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电科技CEO袁炳松:为用户提供“触手可得”的服务
图为2017(第十七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共享经济与资本力量”分论坛现场。黄鑫
中新网浙江新闻6月27日电(徐瀚文 黄鑫)“人有三急,内急、没网急、没电急。”日前,在2017(第十七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共享经济与资本力量”分论坛上,来电科技CEO袁炳松用一句调侃的话暗示了共享充电宝背后蕴藏的商机。
随着共享经济的爆发式增长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共享充电宝应运而生。据袁炳松介绍,来电科技是一家从事共享充电宝业务的公司,早在2013年来电科技就开始思考充电宝未来的发展方式,2014年产品正式上线,经过几年的发展,来电科技的市场接受度已越来越高。
袁炳松认为,共享充电宝的模式与共享单车的模式非常类似,对资金的依赖性比较强。共享充电宝也正成为继共享单车后的又一个投资风口。据了解,来电科技在4月初宣布获得了2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海纳亚洲创投基金和红点中国领投。
当被问及2000万美元的融资去向何处时,袁炳松表示,这些资金主要用于设备的投放上,主要的投放场景包括火车站、机场、商场、餐饮场所等。用户需要充电的场景非常多,共享充电宝主要是通过硬件为商家和用户提供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
针对共享充电宝提供的服务能带来哪些便利这个问题,袁炳松指出,共享充电宝的诞生正是基于它直击用户痛点,从用户角度而言,共享充电宝满足了用户场景化的充电需求,解决了用户出门忘带充电宝的问题,并且实行第一小时免费充电。从商家的角度而言,共享充电宝可以通过自助的系统提升商家为顾客服务的效率,降低商家购买及运维管理充电宝的成本。
此外,袁炳松对共享充电宝大热的现象进行了冷思考,他认为资本的介入可以加速行业投放的力度,同时也会引发过度投放的问题,共享经济的本质是节约资源、提升效率,而过度的竞争则会造成浪费。
当被问及共享充电宝领域今年内是否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时,袁炳松表示,未来有可能,但发展至那一步至少还需两年。虽然目前共享充电宝已发展至较大规模,但很多企业刚刚进入市场,产品还会逐渐完善,现在清场不太可能。同时,他指出共享充电宝发展过程中关键要注重资本,注重运营,找到合适的充电场景。
据悉,本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与浙江大学联合主办。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从2001年开始,每年评选21家最具成长性新兴企业,命名为“未来之星”,在每年的未来之星年会上发布榜单,16年来共有357家公司先后上榜,像腾讯、百度、小米、京东、滴滴、大疆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公司早年都曾上榜。(完) 【徐施宏】来源:中新网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