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洋节冷了,传统节日就热了吗?
核心提示┃有时候,尽管是好意,但“一刀切”的方式总难免让人心生嫌隙。
就在今年圣诞节前几天,温州的校长们均收到了一条来自温州市教育局通知,通知要求“不在校园内举行任何与圣诞有关的活动”。无独有偶,平安夜那天,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封校禁止学生过平安夜。
两个“禁止”,又将有关洋节与传统节日的争论推向风口浪尖。
一条“禁止”短信
“通知:请各县(市、区)教育局通知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不在校园里举行任何与圣诞主题有关的活动和庆祝,并负责督查、落实到位;市直属中小学由市教育局直管处负责通知落实。”就在2014年圣诞前几天,温州的校长们均收到了这条短信。
该市教育局相关工作负责人接受
记者采访表示:“以往我们就已经对圣诞节这类的洋节日进行引导,今年是第一次发出更明确的通知。”他直言,发送这个通知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学校能重视传统节日,而非如现在这般只是一味推崇西方节日。
以通知的形式“禁止”过圣诞节,这种方式,迅速引起人们热议。
“尽管让他们玩吧,不要怕”
梁博,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很深情结的家长,对于各种洋节,他的回应底气很足:“那些洋节,尽管让孩子们玩吧,不要怕。”
现在是地球村,文化融合是大趋势。梁博说,西方文化毕竟先进,这是客观事实,人家没有大张旗鼓过春节,“也可以理解”。
中国大门刚刚打开30多年,中国人对外面的很多文化都很感兴趣,不光是洋节,包括洋快餐、动漫等,崇尚时尚,
是年轻人的专利,加上商家炒作的因素,使得人们更加热衷过洋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其实并没有受洋节的冲击而衰落,春节确实没有以往热闹了,那是因为人们物质极大丰富了,但中国政府一直在支持和倡导传统节日,比如,现在的几个小长假就是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我深信,传统文化有着很深的生命力。”梁博说,文化不是说消亡就消亡的,它自然存在人们心中。
洋节轻松,但无文化内涵
“对待这种问题,我觉得最好的方式是顺其自然,不支持也不反对过洋节。”吴涵说。年轻人喜欢过洋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轻松。”中国的春节不一样,“累”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洋节过了就过了,看不到任何文化内涵。而中国传统节日不同,端午节,有“屈原和划船”,中秋节,有“团圆和赏月”,清明节,是“哀思亲人”。
中国传统节日过的是一种意识、文化和传承精神。所以,关键问题不是禁止洋节,而是在自己的节日里,用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给孩子灌输传统节日文化。
传统节日,要注入现代元素
洋节热有多种原因。郑州航空港区中心学校校长王春喜说,比如,传统节日一般都放假,大家是和家人一起过。而洋节不放假,大家在一起工作、学习,利用洋节的气氛一块放松,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同时,在信息社会、互联时代,这也是多元
文化的一种体现。
“堵是堵不住的,要考虑的是如何疏通。”王春喜说,可以利用政策、媒体等优势,引导青年人过传统节日,当然,有一点也非常重要,过传统节日也要与时俱进,赋予或注入现代元素。
拿来主义未尝不可
“教育局、学校的出发点应该是好的,想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做法有些偏颇。”郑州市二七区建新街小学校长冯华说,其实,不论哪个国家的节日,都充满祝福、祥和的气氛,是一种友善、一种和谐。所以,拿来主义未尝不可。
“再怎么过洋节,传统节日都不会丢,因为它是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已经在人们心中留下烙印。”冯华说。但如何引导是一个问题。比如,在每一个传统节日,学校都可以给孩子们上一堂文化课,让孩子们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重启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对这个问题,专家的看待方式可能更深入。通过各种活动,重启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唤回心中“休眠”的传统节日。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主任程建平说,从社会学来讲,文化可以分两种,一种是评比性文化,可以分出先进和落后,比如,看病不去医院而去找“巫婆神汉”,就是落后文化。一种是中性文化,比如中国人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是非评比性文化。
学习西方文化,重点是学习西方评比
性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对中性文化,比如圣诞节,官方不需要支持,也不用禁止。教育局下“通知”确实不合适,也无法真正禁止,不让在学校过,可以去外面过,甚至可能激发他们更想过圣诞节的好奇心。
传统节日的落寞有很多原因,一是物质极大丰富,人们每天都像在过节,二是国人人际关系淡化,西方节日带来一定的冲击。所以,传统节日只靠官方放“小长假”还不行,需要通过活动重启节日文化内涵,形式上也要更加适合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