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排污权资产化
在玉环企业家的心目中,排污权的地位和分量,正变得越来越重。
4月底,台州蓝德斯光学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苏昌福,把企业的排污权抵押给银行,获取了50万元的贷款,用于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排放的量越少,富余的量就越多,而这些富余的量,就能转换成‘真金白银’。”苏昌福说,是排污权的资产化,让企业走上了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把重要的环境资源——排污权资产化后推向市场,是我国生态文明改革的关键一步。今年1月,因在排污权资产化上的探索与创新,玉环市获批“省级排污权资产化试点”,成为浙江省第一个排污权试点县级市。尤其是它活跃的二级市场现象,引发了各方关注。
二级市场的突破
排污权的有偿使用和交易,在我国推行已十年有余。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省份之一的浙江,也是全国排污权交易最活跃的区块。
据统计,自2009年全省开展试点以来,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征收金额已累计达58亿元,排污权交易金额达21亿元,总额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
曾有业内专家指出,各地排污权交易现存的最大通病在于行政色彩浓厚,交易不够“活”。的确,全国普遍正开展的排污权交易,主要在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一级市场。政府部门既是规则的制定者,又是主要参与者,市场的价格机制没有发挥足够作用。
前期的探索很快让玉环意识到,要让排污权能流通、有价值,必须要让它“动起来”。自主的二级市场,成为了玉环先行探索的突破点。
去年10月,台州市首笔排污权抵押贷款在当地激起了不小的涟漪。一家企业在2015年以1万元的价格取得排污权,去年由银行重新评估价值为100万元,并直接以此抵押拿到贷款50万元。
“不需要厂房抵押,也不要担保人担保,排污权就可以拿来质押贷款。”企业主王海招喜上眉梢,这笔贷款的发放,不仅迅速解决了困扰他的资金难题,更是让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持有的排污权,竟是如此宝贵的“沉睡资产”。
如果说贷款唤醒了排污权的价值,那么拍卖则赋予了价值更多活力。
去年12月,又一场特别的拍卖会,将社会对排污权的关注推向新高潮。18家电镀企业共聚一堂,对40组化学需氧量、氨氮进行增价竞拍。两个多小时的激烈竞拍后,15家企业成功竞得。起拍价9.48万元的排污权,最终总成交价为51万元,最高单笔成交金额为24500元,其中化学需氧量成交价为19845元,溢价率为935%;氨氮成交价为4655元,溢价率为934%。这正是排污权在自由的市场中,显现出了珍贵的价值。
除了贷款、拍卖外,排污权的流通还能以合约形式,在两家企业之间自由流通。自探索排污权资产化试点工作以来,玉环排污权租赁和转让市场气氛非常活跃,去年企业间通过二级市场共发生18笔排污权交易,累计涉及资金达52.05万元。
环保资产的激活
将排污权抵押给永兴村镇银行,获取50万元贷款,用于污水处理提标改造,这已是“蓝德斯”第二次“吃螃蟹”。2017年,“蓝德斯”就曾在当地的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中,将自家化学需氧量、氨氮和废水排污指标,租给玉环县楚门电镀厂。
协议的签署没有繁琐的手续,让苏昌福觉得格外省心。“减少排污量是个良性循环,排放的量越少,富余的量越多,而这些富余的量,就能转换成‘真金白银’。”他算了一笔经济账,企业每年大约要投入40万元用于环保设施改造,这一项支出看似成本负担,却在提升治污能力、腾出排污指标后,产生财富价值。
新事物的试水都会面对疑虑。富余的排污量能成功等价于企业当年的环保投入,这项“刚刚好”其实并非巧合。
“金融机构的参与,决定着市场的认可程度,这是排污权资产化过程中最难走的一步。”玉环市环保局排污权资产化工作组负责人郭健说,环保局多次与当地银行商讨,为企业与银行间搭建起沟通桥梁。围绕银行害怕企业环保失信这一痛点,环保部门专项出台《玉环市排污权质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试行)》,推出专门面对企业排污权的融资产品“环资贷”。“在环保部门的建议下,大多银行对排污权的贷款额度,都能满足企业当年的环保设置运行成本和提标改造投入,让企业能‘专款专用’,无后顾之忧。”
今年3月底,一场企业与银行间的“相亲会”,让郭健的担忧烟消云散。现场签约仪式上,5个行业27家企业与18家银行签订排污权质押贷款意向协议,签约总金额达5580万元,排污权价值正式得到金融界的普遍认同。
环保部门还收获了额外的喜悦。最先开展排污权资产化的电镀行业,因分布散、污染大,曾是环保部门头痛的行业。在玉环首次排污权拍卖结束后的一周内,电镀企业废水排放量直线下降近600吨。去年12月到今年3月,全市电镀行业同期减少废水排放9.8万多吨,下降约27%。50%的企业开始主动完成原先难推行的中水回用改造。
绿色生产的共识
排污权资产化,像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衍生了绿色发展的“蝴蝶效应”。
今年起,经常走访企业的郭健明显感觉到,不少企业主对这本绿封皮的排污许可证态度发生了改变,甚至不少企业主能脱口说出自家排污许可证上的排污权使用和交易信息。这样的改变并不难懂,于企业而言,排污权已经是跟房产、存款一样的有价资产。
曾有人对企业和排污权之间的关系做过形象的比喻:排污权是企业的“准生证”,是高悬头顶的一把环保利剑,控制着企业生产最关键的命脉。一旦排污总量触及红线,企业势必面临停产的后果。过去,正是在这样的认知下,大多企业视排污权为成本负担,在逐利的天性驱使下,缺少减排的根本动力。
而今,“资产化”扭转了企业和排污权之间的关系。排污权成为一种资产推向市场后,等同于土地房产一样可流通、可交易,成为企业可支配的财富,倒逼企业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履行治污减排责任。“以前算账不会这么精细,但现在算排污就是在算钱。”一名企业主说,现在增加生产量前必须要严格核算污染排放,希望投产更环保的工艺。这种环境资源有价的意识,是在开展排污权交易制度之后才愈加强烈的。
“一般来说,企业要想取得排污权质押贷款,前提条件是必须获取排污权许可证。目前玉环只有300多家企业拥有排污许可证,离全覆盖的目标还很远。”玉环市环保局副局长吴遵义说,排污权资产化带动了企业主动申领排污权许可证,这有利于区域内的环境管理。
但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排污权的资产化似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有参与第一次排污权竞拍的企业主提出,能否搭建起匿名的电子平台,避免不少企业竞拍时遇到熟人“面对面”尴尬,也能保证整个过程更透明公开;也有企业主提出,希望未来排污权贷款能跟知识产权、科技专利贷款一样给予贴息优惠,以更大的优势吸引企业参与绿色金融。
“我们也要提醒企业,排污权的交易跟炒股票有着本质区别。”面对在自由市场中“水涨船高”的排污权价格,吴遵义提醒说,玉环对排污权实施区域封闭流通市场原则。目前仅对电镀、金属表面、金属熔炼三个排污总量控制的特色行业进行排污权资产化试点。换而言之,跨区域、跨行业间的排污权并不能进行交易。
“下一步,我们还将根据玉环行业的实际情况和污染特征,探索研究其他行业的排污权产权总量交易市场,新增VOCs、烟尘、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和交易。”吴遵义说,最难的一步已经迈出,相信这条日臻完善的排污权资产化之路已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