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观光农业为支点,畲乡“邂逅”旅游的致富效应

17.04.2016  09:58

  在浙江泰顺县西北部的山谷里,竹里畲族乡大发垟村正在酝酿着一场“蝶变重生”。

  作为竹里何宅垟村里的一个小小的自然村,大发垟村只有十几户人家,不足百位村民。但因为偏远,村庄至今保留着原始朴实的自然风光。正是这样的资源禀赋,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被一家旅游开发公司相中,正被整村打造成为“凤栖谷”正心生态度假屋和民宿客栈。

  来自苍南的浙江凤栖谷旅游开发公司经理谢爱迪认定,这里就是她最终寻找的“桃花源”,经过两年来的精心打造,投资3000万元的一期工程将于今年“十一”全面对外开放。

  依托青山、绿水滋养的现代生态农业,结合乡村旅游发展,打造返朴还淳、品味乡愁为核心体验的“原乡旅游”。如今,这条农业与旅游“联姻”的发展之路,也正是竹里畲族乡以观光农业为支点,唱响山区富民曲的真实写照。

   民宿热

   青山不改迎客来

  记者来到“凤栖谷”项目所在的大发垟村,看到村里15幢白墙黛瓦的民居,沿着一条坡道小径参差错落,屋后就是良田,不远处的山林翠绿掩映,一派静谧安详的田园风光。民居外立面已经被统一改造为砖红色外墙木栅格窗,整村划分出茶室和餐饮区域,以及民宿客栈空间。

  “目前主要是内部软装,到下个月五一前后,茶室和餐饮区域可以率先开门迎客。”谢爱迪告诉记者,在完成大发垟村原住民妥善移民安置后,一期项目于去年八月正式动工,共规划住宿50间,餐饮包厢15间以及茶室。“这里将开辟为露营基地,晚上这里可以办篝火晚会。另一边可以种上鲜花。”谢爱迪指着一块空地介绍,田园生活在她眼里已然成形。

  实际上,“整村旅游”属于在竹里扎根已久的“正心生态农业园”的一个子项目。早在2012年,公司就在竹里乡茶石村后坑的山坡上开辟了200亩的精品水果示范园,果园里有樱桃、蓝莓、水密桃等18个水果品种,2014年正式开始采摘。如今,一块块规划齐整的果园、花圃呈梯状分布,占据了数十个山头,一年四季都有特色水果,全年都弥漫着果香。

  早在“凤栖谷”筑梦田园之前,竹里的“民宿梦”已经开启。

  走进当地颇有名气的“竹里馆”,3000平方米空间里随处可见竹文化的影子,馆内集中展示着千余件竹雕艺术品。就刚刚过去在“三月三”畲族文化节当天,竹里馆接待游客达万人。然而,这个时常被游客误解为“政府单位“的竹文化馆,其实是当地市级工艺美术大师罗祖华的心血所在。

  2012年,罗祖华投资500多万元建立集培训展示于一体的“竹里馆”,但由此产生的利润非常有限。此后他依托竹文化的吸引力,开出11间客房,如今,客房在周末和节假日基本客满。去年6月,省委书记夏宝龙来泰顺调研时,就落榻于此。

  “希望去过竹里馆的人,都能从这里认识竹、了解竹、再到喜爱竹。”凭着对竹子的一腔深情,罗祖华还准备打造一个500亩左右的竹林,实现竹文化、畲族文化以及当地特色旅游的有机结合。

  在罗祖华的示范下,还有更多嗅到旅游商机的当地村民,也都兼职做起了“民宿主人”。竹里村民雷圣利起先经营一家农家乐,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希望能留宿竹里,他在去年4月发动7户村民将自家房子进行整修,合力办起“三月三民宿”。他告诉记者,到去年底短短的8个多月时间,“三月三民宿”共创收30多万元。随着乡村旅游发展以及畲族特色民居改造工程实施,竹里乡新发展民宿70余间,去年一户村民自家民宿收入平均达三万多元。与此同时,全乡6家农家乐中,有5家年营业额达500万元以上。主动加入乡村旅游,让当地村民尝到了旅游经济带来的“甜头”。

   乡村游

   瓜果飘香游人至

  民宿、农家乐的基础,是乡村游的兴起。从地理方位上来说,竹里与乌岩岭、飞云湖两大景区接壤,占据泰顺旅游“乌飞板块”的核心,但事实上,这两大景区对竹里游客形成的补充还不明显。竹里这些年的客源,其实是在“田园文化”和“精致农业”上做文章。

  乡党委书记仇叶剑告诉记者,在2012年52省道修通前,连许多泰顺人都不知道竹里在何处。作为全省最先获批的畲族乡,人均收入远远落后于全县的平均水平。47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常住人口仅千余人。“但竹里有竹文化,有畲乡文化,尤其是有‘人少地多’的引资资本。”仇叶剑说,随着交通的改善,竹里的这些资源,也渐渐得以利用。

  竹里因“竹”而得名,竹木资源丰富。借着“竹里馆”打响“竹”字招牌,罗祖华种出了“百竹园”,成为竹里吸引游客的一大卖点;在成功举办“三月三畲族风情节”后,畲乡文化的独有韵味和不定期举行的“篝火晚会”“文化走亲”等活动,成为竹里的另外一大亮点;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让竹里成功吸引了来自台湾的“文礼书院”,该书院因此成为泰顺和周边地区孩子诵读经典的场所……

  靠文化魅力的同时,竹里注重精耕农业。当地水果种植并不以产业为目的,而是靠采摘游及农业观光实现农业品种的多元化。如今,乡里汇集了草莓、金橘、红心柚、桑葚、猕猴桃、杨梅等各个季节的水果品类,游客一年四季都能采摘到不同的鲜果。此外,在当地形成的马鞭草场、后坑花海、大发垟油茶花田、彩色水稻等特色旅游项目,都逐一成为竹里旅游的“金名片”。

  正是这些乡村特色旅游项目的成熟,夯实了竹里乡村游的基础,也不断拉长了竹里旅游的时间跨度。几乎所有当地人都深信,照眼下这条路走下去,竹里的未来,前景无限。

   记者手记:乡村游中的“无中生有”

  农家乐、民宿热,正在各地形成井喷之势。

  应该说,绝大多数民宿和农家乐,都会借力于现有的旅游资源,或人文景观,或自然山水。但竹里的民宿和农家乐,却可以视为“自成体系”,这样独立的“自成”,显然可以理解为“无中生有”——挖掘乡村资源,“制造”人为景致。事实证明,这种资源利用好,一样可以对农家乐和民宿提供支持。

  当然,民宿和农家乐也不会是乡村游的附庸。在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的当下,很多民宿、农家乐可以和乡村游形成互补,甚至可以成为一种全新的风景。关键是各地如何把自身特色体现出来,把乡村韵味释放出来。如果每一个地方都能围绕自己的特色文化、特色产业求突破,都能做到“无中生有”地追求有别于他人的个性,民宿和农家乐借助的外力将更加多元。

  “民宿热”的风潮继续刮下去,为百姓的致富拓宽路径,做好“无中生有”的文章,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

 

(本文来源: 人民网     责任编辑:余晓展)

版权声明

凡注有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掌上衢州或衢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独家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为"衢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