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高职高专院校书记校(院)长读书会强调 建设校园文化 强化文化育人
8月16日至8月18日,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全省高职高专院校书记校(院)长读书会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会议要求,各高职高专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加快形成更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强化文化育人,为浙江教育实现现代化作出贡献。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委厅领导陈根芳、鲍学军、于永明、朱鑫杰、孙恒、应方彩,各高职高专院校党委书记、校(院)长,省教育厅相关处室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刘希平指出,近年来我省高职高专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作了积极探索,打造充满理想追求的学校精神,持续地建设和改造校园文化环境,开展最美大学生评选和学生文明修身活动,等等,涌现了一大批颇具影响的校园文化品牌。
刘希平指出,对照文化育人要求,我省高职高专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还处于一个不算太高的水平。一些学校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培育,忽视品格塑造的现象。一些学校文化建设亦步亦趋,没有自己的特色。学校文化建设常常缺少持久性、继承性。许多学校的校园文化,还只是高大上的口号陈列、活动展示,缺少事实感召力,行为感染力,思想穿透力,远远没有深入到师生内心世界。
刘希平要求,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青年学生,这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关键是要深入研究加强和改进思政理论课程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要大力弘扬和培养工匠精神。应从文化层面进行总体思考和设计,在培养目标上突出工匠精神导向,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树立工匠精神指引,在课程安排上充实工匠精神内容,在组织管理上严格工匠精神要求,在教育宣传上营造工匠精神氛围。应以无处不在的工匠精神及文化追求,滋润和培养学生树立起牢固的工匠精神。
要积极推进校园文化环境建设。首先,要紧紧围绕育人展开。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必须为育人服务,不能为环境而环境,要以师生为本,从有利于师生学习、生活出发,着眼于育人需要,进行布局、规划和建设;其次,要使师生成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主体,大项目设计应力求多形式让师生参与发表意见,回廊、教室、实训室、公寓布置可交给师生,由师生自己设计、布置,以自己的成果鼓舞自己、教育自己。不断丰富和活跃学生社团活动,充分发挥社团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要用心建设教师队伍。教师是校园文化的最深厚基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在政治上多培养教师,在事业上多帮助教师,在生活上多关心教师。积极鼓励广大教师把更多精力用在关心学生上,用在教书育人上,用在学校发展上,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读书会邀请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阿里巴巴集团的相关专家作了专题讲座。8所高职院校书记、院(校)长联系自身学校实际做了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