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农林写人生——记“老骥式”杭州市级劳模王安国
前段时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让太湖源镇的笋农们措手不及,在外出差赶回临安的王安国,第一时间来到横徐村秧田弄竹笋专业合作社,向社员了解竹子倒伏情况,为竹农们提出了清理、护笋等补救管护措施。
“别看王高工这么大年纪了,只要我们合作社有事情,就会第一时间赶到,帮我们解决问题。”在秧田弄竹笋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邵观夫告诉记者,在王安国的指导下,他们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过几天还将召开社员大会,按照王安国的指导,把合作社覆盖笋全部搞好。
说起王安国,我市许多农民都非常熟悉。竹林地里、山核桃林里、香榧林里,只要是笋农、林农有需要的地方,总是能看见王安国忙前忙后的身影,这位被农民朋友称呼为“贴心人”的林业专家已经成为了农民欢迎的“科技财神”。
太湖源头,风景如画,太湖源竹种园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就坐落于此。十多年前,王安国退休时,恰逢基地筹建,在接到基地邀请后,他和另外几个老同志们一合计,说干就干。不久,占地1050亩的基地建成了。这些年来,基地与中国林科院开展合作,成果丰硕。其中,“退化雷竹林改造项目”的成果应用,使每亩竹林减少化肥用量100-200公斤,亩产高达3000多公斤,产值超过6万元。目前在这个基地里已推广项目15项,获杭州市政府科技进步奖等多种奖项,累计为农民增收4200多万元。
如今,基地拥有各类竹种180余种,生态湿地3000平方米,先后成为“国际生态联盟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为了更好地服务林农,2006年,王安国又创建了临安市现代林业科技服务中心,早已到了享受天伦的他,心里始终牵挂着给农民带来收入的竹子、山核桃、香榧这三棵摇钱树。
在王安国看来,要做好临安的“三农”工作,最为关键的是要培养农林科技人员、农民技术骨干。这些年来,由王安国任队长的临安市劳模林业技术服务队共举办培训班26期,为1650多人次农民提供培训,进村入户指导110多次,为1000多人次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帮助新培养12个科技示范户,通过培训和现场指导,仅在太湖镇就为农民增收200多万元。王安国提出的“发展20万株香榧树,为临安农民培育第三棵摇钱树”的金点子被市委市政府采纳,如今,香榧树己成为临安农民的“绿色银行”。
精心哺育基地的,一生从事农林事业,虽然年逾古稀,但王安国始终走在服务林农的第一线。“身体还可以,那么就再继续干。”这是王安国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他说进了林学院的门,就是爬山的命,这辈子就与林业结缘了。(临安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