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衢州有礼”成为响亮的城市品牌

16.05.2018  12:44

  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符号、气质和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打响城市品牌,既是一个地区发展全方位、深层次的战略工程,也是加强基层治理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战略举措。衢州以打造“一座最有礼的城市”为导向,确立“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的城市品牌,引领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体现了对衢州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展现了衢州面向未来的开放与自信,是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向时代和人民交出的漂亮答卷。

   礼续文脉

  夯实城市品牌之基

  城市品牌打造,要坚定文化自信,延续历史文脉。打造“一座最有礼的城市”,必须增强文化自信、扛起文化担当,既为自身创造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也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蹚出一条新路、提供更多衢州素材。

  从战略的高度看,在2005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第5次来衢州考察时作出重要指示:“衢州历史悠久,是南孔圣地,孔子文化值得很好挖掘、大力弘扬,这一‘子’要重重地落下去。”打造“一座最有礼的城市”,就是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深镌刻在三衢大地上。

  从历史的深度看,孔子是中华文化的象征符号,是中华民族颇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儒家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南孔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是衢州的“根”和“魂”。孔氏家族“扈跸南渡”,延续了中华文脉,使江南经受了一次儒家文化的洗礼,对程朱理学等儒家新学派的产生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历史上浙东学派、永嘉学派、金华学派等重要学派的催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南孔文化倡导的崇学尚礼、义利并举、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思想成为浙商文化的重要渊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既要通过弘扬“有礼”文化增强传统文化自信,更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衢州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从现实的维度看,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重要战略资源,哪个城市文化底蕴深、归属感强,哪个城市就有可能更好地吸引资源要素、集聚人才资金,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用好文化之力,威力无穷,既能宣传好衢州,也能发展好衢州。打造“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的城市品牌,就是要让“有礼”成为衢州的个性标识,成为衢州建设希望之城、奋斗之城、温暖之城的重要支撑,成为彰显衢州城市魅力、提升城市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从需求的角度看,城市品牌的打造是一项民生工程。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层次需求理论”中提出,当人的低层次需求满足以后就会追求尊重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于受尊重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现在,物质幸福时代已经结束,在新时代,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充实感。打造城市品牌的过程,实际上是挖掘城市个性的过程,彰显城市文化的过程,真正让城市有“家”的感觉,增强大家对城市的归属感、荣誉感,让城市更加文明、更有内涵。

   礼促文明

  铸就城市品牌之魂

  一座城市的文明层次,与这座城市的文化厚度密切相关。“衢州有礼”让城市文明更魅力四射,城市文明让“衢州有礼”更光彩夺目。打造“一座最有礼的城市”,首先要理解“礼”的内涵。《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左传》讲:“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梁晓声把文化概括为四句话: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用这四句话来解读“礼”,同样适用、完全相通。而“南孔圣地、衢州有礼”之“礼”,内涵更为丰富,至少包括四个方面:

  对自然有礼,就是对自然有敬畏之心,遵循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生态。衢州建设“大花园”、建设“两山”实践示范区、破除旧动能等,都是对自然有礼。某种程度上,自然生态禀赋也是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积淀。

  对社会有礼,就是人与人之间,对他人、客商、游客、所有人都有礼,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官政德以及“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市和基层治理最优城市等,都是对社会有礼。

  对历史有礼,就是把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衢州的南孔文化、围棋文化、古城文化等传承好、挖掘好、发扬好。城市品牌建设,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历史有礼。

  对未来有礼,就是把握未来发展趋势,顺应互联网时代、高铁时代、消费升级时代,加大对外开放协作力度,包括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幸福产业、数字经济智慧产业,大力培育新经济、新动能,谋划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是对一座城市的未来负责。“礼”就像特色小镇一样——产城融合、资智对接,有核无边、辐射带动。

   礼成文化

  丰厚城市品牌之本

  打造“一座最有礼的城市”,是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的浩大工程,既是物质文明,也是精神文明;既是形象符号,也是经济形态;既是发展环境,也是治理体系;既是迫切任务,也是长期工程,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系统设计、制度设计,尤其要抓住重点、把握节点、突破难点,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持续推进。重点做好“四个打通”,构建“四梁八柱”。

  要内向打通,打通文明城市创建与城市品牌打造。城市发展,文化是引领,文明是支撑。创建文明城市与打响城市品牌,是一个体系、一个目标、一个整体。要坚持“文化+文明”,以“衢州有礼”引领文明创建,以文明创建助推城市品牌打造。要注重干部先动。突出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机关单位的示范作用,重在习惯养成,抓大落小压实,带动各系统、各行业、各区域的“有礼”创建,带动全体市民素质形象的提升;要注重整合联动。坚持全市“一盘棋”,把品牌、口号、资源统起来,把市本级和各县(市、区)统起来,一体设计、一体策划,捏指成拳、形成合力,不断制造一些“沸点”“燃点”“兴奋点”“引爆点”,扩大衢州城市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注重城乡互动。在城市和乡村同步推进“有礼”建设,既要弘扬城市文明风尚,开展礼仪进校园、进窗口、进企业、进医院、进社区等活动,也要推进乡村移风易俗,把农房整治、人情消费、青山白化、烟花爆竹等具体问题抓细抓实;要注重全民发动。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是文明城市创建、城市品牌打造的主体。要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让每个市民都成为“文明眼”、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参与者,真正让“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弥漫在空气中、浸透到灵魂中、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到人人有礼、处处见礼。

  要外向打通,打通中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中国基层治理最优城市“两个最优城市”建设。打造“一座最有礼的城市”,既要把礼治渗透到打造“两个最优城市”中去,也要用打造“两个最优城市”来促进和检验打造“一座最有礼的城市”。一方面,最有礼的城市要体现在营商环境上。要把打造“最有礼的城市”与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紧密结合起来,倡导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争做有礼之人,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当好“店小二”,努力营造最温暖的营商环境,真正把“有礼”变成生产力。另一方面,“最有礼的城市”要体现在打造基层治理最优城市上。《论语》里有句话: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这说明,以礼治国一直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礼”的应有之义。狭义上讲,礼治就是德治;广义上讲,礼治包含自治、法治、德治。打造“最有礼的城市”,离不开基层治理的支撑。要大力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三共并推”,积极探索礼治的衢州实践。

  要横向打通,打通发展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事业和产业是文化发展的两大引擎,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文化事业的繁荣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好的“土壤”,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会带动文化事业的加快发展。要坚持“事业+产业”,既要补足文化事业短板,满足群众需求,也要补齐文化产业短板,促进经济发展。当前,要切实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加快推动文化事业的产业化,引入一批有资质、有实力、有能力的企业主体,建设一批重大文化项目,打造一批高质量、高水平、高档次的公共文化阵地,创作一批反映儒学文化、体现较高水准、具有全国影响的文艺作品。要着力做好“文化+”的文章。加快推动“礼”的物化,构建有礼文化产业链。坚持“1+N”发展理念,在“文化+农业”“文化+制造业”“文化+旅游业”“文化+信息产业”的基础上,从高端化、品牌化、标准化等方向推进城市品牌与旅游购物、农特产品等品牌的深度融合、整合优化,形成整体竞争力。

  要纵向打通,打通南孔古城复兴和南孔文化复兴。一个城市没有历史文化,就好像人没有灵魂一样。要让南孔文化重重落子,就必须让南孔文化从典籍中走出来,从学术中走出来,让南孔文化形神兼备、内外兼修;要统筹抓好古城保护建设开发。做好城市规划建设、改造提升、文化注入、业态完善,打造古今辉映、水城交融、蓝绿交织、产城共融的历史之城、现代之城、未来之城,使之真正成为衢州人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成为具有深度文化内涵、独特生态魅力的城市;要加强古建筑遗址保护,通过合理规划设计,使承载历史记忆的标志性建筑呈现新的生命力,使人与自然、与建筑和谐共生、共生共荣,成为古城文化的重要承载体;要挖掘城市内涵,对古城历史遗存、传说故事、典籍古物、风俗民情等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整理,形成“自然+人文”“现代+传统”“风景+风情”“温度+深度”的有效互补,推动南孔古城全面复兴;要高水平办好儒学文化论坛,加强南孔北孔“两孔”合作,深化南孔南宋“两南”合作,邀请大师大家、专家学者来衢讲课,一届一届办下去,提高论坛的影响力;要抓好国学教育培训,强化儒学文化教育培训,加强与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对接合作,讲好有礼故事,编好有礼教材,办好有礼教育,打造儒学教育培训基地和全国乃至世界儒学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