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私人定制,为多样化选择开道
今年,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在纪念《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三十周年大型论坛上指出,“最好的教育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而适合学生的教育,只有在被教育者、教育者的不断选择中才能发现、才能实现。”在浙江的中小学课堂,选择性教育的思想正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形式,渗入到了学校教书育人的方方面面。
源清中学的学生正在选修课上调整自己的机器人
在“机器人创意设计与竞技”的选修课上,高二学生徐德渊正在为他的虚拟机器人布置新任务。别看它只“生活”在虚拟世界,这款机器人可有着市一等奖和省一等奖双料冠军的头衔。徐同学说,他将来大学打算选择(和工业有关的)自动化专业,而这样的成绩单,能帮他在将来的“三位一体”招生中更有优势。对未来的打算,他显得坚定而自信。
据了解,今年省教育厅启动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这意味着校园课程不再单一,除了基础性课程,学生还有权选择包括知识拓展、体艺特长和实践活动在内的拓展性课程。
源清中学校长何东涛说,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容易突破传统,接受创新理念。如果在学习中融入创新,那么学生在处理问题、认识世界时就能用创新眼光对待。据何校长介绍,源清中学的选修课,学生可以有200多种选择,而其中“创意课程群”最有特色。从海报设计到电脑平面设计,从布艺DIY到服装设计,从手工艺品设计到机器人设计,同学们可以凭着自己兴趣特长、以及对未来的考量选择课程,在课堂中了解自己。
杭州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
在杭州市拱墅区的丽水路上,有着全杭城最年轻的一所“洋学校”,杭州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黑白素雅的教学楼分区而设,不仔细看,你很难发现这儿竟是一所学校。或许正是这样的“不拘小节”,更体现了教育的包容和多元。
感恩节小朋友们和家长一起做小南瓜
大家一定好奇,这么一所小众学校里究竟有着怎样的教育秘籍?据介绍,作为一所“洋学校”,英语教学自然不可少,每天两小时的浸润式学习,首先保证了孩子的语言关。英语教材与国际接轨是一方面,为了让学校教育更接地气,语文和数学都选择本土教材。
课堂上小朋友在唱歌跳舞中了解身体器官
在这里,学习永远不是一件严肃的事。科学课上,学生用儿歌唱出了身体器官的作用;在实践课上,孩子们和家长老师一起制作感恩节南瓜;在学校的走廊里,一盆小小的盆栽都是孩子们认识自然的载体。学校王艳老师认为,孩子们在快乐玩耍中学习,同时又能积淀很多知识,小学教育更多地需要教孩子方法,授之以渔,这比传送知识点更重要。
或许,这样的“洋学校”很小众,但它尊重孩子天性,开放、多元的教育理念却能引起共鸣。
临岐镇中心小学
书香“浸润”校园,实践培养爱心
走进淳安县临岐镇中心小学,乍一看,朴实无华的教学楼并不惹人注意,但当你慢慢走近,细细观察,从楼梯上的英文单词、汉语成语,到走廊里的文学典故,从餐厅饭桌上的童话故事,到校园廊柱上的历史常识……学校“浸润式”阅读的环境无处不在。
学生们自己创作的绘画作品
校长徐慧红说:“学校采取了很多方法鼓励孩子们阅读。学生在校园的角角落落都能发现阅读材料,除了每周固定的阅读课,课间、午餐时间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读书。我始终相信:阅读才可致远,书香方能修身。学生的阅读量多了,气质就出来了。”
学生们在套笔课上套笔
除了培养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临岐镇小的“套笔”课程是学校的另一特色。从三年级起,每位学生就要参加一门特殊的课堂实践课。完成100支套笔,就能帮学校的“红领巾基金”收获1元钱。据学校老师介绍,这笔钱是校园的“爱心天使”们看望敬老院老人,给贫困生置办学习用品的重要资金来源。
“设计一切为了学生而发展的设计。”在临岐镇小,无论是见缝插针的“浸润式”阅读,还是鼓励乐于助人的实践课程,都是岐小向“爱读书,能分享,会创造,乐服务”育人目标前进的坚实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