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耄耋夫妇签下遗体捐赠申请 曾立家训:人的价值在于奉献
浙江在线杭州12月11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金许斌 首席编辑/赵洁) 12月8日上午,浙江诸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来到了诸暨东湖路2号的公寓里,他们给住在402的秦积林夫妻带了两份《自愿捐献遗体登记表》。
这一天,秦积林和妻子王月范已经等了三年。他们在登记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深深地舒了一口气。
“我完成了我的心愿,也做了一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我很满足。”秦积林笑着说。
耄耋夫妻签下遗体捐赠申请书
3年前两人就互立遗嘱
秦积林今年83岁,为了照顾瘫痪的妻子王月范,这几年他很少出门,也因频繁起夜很少早起,但12月8日,秦积林起了个大早,和王月范一起吃了碗水饺。
这一天秦积林已经等了三年。三年前的一个午后,秦积林萌生了一个想法,他想在百年之后将遗体捐献出去,为社会做点贡献。
对于秦积林这个突如其来的想法,王月范一点也不吃惊。
“老伴他从来没见过自己爷爷的坟墓,坟墓可能变成了一片平地,甚至是荒野,这成为他一生的遗憾,他觉得人不论活着或死去都应该对社会有所贡献,而不是像这样被埋没。”王月范完全能理解老伴的心思。
于是三年前那个午后,两人各自写下了一份遗嘱,表示要在百年之后捐献自己的遗体。秦积林在王月范的遗嘱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同样,王月范也在秦积林的遗嘱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但是两人并不知道要去哪个部门捐献遗体,直到前几天,他们才打听到可以去红十字会签一份遗体捐赠申请。
8日上午,诸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送了两份申请登记表到秦积林家里,夫妻俩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秦积林,这两份登记表会寄往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医学部人体解剖实验室,两位老人家遗体捐献的信息会在那里详细登记,然后会有一张遗体捐献的卡片寄回给本人。
青梅竹马生死相随
飞行员秦积林和妻子的爱情故事
秦积林是嵊州城关人,他家和王月范祖母家是邻居。王月范因此和秦积林相识。
1948年,16岁的秦积林在嵊州城关读初中,和王月范成为同班同学,两人无话不谈。
三年后,秦积林考上了哈尔滨第一航校,王月范则考上了萧山的一所师范学校。分隔两地,两人书信不断,感情日益深厚。
1953年,秦积林被分配到了空军10师25团,从此开始了全国各地执行飞行任务的岁月。“有一次我在杭州执行飞行任务,飞机刚起飞,机舱却起火了,指挥员在联系控制台后让我紧急迫降,情况很危险,我甚至已经闭上眼睛,脑子里是当时还在学校教书的月范。”秦积林陷入了回忆。
1959年1月28日,秦积林请假回到嵊州,终于牵起了要一生陪伴的姑娘的手。
此后10年,秦积林驾着军机飞过了大半个中国,他每被调往一个地方,王月范就跟着他去那个地方教书,再未分离。
妻子瘫痪多年保姆不愿上门
丈夫日夜照顾不离不弃
秦积林在1969年停飞后,先后被调往多个国企任职,最后在诸暨汽车站退休,夫妻二人就在诸暨定居下来。
好景不长,2008年,王月范被查出患了脑萎缩,医生曾下论断说活不过6年。此后,连着五六次中风也让王月范下半身彻底瘫痪。
因为儿子和女儿工作太忙,一开始秦积林只能请保姆。“但是保姆都走掉了,因为老伴150斤太重了,保姆觉得背着太累,而且老伴经常要晚上起来上厕所,保姆都不愿意留下来。”秦积林摆了摆手,有些无奈地说。
请不到保姆,秦积林给儿女们宽心,独自扛下照顾老伴的重任,他让老伴一个人睡一张大床,自己却在旁边打地铺,一到晚上,秦积林就特别紧张,怕自己睡太沉,老伴要上厕所没人应。
自从王月范瘫痪后,秦积很少出家门,每天就在家陪老伴看电视、报纸,或者聊天,对他来说,每天最重要的任务是做饭。“每星期,儿女都会来看我们两次,给我们送来肉和菜,这样我就不用去买了,可以一直陪着老伴。“秦积林笑着说。
秉承家训捐献遗体
为社会做贡献也为子女做榜样
再过几个月就是老两口的孙女的婚礼了,他们想了半天,决定抄一份家训送给孙女当礼物。
“我觉得家训是很重要的,这可以让我们的后代做一个好人。”秦积林边说边从一个木盒子里翻出这份提前抄好的家训。
“爱我中华匹夫有责,俯不怍人仰不愧天;人的价值在于奉献,生活的甜在于爱情”,秦积林轻声读完这份家训后说,这是他这辈子的积累,希望他的后辈能看到。
“既然我写了这份家训,我就要做个榜样,(捐献遗体)也算完成我们为社会做贡献的愿望。”秦积林认真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