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5—2016)》调查显示——京津冀三地人口流动频繁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6月1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北京蓝皮书系列之《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5—2016)》,报告中一项调查显示:京津冀三地间人口流动频繁,在京河北籍人口总量多。
年轻人成为外来人口主力
201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总数已达2170.5万人,户籍人口达1347.9万人,常住外来人口达822.6万人。常住外来人口占人口总数的37.9%。
调查显示:“80后”和“70后”是构成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的主要群体,两者占比达86.3%,“90后”占比超过10%,“50后”和“60后”占比较小。这说明,“80后”和“70后”以及“90后”等“二代”人口群体已成为北京常住外来人口的主力军,虽然这为北京劳动力人口缺口提供了补充,但庞大的青年流动人口也给北京市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带来较大挑战。
来京常住外来人口中有近60%为高中以下学历,这表明,尽管他们能够弥补北京劳动力人口不足的缺口,但他们的学历水平较低,文化知识程度不高,职业技能也较低。
京津为流动人口集中流向地
京津冀地区是全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地之一,北京市和天津市为流动人口的集中流向地。2015年初,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流动人口总量已经超过1400万人。
调查显示,京津冀三地间人口流动频繁,在京河北籍人口总量大、占比高且呈持续上升趋势。从人口流动的特征来看,京津冀区域内人口流动规模远大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河北省长期以来都是北京市常住人口增加的主要来源地。在北京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北京市户籍人口年均增长率中近五分之一来自河北省,且呈持续上升趋势。
专家预测,在未来20年至30年内,我国还将经历快速的人口城市化和流动人口大幅度提升,京津冀地区也将面临人口总量持续递增、区域外劳动力持续大批涌入以及区域内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的三重压力。
京津冀须联手制定人口政策
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政府之间协作、城市建设管理、生态环境保护、资源优化配置、公共服务均等、完善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都与人口问题紧密相关,因此,京津冀要联手研究制定人口发展的工作机制。
专家建议,要建立京津冀人口服务管理定期会诊会商机制,每年度组织开展人口问题会诊、会商,分析判断三地人口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立京津冀人口服务管理定期评估研讨机制,三地每年度组织开展人口发展与服务管理、首都人口规模调控成果评估会,预估下一年度京津冀人口发展及首都人口规模调控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搭建京津冀人口管理信息共享机制,将京津冀三地人口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定期进行数据交换,定期监测三地人口发展和流动情况,对三地人口发展及时进行预警分析,为京津冀人口发展和首都人口规模调控提供准确的信息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