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话题 医保整合:明确方向寻找路径
□ 本报记者 刘志勇 孙 梦 王潇雨 □
“国家已经明确要求,按照‘六统一’的原则,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百姓福祉的重大举措。”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疾控中心主任沈进进说。在今年的两会上,医保话题再次引发代表、委员的热议。
医保不统一带来很多问题
“从1998年至今,我国用不到20年时间,建成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医疗保障制度,基本上实现了13亿人的基本医保全覆盖。”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立医院院长许戈良表示,不同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间存在不均衡、不公平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史大卓说,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采用属地化管理,各地区间存在政策差异,如个人保障范围、福利条款、缴纳比例等。不同地区人群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和个人缴费标准不统一,差距大,彼此间不能相互衔接等,使得异地就医、结算成为难题。
许戈良表示,近年来,城镇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都出现支出增幅大于收入增幅的状况,2014年职工医保支出增幅比收入增幅高1.1个百分点,居民医保则高出9个百分点;2009年~2014年,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医疗费用年均增长19.9%,远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照此速度,到2040年,我国的医疗卫生总费用可能由目前的4万亿元增长到200多万亿元。”这种情况必须通过科学管理加以控制。
政策碎片化急需整合
“医保整合首先是政策整合,其目的是让全体人民公平公正地享受医疗保障。”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说,在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把农民和城市居民,再进一步包括城镇职工,都整合到同一个政策平台进行医疗保障,然后通过商业保险完善和补充,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趋势。
方来英说,我国的卫生政策一直存在碎片化问题。其中,医保管理的“九龙治水”是典型代表。要提高医保的受益范围和使用效率,急需在制度和部门层面对医疗保险的管理体系进行整合。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虽已取得很大进展,但仍存在制约社会保险体系完善的许多具体问题。改革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要求政府及社会各界做出努力。”史大卓建议,应加强医疗保险管理顶层设计,探索各保障制度间衔接的有效途径,缩小保障水平的差距,实现各保障制度间兼容与转换,实现医疗保障的集约化管理。
史大卓还建议,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加强医保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在对以往医保指标回顾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前瞻性测算、评估,为医保管理分配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加强医保网络互联互通,对违规行为进行预警和拦截,避免医保基金浪费。
管理方式要靠实践检验
鉴于各地的复杂形势,国家对整合后的城乡居民医保经办机构尚未明确和统一,而是规定由地方政府决定经办机构。沈进进表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应该整合现有的服务管理资源,至少从省级层面加强顶层设计,使医保制度能够有序衔接。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张健认为,目前医保管理不合理的集中表现就是总额控制。“好多医院反映,没到10月,医院就用完了全年的医保资金,当地医保已经累计欠长沙市各级医院十几亿元。”张健建议,“医保支付政策必须由医学专业人士成立技术部门进行测算,既要有利于医保管理,又要促进医院发展,降低老百姓支付比例。”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所长徐亮认为,医保由谁管理更好应该进行分类试验。比如,选择几个省由卫生计生部门管理,抽取其他几个省由人社部门负责,实际运行一段时间后总结经验,哪种模式管理效率更高、更科学,就采用哪种模式,管理方式要靠实践检验。
沈进进建议,医保整合的过程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行医保经办业务商业化,消除管理体制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现象,建立真正独立、专业的第三方经办机构,允许多家经办机构同时竞争,真正实现管办分离,提高经办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