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话剧《荒城之月》一起跨年你准备好了吗

29.12.2015  07:09

北京人艺有自己的文脉,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有海派的风格,而我们浙话该走出怎样的风格?”曾经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龙的一番思考,成就了2016浙话新春话剧节“民国三部曲”系列——加进昆曲元素的话剧《怜香伴》占据圣诞档期,改编自电影《小城之春》故事的《荒城之月》成为跨年主打,还有春节前的压轴民国才女大戏《再见徽因》,三出话剧,无不在彰显着浙江的文人气质和民国情怀。

作为一个从事剧场工作27年的戏剧工作者,自己的作品能在剧场和观众一起在12月31日跨年,这是一件极度神圣的事。”昨天下午,《荒城之月》的导演、福建人民艺术剧院一级导演陈大联穿着厚重的羽绒服,带着演员在冰冷的剧场里开始联排。这是陈大联第一次与浙话合作,“排了一个月,大家都很努力,进程非常顺利。

荒城之月》根据费穆1948年的经典电影《小城之春》改编,讲述了抗战胜利后在南方一座荒凉小城发生的一段爱情故事:乡绅戴礼言在战争中失去了家产,重病缠身,终日郁郁寡欢。妹妹戴秀开朗活泼,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家宅破败,太太玉纹与丈夫礼言过着死水般的生活。但礼言阔别八年的朋友志忱突然回来,他也是玉纹过去的情人,他像一缕微弱的月光,照亮玉纹暗无天日的生活。可礼言的妹妹戴秀也喜欢上了志忱……

据说费穆先生当年是参照宋词的格式拍的电影,简简单单五个角色,一座荒城,就只有五个人。它很风光化,背景也很虚拟,没有邮局、药店、菜场,好像是一个遗世独立的封闭的小世界。”20多年前,当陈大联第一次看电影《小城之春》时,便印象深刻。封闭的空间,流水一样的节奏,将人心的压抑与荒凉刻画得入木三分。“那时很年轻,哪里能理解太太玉纹与丈夫礼言的情感纠葛,只是一个劲儿地想:她为什么最终没有追寻自己的初恋?

20多年后,当昔日的愣头小伙也快年逾五十时,生活的阅历让陈大联对这个中国式爱情故事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也不难解释当浙话总经理王文龙跟他谈起想排一出民国风的作品时,陈大联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这个准备许久想排的故事。“人必须要有了阅历之后再来看这个故事。在1948年这样一个大时代背景之下,荒芜小城里像死水一样的生活,突然有了新的变化,这是多么让人欣喜的事情。然而,我终于可以理解玉纹的选择。

事实上,尽管一个人对旧事物已经没有感情,只剩下责任时,可是真的要离开,却有种很复杂的依恋与不舍。同样,尽管他对新事物充满憧憬、渴望,可是真的要决定重新开始,又觉得前途未卜,惶恐不安。这是普天之下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沉默啊沉默,春天来了,城头的每块砖瓦都忍不住哭喊。而陈大联所要营造的,就是这样一种欲说还休的状态。

我不是要重新在戏剧舞台上再讲一遍这个故事,这样你们看电影就行了。”相反,陈大联却把这出剧,定义为先锋实验话剧。“我想通过你我他的观察点,展现人性的苦闷、焦虑和自我救赎。当然这种冲突,不会像《雷雨》那般你死我活的激烈,这是一种低烈度的缓慢如流水般舒缓的内心起伏。

既然是实验性质,记者昨日在探班中看到,在一片漆黑的舞台上,一个钢铁的脚手架闪着寒光。原本以为这是舞台背景搭了一半,但陈大联却说,这就是他心中的荒城。“它不是具象的一堵墙,而是一个脚手架,代表着这个家破了,百废待兴。”陈导相当自豪地说,这次包括舞美、服装,都跟原先观众印象中很不一样。

●参与方式

时报特别争取到了12月31日在浙话艺术剧院首演的《荒城之月》门票20张。如果你对这场话剧感兴趣,如果你也想感受一下浙话的民国风格,请关注青年时报文娱部的官方微信账号“中河北路77号”(微信号:qnsbzhbl77),通过微信发送您的姓名、年纪、职业和联系方式,我们将选出十位幸运读者,每人将获得两张门票。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张玫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