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越来越多地走进浙江百姓——诗与远方,再一次流行
编者按 3月21日是世界诗歌日。诗歌越来越多地走进我省群众,写诗、读诗成为一道美丽的文化风景。本报关注火热的诗歌现象,报道诗人们的文化活动。
春风微醺的三月,“诗与远方”,再一次流行起来。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这些天,在微博上改编自唐代诗人韦应物诗《简卢陟》接龙创作正在点燃年度第一波全民诗情。短短十多天,阅读量达数百万人次,跟帖续诗者超过3万人,发酵至今。
热闹不止于虚拟空间。打开浙江“诗歌地图”,在杭州,一场“穿越诗——大地之歌”音乐会刚落幕,“春天,西湖”主题原创诗作正从世界各个角落寄往宝石山上的纯真年代书吧;在温州,数十位国内知名诗人行走在文成山山水水间,将胸间流淌的诗意倾注于笔下长长短短的句子……
从数百个诗歌微信公众号,到丰富多彩的“诗歌节”“诗歌朗诵会”“诗人雅集”等活动,互联网时代,江南草长莺飞的这个春天,诗歌不再“小众”。
“春天,西湖”诗歌朗诵沙龙现场。 纯真年代 供图
新景象,诗歌地图
位于宝石山腰的纯真年代书吧,是杭州诗人的地标性集聚地。236级台阶,见证着杭城诗歌热的升温曲线。
这些天,书吧主人朱锦绣一直在忙,3月20日,“春天,西湖”主题诗会;27日前后,诗人、作家、返乡青年周华诚的跨界文艺科学会;4月初,台湾诗人郑愁予诗歌品读会……
“近两年诗歌越来越热闹了。”这是朱锦绣的一个直觉。朱锦绣认为,诗会不是小众的阳春白雪,要让更多人走进诗会。她举办了“快闪诵西湖”诗会,成为年度西湖最青春的文艺活动之一;来书吧的游客多,在这里西湖十景能望见八景,她策划了“读诗猜景”文艺活动,配上杭州诗人卢文丽诗集《我对美看得太久——西湖印象诗100首》,朱锦绣能感受到变化:每次活动结束时,那些大伯大妈们眼睛激动得发亮,他们离诗歌太遥远了,现在难得有这样一次亲密接触的机会。
来自群众心底最深处的诗意渴求,正在改写着浙江诗歌地图:杭州的《野外诗刊》、绍兴的《绍兴诗刊》、温州的《有巢诗刊》、丽水的《瓯江源诗刊》等近20家刊物,多是政府或诗歌爱好者支持和赞助。各城市的诗人们以活动和刊物做纽带,进行诗歌交流。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李月红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