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指标解读:缓中趋稳 稳中向好 增长可期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16.07.2015  13:28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了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上半年GDP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零售总额5月、6月连续回升;上半年出口尽管增速只有1%左右,但是从月度的情况来看,6月份出口增长了2.1%,由负转正……这些数据显示出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经济日报》采访相关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就如何看待上半年经济形势,如何解读当前经济指标,下半年经济走势将会怎样等问题阐述见解和观点——
  7%是个逆势而上的数字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陈文玲
  上半年经济“总成绩单”可以用“来之不易”和“成效显著”两个词来评价。取得企稳向好的成绩单,主要应归因于稳增长的政策见到了显著成效。做到并保持稳增长中的这个“稳”字,并不容易。
  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0%。这个“总成绩单”可以用“ 来之不易”和“成效显著”两个词来评价。今年我们面临的困难确实很大。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美国、日本、欧盟和一些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都不理想,甚至有的还有所下滑;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面临的任务很艰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比以前要高得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是7%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上半年还能保持7%的增速,从全球范围来说,绝对属于中高速。可以说,7%的增速是一个积极的、逆势而上的数字,是经济“进”的表现,而不是“退”的表现,反映出经济缓中趋稳、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发展活力动力有所增强。
  取得企稳向好的成绩单,主要应归因于稳增长的政策见到了显著成效。在此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政府上半年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陆续出台了全方位的稳增长措施。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也给经济注入活力。投资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的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看来,这些因素都在拉动经济增长,政策集成的效应正在逐步显现,我国经济发展已现缓中趋稳势头,下半年经济增速可能会好于上半年。
  总的来说,上半年增速缓中趋稳,延续了一个“稳”的轨迹。稳,是经济增长可持续的一个重要信号。具体分析“三驾马车”等单个“科目”的“分数”,根据上半年的数据,虽然商品消费稳健增长,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对外贸易顺差继续增加。做到并保持稳增长中的这个“稳”字,并不容易。
  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稳增长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目前来看,稳投资仍是稳增长的关键,而社会投资的意愿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另外,在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的大背景下,外需下降比较大的趋势难以扭转,但也不能任其下降,必须积极拓展并“稳住”国际市场需求。总之,稳增长政策,力度不能减,关键在于优化,使政府投资产生乘数效应,真正拉动社会投资,而不能使之成为无效投资,甚至不良资产。稳增长不是光看表面的数字,关键是要把经济发展的质量提上去,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做到了这一点,就算是经济增长速度的数据下去了,但得到的“真金白银”多了,也是胜利。
  经济风险呈收敛状态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刘尚希
  经济指标只是观察经济形势的一个入口,仅仅看经济指标的走势,并不能真正看清楚经济风险的变化趋势。只有经济结构的脆性降低、韧性增强,经济才会真正向好,经济风险才会收敛
  经济指标只是观察经济形势的一个入口,仅仅看经济指标的走势,如国内生产总值、生产价格指数、消费物价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进出口等,并不能真正看清楚经济风险的变化趋势——是扩散还是收敛。经济是一个复杂系统,其功能强弱及其风险取决于其结构状态——脆性的还是韧性的。近几年经济下行表现在一系列经济指标上,从“三驾马车”的分析框架来看,是投资、消费和出口下降所致。其实,这也只是一个结果和表象,更深层的决定因素是经济结构多年积累的脆性所致。
  那么,当前经济结构的脆性和韧性在如何变化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只有经济结构的脆性降低、韧性增强,经济才会真正向好,经济风险才会收敛。而脆性降低、韧性增强,必须经历一个“分化”的过程,反映在统计指标上,就是有的下降,有的上升;有的行业下降、有的行业上升;有的地区下降,有的地区上升,如此等等。这种减与增的变化可能会对总量带来下行压力,但在趋势上则是向好的。经济增长的分化、税收增长的分化,都反映出结构调整过程中去脆性、增韧性的边际变化。多年积累起来的不合理结构的脆性不可能一下子去掉,同样,合理结构表现出的韧性也不可能一个早晨出现。而当前正处于这样一个过程之中,面对“分化”的经济形势难免会有点眼花缭乱,就像看转动的木马,舆论看法分歧加大,市场、政府抉择的难度也增加了。
  上半年增速达到7%,是个相当好的结果,是市场努力与政府调控、改革共同造就的。第一、第二季度都达到7%,说明经济在个量的分化中实现了总量上的基本稳定。个量的分化是有下、有上的,能达到总量上的基本稳定,就意味着经济中的上行推力可以抵冲下行压力,总量企稳是个基本态势,表明经济风险在收敛。
  经济的“分化”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对结构调整是必不可少的。行业增长的分化很明显,传统产业由于过剩产能增长受挫,新兴产业增长加快。从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变化和增长可看出这一点。今年上半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2.96万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69万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都超过了第二产业。这种分化,有利于经济脆性下降、韧性增强。第二产业的增长长期以来靠外需产生的产业关联效应拉动,外部危机往往转为内部经济下行,而且第二产业附加值总体偏低。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属于知识密集型,附加值提高,更多地靠内需推动,如消费、软性投资,不容易受外部扰动,稳定性更好。这种增长的分化对降低整个经济结构的脆性和增强其韧性具有重要作用。
  再从分配来看,上半年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0931元,增长9%,快于经济增长,也快于财政收入增长;而且,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这表明政府、企业、居民3者分配关系转向居民倾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缩小,整体看宏观分配结构在优化。这是需求结构、城乡结构改善的表现。收入增长的这种分化无疑是一件好事。不过,劳动生产率是分配调整的基础,脱离这点来谈向居民倾斜就有风险。
  综合上述分析,当前经济的韧性在一点一点增强,整体经济风险呈现收敛状态。但这并非不可逆,在经济整体脆性相当大的情况下,经济韧性的增强从根本上讲要靠改革来支撑,调控性的政策应限于流动性风险的化解,不可扩大化,更不可过分依赖。
  下半年将好于上半年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连 平
  虽然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比去年显著下降,但是二季度呈现缓中企稳特点,6月份部分经济指标有好转迹象,如果三季度后能够延续改善,下半年经济增长有望好于上半年
  201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0%,比去年下降0.4个百分点;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0%,环比增长1.7%,符合我们的预期。虽然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比去年显著下降,但是二季度呈现缓中企稳特点,6月份部分经济指标有好转迹象,如果三季度后能够延续改善,下半年经济增长有望好于上半年。
  从三大需求看,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4%,比一季度下降2.1个百分点,比去年下降4.3个百分点,投资回落是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增速显著下降,比去年下降5.8个百分点;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增长9.7%,比去年下降3.8个百分点。上半年实际消费增长10.5%,虽然比去年增速放缓0.4个百分点,但6月实际消费增速已回升至10.6%。虽然上半年出口增速仅为1%,但由于进口同比下降15.5%,贸易顺差达2632.47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53倍,净出口对增长的贡献作用提升。
  目前,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正在逐渐显现。一是6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止跌企稳,投资下行压力缓解。如果下半年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和大量投资项目逐渐释放效力,基础设施投资保持高增长,房地产市场回暖带动房地产投资增速企稳并小幅回升,服务业相关领域投资稳定增长,那么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会高于上半年。
  二是房地产市场逐渐回暖,可能带动房地产投资于三季度企稳,四季度回升。按照销售复苏对前端开发环节的带动节奏,预计开发商将启动在部分城市的拿地行情,四季度房地产投资有望企稳。乐观预计全年房地产投资实现5%至7%左右的增长,实际情况有待观察。
  三是消费增速连续2个月上升,下半年增速可能继续小幅向上。新的消费增长点正在形成,网络消费、通讯器材消费、文体娱乐消费、旅游消费等将快速发展。6月开始大幅降低部分进口消费品税率,扩大消费品进口种类和进口量,激发国内消费市场。因此,预计下半年消费增长可能继续提速。
  四是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3个月上升,新的工业增长点正在形成。下半年,在稳增长政策推出大量基建、民生工程的带动下,有关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可能增长提速。下半年出口的改善也将一定程度上带动工业生产的回暖。《中国制造2025》规划了十大重点领域,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新兴行业的产值可能实现两位数增速。
  五是政策调控作用正在并将持续显效。财政政策方面,下半年财政赤字实际可用额度为2.4万亿元,且财政支出结构逐渐改善,使用效率将得到改善,积极财政政策逐步落到实处。货币政策方面,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央行已经4次降息和3次降准,其效应已经并将进一步显现。稳健的货币政策针对经济运行的实际需求进行调节,以降低市场利率、促进融资成本下行、应对通缩风险、促进企业生产。
  同时也要看到,目前经济增长存在两方面不确定因素。一是房地产市场成交回暖能否持续,以及能否在年内带动房地产投资回升,这将影响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
  二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债务置换和推广PPP项目能否解决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问题。资金来源受限导致新开工项目不足,虽有大量稳增长投资项目出台,但落实情况并不理想,打通资金来源渠道非常关键。第一,下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会加快进度,定向发行额度将明显上升。第二,已经开展2万亿元债务置换工作,仍有可能批准新的万亿元级新增地方债置换额度。第三,PPP模式的推广仍处于起步阶段,签约率不足20%,在探索和磨合中完善利益分配和风险承担机制,明确合理的责任和权利,将逐渐点燃民资热情,形成新的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