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国际化语言讲述美丽浙江大型纪录片《钱塘江》登陆央视

13.09.2016  13:44

用国际化语言讲述美丽浙江

大型纪录片《钱塘江》登陆央视

  9月8日晚,由浙江人讲述浙江故事的大型人文纪录片《钱塘江》(50分钟精简版)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近日,完整版的《钱塘江》还将登陆央视纪录片频道。该片由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佳平影业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联合出品,2015年被列为中宣部、财政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也是当年全国纪录片唯一获得资助的项目。

  完整版《钱塘江》共有5集,每集片长约50分钟,分《等潮来》《水中的家园》《生灵在呼唤》《守望乡土》《穿越梦想的河流》5个主题。该片采用4K技术拍摄,大量运用无人机航拍,以国际化的视听语言,将镜头聚焦于自古繁华的钱塘江,以江水为纽带,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立足点,勾勒出钱塘江两岸的恢宏画卷。

  精心打磨:

  调查摄制历时一年

  纪录片立项后,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杭州市委宣传部为之多次召开研讨会。确定主题立意、选题、精神内涵后,主创团队沿钱塘江全流域开展了历时一年的田野调查及摄制工作。从源头黄山到入海口嘉兴、绍兴,从灯火辉煌的城市到虫鸣鸟叫的小山村,鲜活的人物与故事为《钱塘江》的创作注入了生命张力。为提炼出“钱塘江”的精髓,文案创作数易其稿。

  你可触摸过冬日清晨,新安江上飘起仙境般的轻雾?你可见过寒冬大雪,西湖茅家埠夜鹭忘我的嬉戏?你可经历过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贴着裤脚奔涌而过的心惊肉跳?你可感受过乡村秀水之上,不是漓江却胜似漓江的鱼鹰捕猎图?你可想象过阔别人间半个多世纪的千岛湖水下古城,座座雕栏玉砌的建筑拂开历史的尘埃纤毫毕现?在这里,你都可以身临其境般一一靠近。

  为最大程度地还原自然,纪录片采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4K摄像技术,为观众带来丰富的画面细节层次、干净细腻的画质。摄制组常常凌晨4时就守在拍摄地点,寻找最优视角,只为拍摄一场安静的日出。为了拍到黄昏时分的最佳景色,摄制组常常一连数日放飞无人机,寻找晚霞与灯光的完美平衡。

  扎根生活:

  百姓视角记录真实

  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本片的总撰稿范志忠说:“纪录片着重叙述孕育这片热土的两岸百姓生生不息、追求梦想的精神。”正是从这看似细微的切入点开始,《钱塘江》生长出了一种与纪录片常见“大叙事”风格迥然不同的气质。

  纪录片中,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约旦商人穆罕奈德作为义乌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义务调解员,顺利解决了一起涉外商务纠纷。他的生意,他的爱情,和他的孩子都诞生在这片土地上。

  《钱塘江》还记录了中国最大的造梦工厂横店影视城一群十几岁的年轻群演的泪水、失落、孤独,和他们一直在路上的梦想。尽管没有台词,他们依然卖力演出。

  在纪录片中,我们还能看到,国家冲浪队运动员在凶险的钱江大潮中与国际选手进行角逐。而百里之外的海宁盐官,农民沈忠宝正抓着渔网,静静地等候抢潮头鱼的最佳机会。

  从弄潮儿到“横漂”,从义乌商人到盐官农民,主创人员亲身体验钱塘江畔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他们产生精神上的强烈共鸣。

  绿水青山:

  深情呼唤生态文明

  《钱塘江》还从普通人的坚守出发,立体式表现钱塘江沿岸生态环境的特点及影响,以全球视野关注人与自然家园的关系,展现原生态画面和基层百姓的生活状态,提出了今日中国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中所面临的困境、思考与探索。

  片中讲述了安吉余村昔日因为开山矿而一度恶化的生态环境,经过近10年治理而变得越发美丽。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来到安吉余村调研,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论。放弃城市生活来此经营“荷花山庄”的蒋广明,见证了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的过程。

  通过《钱塘江》可以看到,传承两千多年的桔槔井灌,作为诸暨赵家镇农耕智慧的遗存,将一直被保存下去;延续六百多年的开化“保苗节”传统,在春雨中代代相传。

  在钱塘江畔,每一个个体对生态文明的呼唤,将随着纪录片的面世广泛传播。

 

转自9月12日浙江日报    通讯员 范静涵 陈晓蕾 记者 董小易

东阳城市广播扶贫,助销胡柚1万斤
    小小的胡柚,串起一个感人的爱心故事,新闻出版局
永康台《问政时间》获评电视栏目类一等奖
    由永康市纪委、永康市委宣传部、永康市督考办新闻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