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冕谈卢文丽诗集《礼》:情怀比技巧更重要

05.02.2018  17:22

  “我觉得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情怀比技巧更重要,技巧是后天可以学的,而情怀一般人学不到。”2月4日,由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上海三联书店主办的当代女诗人卢文丽诗集《》分享会在北京小众书坊举行,著名诗歌评论家、北京大学教授谢冕在现场如此点评道。

  当天正逢立春时节,86岁高龄的谢冕专程赶来参加分享会,他笑称诗集《》是卢文丽从杭州带来的春天的礼物。

  被称为“西湖女诗人”的卢文丽一直生活在杭州,是杭州日报主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目前担任杭州市记协副秘书长、市作协副主席兼诗歌创委会主任。她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写诗并发表作品,曾进修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

  “让诗歌成为礼物,是我久埋心底的一个心愿,它本身就是一桩风雅且美好的事情。”卢文丽在分享会上表示,长期以来,诗和礼放在一起,所谓“诗礼传家”,乃是教养与文明的象征。在物质不再匮乏的年代,倡导以诗为礼,完全可以成为当今社会的文明风尚。诗集分享会不仅分享诗歌,更是分享以诗为礼的理念。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这本由上海三联书店2017年12月出版的诗集,荟萃了卢文丽30年来各阶段的代表性诗作179首,总冠名为一个“”字。这部厚达300多页的《礼——卢文丽诗选》也成为她个人的第7部诗集。该书集中展示了诗人多维的生活轨迹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反映了一位女诗人灵魂深处的敏锐与洞察,及对诗艺孜孜不倦的思索和探寻。

  正如她《自序》中所言:“诗歌使我不矫情,不趋时,不追逐,用植根于大地和雨水深处的语言,与大自然对话,与隐秘灵魂交流,坐看花开花落,望春风。”这本真诚之书,值得诗爱者们品鉴。

  在谢冕的回忆里,上世纪80年代初识卢文丽,她是“一个美丽的南方小女孩”,如今近三十年过去,她不仅拥有了丰富的人生,也拥有了丰硕的创作成果。“她能把她所经历的人生予以浓缩和提炼,节制她情绪的激荡并予以理性的提升。

  创作至今,卢文丽著有诗集《无与伦比的美景》《亲爱的火焰》《我对美看得太久——西湖印象诗100》,散文集《沙漏的舞蹈》《温柔村庄》和长篇小说《外婆史诗》等。曾担纲主编G20系列丛书《最美是杭州诗词卷·淡妆浓抹总相宜》、《江南屋脊——一座城市与它的房子》等书籍。她的作品因较高的人文意蕴和审美价值,曾两度获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并获浙江省人民政府鲁迅文艺奖提名奖、中国女性文学奖入围奖等。2010年,卢文丽的诗集《我对美看得太久——西湖印象诗100》参加杭州市城市礼品国际大赛,被评为杭州市城市礼品唯一出版物。

  “她倾注了毕生的诗学积蓄和体验,采用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包括五四以来诗人们践行的自由和格律的诗体。在这样的写作中,她体现了一位诗人的成熟。”在谢冕看来,卢文丽最初的写作已经展现出作为诗人可贵的情怀——善良、爱心、人性、悲悯。她的诗有自己恒定的风格,诗如其名,文雅而美丽。

  在《我得到的如此之多》一诗中,卢文丽写道:“我得到的如此之多/给予的如此之少/丰盈的泪水和快乐/丰盈的雷声和闪电/我为成为今天的自己/感到庆幸/尽管对自己依然陌生/像一个农妇/我总是忙忙碌碌/我知道自己该干的活儿/偶尔仰起头/聆听雨水从天上飘落。”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文艺报》原总编辑范咏戈认为厚重的人文意蕴和独特的审美意象是卢文丽诗作的独有调性。

  在喧哗的诗歌圈,卢文丽一直是安静的,她安静笃守诗歌的本真,将日常生活片段、独特的体悟理解,融汇于她那特有的极富异趣的文字,诗风蕴涵内秀,语言轻盈灵动,传达出一种动人的美感,也铸就了其诗歌最为核心的凝重——那是一种感恩,对生活,对爱,对生命自身。

  在诗人、诗评家唐晓渡看来,远不是所有以编年方式辑成的诗集都够格称得上一部个人的心灵史。但卢文丽的《》却可以从容担当这一份小小的光荣。只有那些既守望过“一个浪漫主义者的城堡”,又倾听过“谷物和骸骨在泥土里齐声歌唱”的人,才会明白“最初是执着,最后是自在”是什么意思,并洞悉其中“精变”的秘密。“”在这里意味着也仅仅意味着:生命和语言无与伦比,同时又不可重现的内部美景。

  小说家、诗人、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表示:“卢文丽的诗穿透了生命和时光的潋滟地带,带给了我们语言的灿烂绚丽和宁静祥和的美感。在社会、家庭和个人之间,她以生命体认获取了诗意。如果世界还能更加美好,那就是因为有卢文丽的诗和她这个诗人。


西湖诗情暖京华 浙报北京悦读会举行
  “人往往有两个故乡,有身体的故乡,文化厅
《西南联大口述史》首发:收录112位校友及亲属“联大记忆”
  《西南联大口述史》首发仪式10月31日在云南师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