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观文——畲族民族史诗 的文化内涵研究》成果简介

30.09.2015  20:33

 

专著《以文观文——畲族民族史诗<高皇歌>的文化内涵研究》,是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课题《畲族民族史诗<高皇歌>的文化内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组负责人张恒。该专著于2014年11月由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

畲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山歌就是畲族文学的重要形式,他们每逢佳节喜庆之日,以歌传情,以歌会友,即使在日常山间田野劳动,探亲访友迎宾之时,也常以歌对话。畲民流传下来的山歌约有千余篇,四五万行。在长篇叙事诗歌中,最耳熟能详的就是畲族史诗巨作——《高皇歌》。它是畲族标志性史诗之一,是研究畲族文化的“活化石”。本书独辟蹊径从《高皇歌》的文本出发,以小见大,通过诗歌的文本来解读这一民族的宗教、信仰、民俗等诸多文化信息。

高皇歌》是一首长达三四百句的七言史诗。它作为畲族的民族文化符号与文化表征的史诗,在畲族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高皇歌》以神话的形式,叙述了畲族始祖盘瓠立下奇功,以及其不畏艰难繁衍出盘、蓝、雷、钟四姓子孙的传说。从全诗的整体结构看,《高皇歌》大致可分为“简述上古文明史”、“讲述先祖丰功伟绩”、“盘蓝雷钟四姓的来历”、“先祖归隐创业的经历”、“族人迁徙的历程及对子孙的告诫”等五个部分。

通过《高皇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畲族文化的特色,而且还可以从中探寻到其文化传承的历史渊源。《高皇歌》唱道:“凤凰山上去开基,作山打铣都由其”,“凤凰山上安祖坟,荫出盘蓝雷子孙”,都可见其发祥地应在广东潮州的凤凰山。歌里还提到了一些主要的迁徙路线,“走落福建去作田,亦何田地亦何山”,“古田罗源侬连江,都是山哈好住场”,“乃因官差难做食,思量再搬掌浙江”。这些与史料上畲人迁徙的记载基本一致,他们从广东潮州及周边开始,经闽西南至闽东北,沿途经晋江、福州、闽侯、连江、罗源,而后进入闽东的宁德、福安、霞浦、福鼎,部分畲人继续向浙南方向迁徙,到达温州和丽水各地,之后扩散到其他地方,形成了“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格局。

畲族有民族的语言,但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所以他们在文化传播中往往采用口口相传的方式,这也是《高皇歌》在流传过程中形成多个版本的原因之一。《高皇歌》具有口头传播的特色,它在传播中产生了不同的版本,因此,《高皇歌》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是一个类型的文本,而非唯一的文本。所以作者认为,那些讲述畲族起源的史诗性文字,都可以纳入《高皇歌》的系统中来。从这些不同版本的文本中,我们可以窥视到畲族文化自身传承发展中的变化,同时它的演化又与汉文化的传播和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民族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呈现的过程,所以我们当下所能见到的文化,是一个族群漫长融合和演化的产物。因而,我们所说的民族特色,其实是融合演化中还能呈现出来的“那一点”与众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一个民族的文化是纯净物,它们都是混合物。

通过作者对《高皇歌》文本的研究,在书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畲族文化的五彩斑斓,而且还可以了解到一个民族文化内心的发展历程。相信通过此书,我们对这一古老民族所产生的独特文化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科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