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师大教授谢恬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23.10.2016  16:02
    中新网杭州10月22日电(记者 赵晔娇 实习生 刘渊)10月21日,北京钓鱼国台宾馆,杭州师范大学教授谢恬接过了201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的奖杯,成为今年浙江省惟一的一位获奖者。     何梁何利基金是于1994年在香港注册成立的社会公益性慈善基金,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民间科技奖励基金,下设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进步奖和创新奖,每年颁发一次,奖励在各行业取得杰出成就的中国科技工作者。     在每分钟都有7个人死于癌症的今天,谢恬从中药温郁金(温莪术)中发现了高效低毒抗癌活性成分榄香烯,并和制药公司合作,研制成了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新药,成功应用于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等多种癌症治疗中,并且以优于进口药物近2~3倍的性价比,使国内外70多万癌症患者受益。     “十年做医生、十年搞科研、十年做产业化,这是我三十多年从事中西医结合医学、转化医学、中药学的产学研经历。”三个十年,是谢恬对自己医学生涯的总结。     从1978年考入浙江医科大学开始,30年来,谢恬完成了多个身份的转换。谈及最终为何选择落脚于抗癌药物的研发,谢恬坦言,促使他开始这一研究的是先后发生的两件沉重的事。     上世纪80年代,谢恬的母亲罹患癌症去世。读研究生期间,他的师弟由于慢性肝炎恶化为肝癌,手术后不到一年过世。直到今天他还记得,师弟手术前对他说“师兄救救我。”     至亲和好友的相继离去,极大刺激了身为医生的谢恬。“我们一定要研发出高效无毒的抗癌药物!”就是这句承诺,最终推着他走向了抗癌药物的研发之路。     彼时至今,癌症治疗方法一般都侧重于消灭肿瘤,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控制肿瘤。但65%左右的恶性肿瘤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无法手术,无法解决癌细胞扩散转移问题,放化疗则会对人体正常细胞以及机体的免疫、胃肠、肝肾、骨髓造血功能等造成损害。     而对于中医药治疗来说,传统的中医药往往采用“以毒攻毒,清热解毒”的方法。这种治疗的缺陷在于,药物本身就有毒性,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有所损伤。中西医治癌手段皆卡在了此处。     “有没有一种既能杀死癌细胞,又不伤害机体正常细胞的抗癌新药呢?”在药物研制过程中,谢恬经过大量的研究试错,累计筛选了1000多种药材,最终从“浙八味”之一的温郁金(温莪术)提取的挥发油中发现了高效无毒的抗癌活性物质,并提取分离出抗癌活性成分——榄香烯。     以大豆凝脂和胆固醇为原料的榄香烯脂质体,在进入人体后会形成类细胞结构,对于人体细胞具有区分辨识功能,只附着于癌细胞表面,对癌细胞有亲近性。同时,相比于化疗药也具有更为优异的耐药性,被称为治疗肿瘤的“绿色疗法”。     有别于传统“以毒攻毒”的方法,谢恬在新药研发上提出了“消瘀扶正、辨病施治”的治疗癌症新思路。依托于榄香烯脂质体的研发,将传统的“以毒攻毒”、“不分敌我”的治疗方式转变为“分清敌我”的针对性治疗。     这一重大医疗成果的出现,立刻引发了业界的关注。由谢恬领衔完成的“榄香烯脂质体系列靶向抗癌天然药物产业化技术及临床应用”获得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年后,谢恬又获得了有着中国医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吴阶平医学奖的青睐。     回首研发新药的这20年,谢恬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次的失败。“实验室成功了,中试却失败了;中试成功了,产业化大生产又失败了。有一阵子,经常是生产一批、报废一批,一批药就是几十万的成本。”     从西医到中医,从中医再到中药,从做医生到做科研,从做科研到做产业化,56岁的谢恬不断实现着人生的新跨越,这些跨越来自于每一次方向的调整和失败后的重新来过,也来自于对医生天职和最初承诺的坚守。     “寻找癌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和特效药是医药工作者的责任,患者的需求就是我们夜以继日不断工作的动力。”说到最后,谢恬又强调:“我呼吁大家更多的关注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需要发扬光大,如果被我们这一代人弄丢了很可惜。”和中医药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谢恬,依旧三句话不离本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