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27日下午2点多开始,市民方女士(化名)莫名接到一个“公安民警”的电话,称她被“全国通缉”。到5月4日,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她花了450万元当保证金。本以为,一直提着的心可以放到肚子里了,万万没想到的是,她上了网络诈骗的当。
今年以来,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实施诈骗的案件多发,截至目前,我市市民被冒充公检法诈骗分子骗走1900万元。这个数字让人触目惊心,温州市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多次通过媒体、网络、手机短信等发布防范网络诈骗预警信息,然而依然有许多市民上当受骗。
市民方女士为何陷入骗局?骗子设下了哪些圈套?市民对“网络诈骗”知多少?我们该怎样识别,如何预防?昨天,晚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受害人坦言:
从来不看防骗新闻
“我能说这个方女士很傻吗?这种网络诈骗的新闻天天宣传,方女士不会放下骗子的电话打110证实吗?”5月6日,晚报刊发某单位会计方女士被冒充公检法的诈骗分子骗走450万元的报道后,不少网友在“温州晚报”微信公众号留言。
这个问题,其实经办民警和记者也多次问过方女士。
采访中,方女士不好意思地说,她虽是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但是平时从不关注报纸、电视、广播新闻等。“微信公众号也经常有宣传防止网络诈骗的信息,你也从来不看?”民警提高音量问道。
方女士摇摇头说,她的手机除了打电话,就是用来看小说。
“那么你的丈夫呢?”民警追问。
方女士的丈夫说,他有注意过网络诈骗的新闻,就在方女士告知丈夫自己被“全国通缉”的时候,其丈夫已经交待过她,千万不要理会骗子。“可是她没听我的话,给骗子汇钱的事情,一次都没跟我提过。”方女士的丈夫说。
◆民警分析:
注意细节会发现漏洞
至今,方女士还是觉得像做梦一般。她为何会一步一步走进骗子设的陷阱?
温州市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民警陈丰告诉记者,现在的网络诈骗“与时俱进”,手段一步一步升级,先是通过增加“身份证被套用、信用卡透支、邮包藏毒”涉嫌案件已被通缉等桥段,来迷惑和恐吓受害人,然后通过警察、检察官轮番出场要求资金审查、交纳保证金等一整套骗术,引受害人上钩。并且,在资金审查或交纳保证金时,骗子会一直暗示你,对方“是在帮你洗脱罪名,还你清白,不要你的钱”等,很容易引起受害人的信任。
陈丰介绍,目前此类案件中作案方式的信息化特点越来越明显:犯罪分子借助计算机、电话等,通过互联网服务器,使用任意显号软件、VOIP网络电话等技术手段,批量群发短信和群拨电话,诱导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转汇资金,随后通过网银系统在短时间内转走。一些受害者上当受骗后,即便意识到自己有可能被骗,也会抱着“赌博心理”,继续给对方转账,希望能把前面转出去的钱要回来。
陈丰说,其实就方女士的案件中,如果她平时有关注过新闻,就能加强防范意识,遇事冷静、沉着,就会发现其中的一些漏洞。
比如此案中,方女士如果注意细节,就会发现骗子自称是天津市大港公安局的民警,却说着浓重的台湾腔口音。还有,如果方女士在打114查询大港公安局的电话后,直接拨打查询后的电话咨询,同样也会在前期揭露骗子的伎俩。包括后来登录的网址、出现的电脑黑屏和手机取款短信通知等,只要她稍加留心和防范,都不会上当受骗。
◆诈骗五步骤:
一旦上钩,绞干榨尽
冒充公检法进行网络诈骗,是所有网络诈骗犯罪中涉案金额最高的一类骗术。陈丰告诉记者,在方女士被骗案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骗子在电话中的演技,按照诈骗剧本的要求,他们声色俱厉、声情并茂,诱骗方女士入局。
第一步,骗取受害人信任
骗子通过网络购买的受害者个人信息,例如身份证号、住址等隐私来取得受害者初步信任,同时会通过改号软件将来电显示为警方办公电话,让受害人拨打114查询验证,进一步增强信任。
第二步:震慑受害人
骗子会通过声色俱厉的语气,强势震慑并控制受害人。
第三步:恐吓受害人
骗子会让受害者彻底相信自己卷入了一个重大案件,随时可能被逮捕。为了增强恐吓,让骗局更加逼真,骗子会通过虚假政法机关官网或网络传真让受害人收到一份通缉令,此后,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缓和语气,进行整个骗局。
第四步:入局转账
骗子会给受害人提出“证明清白的唯一方法”,就是进行资金调查。所谓的资金调查,就是要求受害人把将银行卡插入ATM机,然后把卡内的资金转到指定的账户。
第五步:遥控转账
骗子会电话遥控受害人转账全程,直到受害人卡上的存款全部落入骗子手中。但这还不是骗局终结,很快,受害人还会继续接到威逼转账的电话,一旦上钩就会被绞干榨尽,直到卖房。
◆警方提醒:
公检法绝不会电话办案
冒充公检法诈骗,尽管这是所有电信诈骗中案发数量最大、诈骗金额最高的,但对于手机用户来说,防范这类诈骗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需要记住公检法人员是不会电话通知你已涉案,公检法机关及其他部门之间也不会相互接转电话,更不会把通缉令或逮捕令寄到个人手中。
◆网友建议:
希望警方精准定向宣传
昨前两天,“温州晚报”微信公众号不断收到网友关于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建议。网友“炒土豆”留言说,他也接到过一模一样的诈骗电话,幸好自己没有理会。网友“阿勇”留言说,对于网络诈骗,还希望公安部门能加强对源头的打击,扫除贩卡团伙、钓鱼网站制作、服务器供应等中间黑色链,另外还得精准定向宣传。□晚报记者 张银燕/文通讯员 黄通令
【微调查】
5月6日,晚报君在微信发起反通讯(网络)诈骗知识问卷调查,206位网友参与调查,结果如下:
1、你有没有接过诈骗电话或短信的经历?
A、有……………………96.12%(198人)
B、没有……………………3.88%(8人)
2、你曾经被通讯(网络)诈骗过吗?
A、有……………………16.99%(35人)
B、没有……………………83.01%(171)
3、你知道通讯(网络)诈骗都有哪些类型吗?(可多选)
A、QQ冒充好友、公司老总诈骗
………………………………83.01%(171人)
B、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80.58%(166人)
C、电话欠费诈骗…………66.99%(138人)
D、补助救助、助学金诈骗53.4%(110人)
E、机票改签诈骗…………51.94%(107人)
F、中奖诈骗………………90.78%(187人)
4、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防范通讯(网络)诈骗的信息?
A、接触过………………83.98%(173人)
B、没接触过………………16.02%(33人)
5、你都是在哪些地方接收到这些信息的?(可多选)
A、报纸……………………46.12%(95人)
B、电视…………………42.23%(87人)
C、广播……………………32.04%(66人)
D、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74.27%(153)
E、网络……………………82.04%(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