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新开河之变

15.04.2016  16:54

胡大伯和他的471篇河道观察日记

新开河。

1月1日,多云。水质市场桥东清,以西略显乳青色,且有零星树叶漂浮,有一只塑料瓶。

1月2日,多云转阴。上午水清,无漂浮物。有三个小孩往河里扔石块,劝阻。

1月3日,晨小雨,转多云。水质清。下午市场桥以西有较多树叶漂浮,另有易拉罐、塑料袋各1只。市场桥以东,亦有从上游流下来的”……

一则则河道观察日记,写满了一个笔记本。

日记的作者,名叫胡福庆,今年69岁了,退休前是一家国企的老厂长。

从2015年1月起,他开始记录新开河河道的变化,一天都没间断。

家门口这条河最让他牵挂

从出生,我就住在新开河边,一天天看着这里在改变。

他记得,小时候的新开河,河道还不像现在这么笔直,而是曲曲折折的——河道流经之处,还曾经有一个小池塘,养鸭、养鱼,水清澈得很。

1999年,新开河进行了河道改造,岸边不再是烂泥、荒草;2002年,河边又建了一座4万平方米的市民休闲广场。

不过,当初这座“小公园”的环境可不大好——河面上漂着大朵大朵的污物,河水淤黑,臭气熏天。“我们晨练、跳舞,只能站得离河道远远的,冬天还稍好一些,一到黄梅天,味道飘过来真是让人受不了。

全市开展“五水共治”,家门口这条河的变化,自然最让胡大伯牵挂。于是,他决定记这样一本特殊的日记,想为治水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从近江桥到华家桥,这是胡大伯每天固定的“巡视”路线,还有一个固定的水情“观测点”,就在新开河市民休闲广场对面的河岸边。

他的日记内容,包括水位、水质、污染物情况,监督治理工作,还会记下自己发现的一些问题。

比如去年4月,新开河清淤工程正式验收。清淤前后,胡大伯就专门拿了一根杆子,探到水下测量淤泥的厚度变化。

再比如前阵子,秋涛路高架旁边的涵洞,胡大伯发现了一个排水口。

高架秋涛路近江段雨水管道进入新开河流出的是泥水,口部已堆满淤泥。”他记下了这样一则日记。

将这个发现汇报给望江街道之后,城管科马上调查,最终处理了排污的施工单位。

在他的日记中,水越来越清了

去年10月,新开河等上城区五条河的水质,全线稳定在四类水质,相当于可以下河游泳的水质。

随手翻翻胡大伯的河道观察日记,“水清”的字样也出现得越来越频繁。

他自己做了一个统计,今年一季度水质清的时候有60天,另外27天河面偶尔有树叶,有3天劝阻了钓鱼者。

水清起来了,记日记这件事并没有停下来——望江街道将胡大伯聘为了河道民间监督员,他“”出的问题更细了:“6:00左右有两人用丝网捕鱼。”“下午河面基本干净,长途客车和礼品城总是在河里洗拖把。”“河中间有树叶、花瓣。

最近,日记中又有了新“情况”:1月6日,有水管和喷头放入河道;4月8日,河面开始喷水;4月9日,开始栽种水生植物。

原来,上个月新开河启动了生态治理二期工程,其中的两个关键项目是埋设复氧曝气管线为水体加氧,再安装浮岛无土栽培,利用植物根系吸附、代谢掉水体中多余的氮、磷等元素。也就是胡大伯看到的,河水中“噗噗噗”地“喷水”,河道“花坛”里种上植物。这样一来,将进一步提升新开河的水质。

上城区的主要河道都已经达到了‘清三河’标准,但巩固治水成果,特别需要像胡大伯这样的民间监督员。”上城治水办陈伟介绍说,继“河长制”之后,今年上城将率先实行“渠长制”,从河道到沟渠全面建档、监管,做到一渠一档、一渠一长。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任凡迪 许剑群 记者 王紫微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