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席勒:全球经济的最大困难
以下即席勒的评论文章全文:
在大萧条最黑暗的时期发表首次就职演说时,罗斯福总统告诉美国人:“我们唯一应该恐惧的,就只有恐惧本身。”援引《出埃及记》他接着表示,“我们并没有遭受蝗虫之灾”。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大萧条?这正是1933年3月时,许多美国人都想要弄清楚的问题,因为确实没有什么有形的答案。
今天,我们也面对着一样的困惑——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七年,可是全球经济的许多领域依然都疲软不堪。恐惧使得个人控制自己的支出,企业不敢轻易做出投资决定,而这种做法的结果自然使得经济受到削弱,反过来又坐实了他们的恐惧,让他们进一步视花钱为畏途。低迷日益严重,各种绝望周期大行其是。尽管2008年金融危机确实是结束了,但是我们依然未能摆脱由危机确定的情绪周期。
这和演员的怯场颇有些相似。总是担心自己会表演不好,这样的情绪压力本身就可能导致口吃或者是灵感的消失。伴随恐惧成为现实,焦虑还会进一步恶化,表演也会变得更差劲。这样的周期一旦开始,想要结束就难了。
我们发现,正是在1930年代晚期的大萧条期间,“反馈循环”(feedback loop)这样的说法开始频繁出现在了各种书籍,主要是与电子学有关的书籍当中。如果一个话筒被安置在一位大嗓门的讲话者面前,最终,伴随声音在扩音器和话筒之间反复循环,迟早一些扰动会导致整个系统发出可怕的声音。
随后,1948年,伟大的社会学家默顿(Robert K. Merton)在一篇同名文章当中让大家广泛了解了所谓“自证预言”,而他所举的最重要例子就是大萧条。
不过,大萧条的回忆今天已经淡去,许多人或许都无法想象这样的事情当下还能够重演。他们坚信,经济的疲软必定应该是源于某种更有形援引,而不是反馈循环。可是,事实很可能正相反,这方面最直观的证据就是,尽管利率长期徘徊在历史性的低水平,但我们就是等不来投资的繁荣。
事实上,根据通货膨胀调整后的真实利率,目前在全球许多地方都接近于零,而且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五年有余。政府举债的成本不必去说,企业债务的利率也一样是历史性的低水平。
这样的环境,对于那些正打算——比如说,修建高速公路的政府来说,其实是非常理想的。如果一条公路算上建设,以及持续的维护和修理,总投入为10亿美元,而预计每年可以为社会带来2000万美元的回报,那么,在长期真实利率为3%的时候,修这样一条路就是亏本的,因为利息超过了好处。可是,如果长期利率是1%,那么政府当然应该举债修建。这是非常靠谱的投资。
事实上,基于通货膨胀指数进行调整的三十年期美国政府债券收益率5月4日时只有0.86%,而2000年的时候还超过4%。许多其他国家的情况也都和美国类似。
我们对于更好的高速公路的需求是不会缩水的;相反,鉴于人口在不断增长,对于投资的需求只能日益旺盛。那么,我们现在为什么没有开始一场高速公路建设繁荣呢?
人们对经济风险唯恐避之不及,这恐怕不单单是恐惧的产物,至少不像怯场的焦虑和其结果那样简单。这也可能是因为我们同时也感觉到了别人的恐惧,或者是因为商业环境当中存在着某种难以言说的问题,又或者是我们缺乏适当的,足以帮助我们克服恐惧的鼓舞。
值得指出的是,1950年代和1960年代,美国迎来了1929年以来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而当时最重要的背景之一就是州际高速公路系统于1956年建立,政府大量投入资金。当这一系统完成时,人们便能够轻松地驾车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去往想去的商业枢纽。
或许,和罗斯福依靠其引领美国走出大萧条的那些新政相比,全国高速公路系统还更加鼓舞人心。比如说,罗斯福自己钟爱的平民保护队,其实就是征募年轻人去清理荒地和种植树木。对于那些不参加就将失业、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来说,这听起来确实像是一段愉快的,甚至有学习意义的体验。可是,这并不能够让人们对未来更加期待,或许,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新政并没有真正终结美国的经济灾难。
相反,美国经济眼下的相对强势或许正反映了一些近期非常受到关注的鼓舞人心的进展。比如,被广泛认为是源起于美国的水力压裂革命帮助我们降低了能源价格,减轻了美国对外国石油的以来。同样,我们通信领域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也正得益于从智能手机到平板硬件和软件的一系列创新,而这些也都是植根于美国。
更多的政府支出,只要能够让我们受到的鼓舞达到一个新的层面,就可以给予经济进一步的刺激,当年的州际高速公路系统就是明证。认为政府天生就不会刺激人们想象力的观点并不正确。我们现在需要的并不是这里或者那里的各种修修补补,而是某种大事件,革命性的发展。
在全球各地,政府出资的太空探测计划都是极为鼓舞人心的。当然,推动这进展的,并非政府官员,而是科学家,但是,这些计划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都可以大大改变国民的心理。人们会从它们身上看到更为美好的未来。
其实,和罗斯福的时代一样,振奋不敌恐惧,才是当前经济进步的最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