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脑起搏器不再需要医患面对面

15.04.2015  11:09

国产脑起搏器实现远程调节参数,可为帕金森病患者省钱省时

          本报讯   (记者 乔  宁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在当日举办的第四届清华脑起搏器论坛上,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凌至培通过远程程控技术,为远在辽宁省沈阳市的帕金森病患者黄阿姨调节了脑起搏器参数,免去了她来京就医的舟车之劳。
          帕金森病患者在接受脑起搏器手术后,医生会根据其病情,采用计算机遥测技术对患者的脉冲发生器进行调控,设置刺激参数,达到对帕金森病症状的控制。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李路明介绍:“以往,调节参数需要医患面对面完成。帕金森病患者要不断往返医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如今,医生通过视频询问、观察患者病情,通过远程程控技术对脑起搏器的脉冲幅度、宽度和频率进行调控,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
          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已研发出国内首个可感知的脑起搏器。该技术可将脑起搏器的刺激结果及时传出体外,患者打开与之匹配的手机App软件,就可清楚知晓脑起搏器的各项参数和电池电量等信息。
          “目前,全球有12万余名帕金森病患者植入了脑起搏器,中国仅有7000多人。”李路明直言,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进口脑起搏器价格昂贵。自2013年以来,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已获得单通道脑起搏器、双通道脑起搏器和可充电双通道脑起搏器3款产品的注册证,相关产品均已上市,打破了进口脑起搏器对中国市场的垄断。截至目前,该团队研发的国产脑起搏器总植入量已超过1600例次,应用医院达到56家,市场占有率近40%,累计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近1亿元。
          此次论坛由清华大学和北京市科委主办,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承办。

电子病历实施首日 患者直呼“果然方便”
不过多数市民仍习惯带着证历本就医 老人不用手机如何杭州网
今年9月杭州将有一大拨新学校亮相
都市快报 记者 姜晓蓉 张娜 张宇璐 今年9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