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请你为生命奔跑的“急救人”点赞
请你为生命奔跑的“急救人”点赞
平均每天出车465趟,每4分钟救治1人,每10天通过心肺复苏成功救起1人……
浙江在线(2015年3月21日)
“120吗?我这边有人晕倒了,快派车过来”……这是杭州市急救中心调度室工作人员经常能接到的电话。
生活中,110、119、120这三个求助电话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其中120就代表着急救。当有人需要紧急救护时,只要一通电话,急救人员就会争分夺秒赶来,因为他们时刻准备着与死神赛跑。而等到将患者安全送进医院之后,他们与急诊科医生交代完病情就默默离开,很少有人会记得他们,更别说了解他们。
院前急救到底有多重要,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但院前急救究竟是哪些人在做?他们每天又是如何在守护着这个城市里的生命?昨天,由本报联合杭州市急救中心共同推出的“急救先锋”评选活动正式启动,在未来的一个月里,我们将为大家深入解密院前急救的那些事,看看这些平凡的“急救人”是怎样在努力守护生命。
数据
去年杭州急救人员平均每4分钟救治1人
走在路上,经常可以听到120急救车伴着警笛声呼啸而过,院前急救的工作究竟有多忙?
杭州市急救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市本级接警351932起,有效接警131188起,其中配合110做好联动工作共计11966次;全年出车82600次,救治病人67185人次,行驶里程1554516公里,其中急救出车959364公里。区县分中心共计接警683967起,出车87303次,急救病人74011人次。
看到这么多五位数与六位数挤在一起,感觉混乱在所难免,我们帮大家做了一个简单的计算,2014年市本级急救人员救治病人67185人次,各区县分中心急救病人74011人次,共计141196人次;而这个数据如果平均到每天,意味着杭州急救人员每天救治387人次,平均每4分钟就要救治1人。是不是很想竖起大拇指点赞?
别急着停下来,后面还有更赞的呢。
数据显示,经过努力,急救中心医生对急救病人的静脉开通率达到18.7%;全年心肺复苏成功35起,心肺复苏成功率为5.2%,其中中心医生成功率为9.7%,外院医生为2.5%,比以往有了较大幅度提升,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这个领先究竟是多少?据了解,全国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仅为1%左右。
数据
为了争取抢救时间,利用休息时间熟悉小区道路
在我们从小接触的教育中,要急救就拨120,但很少会有人去研究急救的标志:一条蛇缠在一根手杖上。蛇代表危险,蛇缠在手杖上则代表危险一直存在,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死亡可能随时到来。
时间就是生命,这是对院前急救工作的精准概括。做医疗报道6年来,我曾多次在急救站点蹲守并跟车采访,对于他们在工作中的争分夺秒,印象深刻。
记得有一次在邵逸夫医院蹲点,将近零点时接到报警称某小区有一男子醉酒后昏迷,接警后只过了大概半分钟的时间,急救医生、驾驶员、担架员已经齐刷刷上车,只听司机师傅一转钥匙,一车人就奔上了救命的火线。半夜睡觉的点,这些人的反应怎么这么迅速?
“院前急救工作就是要抢时间,或许我们耽误的几秒钟都关乎求助者的性命。值夜班睡觉绝对不能脱衣服,即使睡着了也得保持警醒,手机铃声一响就马上行动,而且我们有严格规定,接到指令后必须在1分钟内出车。”一位急救医生告诉我。
杭州的道路通行规则很多,再加上一些老小区的楼房排序凌乱,找起来超级浪费时间。于是,细心的急救车驾驶员师傅们利用休息时间,骑着自行车到自己辖区内的各个小区,走访一幢幢楼、一个个通道,自己手绘地图,寻找进出每幢楼时间最节省的路线。
不过,杭州的交通拥挤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难题,急救车被堵在马路中间动弹不得的情况时有发生,虽然我们媒体经常呼吁大众为急救车让出生命通道,即使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杭州市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规定对急救车不让行会被罚,但很多时候司机想让车却没有足够空间,所以急救车在路上花费时间较长的情况在所难免。
对此,很多报警者的反应是一见面就劈头盖脸一顿埋怨:“为什么来得这么慢?要是救不好你们也脱不了关系”……这些委屈,急救人员默默承受了,他们不会跟你争辩,而是赶紧先开展急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