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阅读才能为精神家园植根
调查显示,目前,国民电子阅读量已达到纸质书阅读的一半,占整个阅读的三分之一。纸质阅读4.39本,电子阅读2.35本,从这两个越来越靠近的数字,我们可以窥见电子阅读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碎片化阅读,其特点和其出现的原因在于“便利”两个字,现代生活节奏快,便利的阅读方式有利于知识的普及,有利于知识面的拓宽。但同时,碎片化的阅读,不利于深入地学习和研究,不利于知识的积累。著名作家韩少功认为:“数字化的碎片式阅读,大大降低了读者的有效阅读量。而且目前网络出版物的整体质量不高,这样的阅读不能让读者的知识得到真正提升。”
身处网络时代,信息的检索与查找非常方便,能够节约大量查找阅读的时间和精力,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简单的信息查找,而不再愿意通过手工进行查阅的工作了。阅读碎片化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但这种便利也改变了我们的阅读习惯,我们喜欢直奔主题的阅读,在过去看来这未免急功近利。而当我们适应了碎片化的阅读之后,就如同坐上了飞机,能够很快到达目的地,但是对于沿途的景观就可谓走马观花,不甚了了。也就是说,今天的人们并没有将因检索而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丰富我们的生活,而是令其空虚化了。
阅读碎片化的“利”和“弊”是共生关系:在信息时代,信息丰富多元,碎片化阅读促进了大家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交集多了;但人们多凭借表层化的话题交流的,不利于形成深层次的思想共识;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背后,是知识来源的随意和不可考。过于零碎的阅读,往往无法阅读和理解大部头的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譬如,人们对于某部书的了解,往往并非通过真正的阅读来完成,而常常是通过这种阅读碎片化——口口相传式的了解,这样就会造成很多的误解和误会。当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会主动理解和阅读,这就很容易造成思维的惰性,用检索代替阅读和思考。我们本来希望通过工具来解放人的劳动,获得更多的自由,却不想落入了新的陷阱之中。人或就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当代青年人要坚持传统阅读,坚持经典阅读,不能把自己的头脑充斥一大堆的碎片化信息,还要有系统和深度。”著名作家王蒙说,“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态度,我们应当继续坚持传统阅读。”阅读碎片化最大的弊端在于:不利于学术研究,构建精神高地。一方面,研究学问讲究的是真实性,碎片化阅读很容易断章取义,以为看到的是真的,但如果不放在整体上来看,看到的很可能是片面的幻象,或者是经过“修辞”的真实,成就为真实的“泡沫”;另一方面,碎片化阅读,看到的往往是别人推荐出来的信息,但这样的碎片化信息上不通天下不接地,缺乏应有的精气神,甚至远远背离事实的原貌。
每个人构筑自己精神家园的方式都有所不同,但最好的方法无过于深度阅读。唯有静下心来,沉浸在白纸黑字之间,我们的精神家园才能慢慢植下深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