市场以及产能过剩行业的风险高度关注。
        存款成银行业最大压力
        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冲击、“降息通道”的再次打开以及存款保险征求意见稿的出台,种种迹象表明,银行存款正在持续分流,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压力进一步凸显。尽管控制不良资产、维持净息差水平等问题一直考验着银行的经营能力,但调查显示,72.7%的银行家认为,银行业面临的最大压力仍是增加存款,而且银行负债业务压力的上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成为常态。
        实际上,银行负债业务压力上升是由诸多因素叠加造成的。对负债业务压力来源的调查显示,多数银行家认为存款利率加速市场化、其他互联网金融产品分流银行存款、表外银行理财产品的替代、大客户议价能力的提升、货币市场基金对活期存款的替代是银行负债业务压力的主要来源。
        调查显示,在负债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同业业务曾一度成为部分商业银行的重要负债来源,而随着同业监管的加强,银行非存款负债业务总体增速明显下滑,如何拓展非存款负债来源,成为当前和未来摆在各家商业银行面前的重要工作。
        此外,对于未来负债来源的拓展,高达79.1%的银行家选择坚持稳定和扩大一般储蓄存款。而63.1%的银行家认为应该通过大力发行保本型理财产品等创新性存款产品来拓展负债来源。从调查结果分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负债来源仍较为单一,商业银行仍需进一步提高负债经营管理能力,多元拓展负债来源。
        业务发展明显分化
        今年以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发展的重点已经开始出现分化,小微企业客户成为中国银行业重点发展的客户群。此外,供应链金融业务、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成为银行未来布局的重点。
        目前,超过八成的银行家把差异化经营作为所在银行现在或未来的发展战略重点,而小微金融也成为银行专业化、差异化经营的主攻方向。此外,调查显示,银行小微金融业务重点发生了明显转移,71.9%的银行家把开展小微金融产品创新作为小微金融业务发展重点的首位。
        小微企业连续3年成为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发展重点之首的同时,超过七成的银行家表示将积极推进供应链金融业务。业内专家表示,供应链金融业务不仅可以拓宽银行产品线,开拓上下游中小企业市场,增加银行综合收益。据了解,目前中国主要商业银行都已推出了供应链金融专项服务方案或产品系列,其中62.9%的业务集中在制造业。
        此外,随着未来居民收入的持续提升,61.6%的银行家认为未来个人金融业务应该重点发展个人消费贷款。但银行家对私人银行业务的态度发生明显转变。2012年,71.6%的银行家认为重点发展私人银行,而2014年这一比例降为43.4%。调查显示,“发展模式定位不清,服务同质化严重”和“专业人才短缺,产品创新不足”成为造成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停滞不前的最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银行卡业务和同业业务的转型调整压力尤其明显。调查显示,银行卡业务经过多年高速增长之后,如何实现差异化、精细化发展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受同业业务风险积聚的影响,68.1%的银行家认为应“设定流动性管理指标,防止表外风险向表内扩散”。
        房地产风险成首要关注点
        在经济“三期叠加”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调整带来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成为银行家最为关注的外部风险。此外,淘汰产能过剩所造成的信贷风险、信贷集中度过高所引致的信用风险也成为银行家普遍关注的重点。
        调查显示,房地产市场在2013年达到阶段性高峰值后,今年市场进入深度调整;而钢铁、水泥、建材、船舶、光伏等产能过剩行业也普遍存在经营困难现象,整体行业的信用风险普遍上升。
        然而,尽管73.7%和65.8%的银行家认为在2014年及未来3年“两高一资”和房地产行业的贷款业务最可能出现不良率偏高的情况,但随着今年政府不断采取定向刺激政策和部分地方政府允许发债融资、加强预算管理,银行家对贷款不良率的预期有所下降。
        针对当前不良贷款反弹的情况,多数银行家认为加强贷前调查,有效识别风险过高的地区、行业和企业来防范不良贷款反弹以及加强贷后的持续监测、跟踪和监控贷款资金流向是最重要的措施。此外,制定合理的不良贷款指标,加强“双控”管理的定量手段和抵押品风险缓释等手段也必不可少。
        与此同时,超八成的银行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从银行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看,24.1%的银行家表示已按照内部控制标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并定期审议;60%的银行家表示正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但仍需完善。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