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现在的语文课一半不该学
对于语文教学、语文课本,批评的人很多,王旭明也只是其中一个,只不过,他是其中批评较为尖锐、较为频繁之人。细细浏览新闻不难发现,王旭明批评语文教学、语文课本,几乎是一种常态行为。去年11月,在亚洲教育论坛上,他批评“语文教育已经支离破碎,而且碎了一地”;去年12月,在全国真语文系列活动暨2014语文教育盛典上,他继续向“伪语文”宣战,称“教师要真讲、学生要真学”……
此次在岭南大讲坛·公众论坛上,王旭明一如既往地批评语文教学、语文课本,并举例说明了两个方面的不妥:一是现在语文是“假语文”、“伪语文”,有一半不该学,并建议将古代诗文恢复过来,增加传统文化在语文教材中的比例;二是教育存在太呆板、太刻板、太僵化的问题,并表示,“好的学校教育,是教会学生思考,特别要鼓励孩子提出问题”。这般说法,虽然很容易引发共鸣,但都只是对常识的重申罢了。
事实上,类似的对语文教学、语文课本的批评与建议,其实并不鲜见,无论是专家学者的建言,还是坊间的传闻,大多有类似的看法,而更偏激的说法,也是多如牛毛的。可以说,每个人对于语文教学、语文课本,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与观点,至于是非对错,则是没有定论的,因为没有实践。就此来说,解构语文教学、语文课本,其实并非难事,只要这个人接触过语文教学、学习过语文知识,其对语文教学就会有一定的领悟,便可对其进行解构。
在解构语文教学、语文课本之后,一个显而易见的逻辑是:这样的语文课本、语言教学不好了,那么什么才是好的呢?对这,王旭明也多次有所表述,但无非是增加传统文化比例、鼓励孩子创新等陈词滥调。具体到操作层面,无论是王旭明本人,还是其他的批评家,都并未给出更加可操作的方法,最多也就是给个外国的例子,如此解构语文教学,更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噱头罢了,对解决问题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实际价值。
其实,对于语文教学而言,的确是解构容易建构难。解构,多数人都可以酣畅淋漓地批评一番,这里不妥了,那里不行了。建构,却步履维艰,一是众口难调所致;二是具体到操作上,仍然有很多公众难以察觉的现实问题。就当下的语文教学、语文课本而言,的确不是最好的做法,但也绝非“最坏的做法”。公众在习惯性的解构之外,还应尽早为建构添薪加火才是。如此,才真正有利于语文教学、语文课本的更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