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非遗传承人强巴遵珠:把手艺变福利

01.02.2015  11:23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学习和帮助别人的过程”。年近古稀的西藏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强巴遵珠回首往昔,从藏靴、藏纸等技艺传承到创办福利学校,这一条路走来,他感慨万千。

  上世纪80年代,强巴遵珠在拉萨一鞋厂任副厂长。藏靴所有工序皆为手工,且分工制作,质量要求严格,尺寸标准明晰。他尝试将创新的元素融入到藏靴制作技术中,只要看到市面上流行的藏靴,就买回家仔细研究,拆开再缝上,缝上再拆开,终于做出了精美的新款藏靴,“就是在不断学习他人技艺技巧的过程中,我才有了创新的灵感”。

  2013年藏靴制作工艺纳入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强巴遵珠在2014年亦获评西藏首届工艺美术大师。

  强巴遵珠说,民族传统技艺仅有继承是不够的,更需要发扬和创新。保护西藏传统工艺就必须把它做活,而进入市场,产业化的经营方式就利于传承。

  “西藏的历史是记载在藏纸上的。”强巴遵珠说,上世纪60年代起,由于现代造纸工业的冲击,传统藏纸制造业迅速萎缩。眼看着古老的藏纸工艺可能在西藏销声匿迹,他心急如焚,决心为此付出自己的努力。

  1990年,强巴遵珠开始抢救这项民族手工艺。当时,他开始带人到历史上藏纸的主要产地,遍访老艺人,记录了他们的口传技艺。但因藏纸生产已近绝迹,他们没见到藏纸的实际生产过程,仅凭老人们断断续续的回忆,始终不能成功制出藏纸。

  这期间,他拜访过的几个老艺人陆续去世,藏纸生产技术的挽救和挖掘已经刻不容缓。1993年,强巴遵珠出资,把数名老艺人接到拉萨住下来,一起切磋交流,终于整理出完整的工艺流程。2006年藏纸生产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93年强巴遵珠用自己创业积累的40多万元人民币资金,创办了西藏第一所专门培育残疾青年和孤儿的学校——拉萨彩泉福利特殊学校。

  学校位于拉萨拉鲁湿地边上,占地3700多平方米,这里的孩子都是孤儿或残疾儿童。在这里,每个孩子都享受到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学校除对年幼的孩子进行六年制的义务教育外,对年纪较大的孩子还传授藏靴、藏纸等传统手工艺技术。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拉萨彩泉福利特殊学校先后救助了312名学生。据学校统计,312名孤残学生中,考入大学33人、高中14人;已毕业有可靠生活来源的画师15人,从事缝纫职业的28人,懂藏汉双语从事导游、翻译的14人。

  “研习古老技艺、帮助别人就是我人生最大的意义。”强巴遵珠说,现在他正在着手撰写一部关于西藏藏靴制作工艺的书,而帮助残疾儿童的事业还将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