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灵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灵
——访北京翰林苑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述志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金秋十月,120多位国内知名表演艺术家,精心描绘130余幅书画作品献礼祖国六十五华诞,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内,这些作品从东北展到西南、从首都展到基层,行程万里路、共谱中国梦。
为这样一场规模空前的书画展提供大力支持的是北京翰林苑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林述志来自山东,对中国传统文化自幼饱含深情,为此笔者专访林述志,听他讲述自己怎样带领一家文化企业发挥文化自觉,通过实际行动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问:这次“共圆中国梦——中国当代表演艺术家书画作品展”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作为承办方,请谈一谈对此次展览的感受。
林述志:中国传统书画博大精深,隐藏着民族文化的诗意密码。国家强盛,民族复兴,最根本的是民族文化的复兴。弘扬传播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表演艺术家在广大老百姓当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举办此次书画展,就是想通过一批热爱书画艺术的表演艺术家的带动,使更多的老百姓积极参与中国传统书画的研究和创作,传承和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
问:近几年中国文化类企业快速崛起,作为其中的一员,北京翰林苑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目光投向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推广,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发展道路?
林述志:中国传统文化恢弘厚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作为炎黄子孙,有义务发扬光大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北京翰林苑作为文化传播企业,重点业务就是努力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经典部分,把那些积极健康、经久不衰、生命力极强的思想理念和艺术形式,经过新技术包装后,以新的形式面向市场,希望能够展现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大众的文化消费质量。
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是加速国家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创建新的文化产业运作模式,实现中国文化的辐射教育功能,民族文化尤其是传统经典文化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完善,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与稳定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我生长在物质生活极其贫乏的年代,传统优秀文化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发展经济,我受惠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企业经营得到充分发展,现在有能力做一些文化传播教育工作,也算是顺理成章的事。社会需要正能量,如果能够立足国情,弘扬本土优秀文化,用传统文化的精髓构筑稳定和谐的精神道德空间,就可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正健康的生活目标。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北京市海淀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以区域丰富的人文资源和科技资源为依托,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以文艺演出、影视制作、艺术创作、艺术品展览和拍卖、图书音像出版和发行、艺术教育和培训、文化交流和论坛、视听集成数字化网络为手段,开展系列工作。
问:您认为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从传统文化中学习什么?您的企业具体怎样围绕传统文化开展工作?
林述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看似经济增长点很多,如果良莠不分,很容易走入误区。我们按照“民族、传统、高雅”的方针,重新精炼传统演艺剧目,把那些民族味道浓郁,文化底蕴深邃、高雅脱俗的民间传统经典剧目进行梳理,组织创作高手重新改编,将新的视觉、听觉和审美元素加进去,以崭新的面貌推上舞台。然后,用新的艺术形式和新媒体传播方式,吸引“80后”“90后”观众。
坚持民族特色,浓缩传统精华,是我们企业发展的宗旨。着眼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并不是说照搬照抄,而是与时俱进,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合理成分,融入到民族传统文化之中,以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向市场。所谓特色文化,就是将民族传统文化中某些独特部分提炼出来,重新加工整理,嵌入时尚和科技元素,精炼成现代味很浓的新产品,奉献给社会。比如,通过挖掘地方传统剧目并与新媒体技术整合,以新的面貌占领市场消费,其本质仍然属于地方、传统和民族的味道。
注重“名人、名家、名牌”是我们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文化市场的消费与产品符号密切相关,文化产品一旦固化为文化符号,其消费需求效应难以估量,企业的发展后劲和竞争力也在于此。我们力求借助首都名人名家聚集的优势,发挥他们广泛的公众影响力,打造我们的文化品牌。例如,这次我们合作的中国表演艺术家书画协会就集聚了众多知名度很高的艺术家,他们的专业成就家喻户晓,同时也有较高的书画艺术造诣。我们的文艺演出,电影、电视剧制作,艺术教育培训,若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就有机会出精品、推名品。我们还集结了一批艺术院校的著名学者教授,在北京翰林苑开办“冠名工作室”,广泛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国家顶级艺术家的骨干作用,必将在影视制作和美术创作上实现一流的文化成果,以此培植经典,积攒名人效应,开拓消费市场。
坚持“民族、传统、高雅”的六字方针,紧跟文化消费趋势,突出“时尚、高端、前沿”的产品定位,保持产品的时尚优势,争取行业领先地位。强占新技术开发利用的前沿和制高点,创新产品质量,将高端产品转化为日常消费品,增强产品的社会认知度和时空穿透力,创新社会消费模式。
问:作为文化类企业,你们如何定义“文化经典”和“文化精品”?以什么样的标准去甄选和推广文化产品呢?
林述志:这几天我正在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你问的问题正好是我体会理解总书记讲话时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正像总书记所言,如今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这不就是缺经典、缺精品吗?我们这一代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人是时候要把精力放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了。
我理解的“经典”,是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最终被流传下来并为一代一代的人们所接受,其文化或艺术价值得到充分肯定的艺术品。它的存在形态应该具有开放性、超越性和多元性,它的价值定位应该是民族语言和思想的象征符号。历史上经过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金科玉律,很多都已成为人类生存史的文化精华,往往能够普适于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人或事,能够广泛运用到生活中去。对我个人而言,只要能够感动自己,深藏心底,经过较长时间的检验,有助于提高生命价值的均可称之为经典。经典的门槛很高,不可泛滥。所以,跟风炒作绝对出不了经典,顶多可能流行于一时,但难以流传后世。
我所理解的“精品”,应该代表一个时期或一个时代的精神,具有现实的合理性和价值判断。首先,它应该具有典范性,又能够体现出一种相对高度、深度和广度。同时,作品的结构、形式和语言既有鲜明的个性和成熟的审美理想,又能够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力。此外,除去作品自身的艺术价值,还有深邃的美学价值和精神要义,既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也是一个特定时期的历史折射。因此,我们不赶时髦,不急功近利,而是坚持标准和质量。我们公司的名人名家都是各自领域卓有成就的专家名流,无论是文艺演出节目的编制,还是电影、电视剧的制作,层次很高,分量很重。我想,这些优势都是我们推出精品力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