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边的唐云艺术馆,已经搭好摄影棚。明天起,等你入镜

16.08.2017  20:21

  自从上个月,我们发布了摄影师肖全要为杭州200个普通人拍照的消息,大半个月来,又引发了朋友圈的一波刷屏。

  这个夏天,钱江晚报在上海绿都地产的支持下,把肖全和他的《时代肖像》系列请回杭州,共同启动了一个全新创意——寻找《杭州新面孔》。截至记者发稿前,报名人数突破了3000人,肖全也刚刚从中选出了36人,他们将成为第一批被拍摄者。

  本以为颜值和特色,应该是肖全选择的第一要素,但他说自己真正被击中的,是他们写下的故事。报名后台仿佛一个储存故事的树洞,接收着来自不同的面孔背后,真实的生活和情感。

  8月17日,也就是明天,这个“树洞”正式落地在西湖边的唐云艺术馆,“肖全照相馆”要开张了,肖全将在这里驻扎到8月29日,为你拍照。

  桂纶镁演过一部文艺片叫《第36个故事》,一家咖啡馆里埋藏了36个以物换物的故事,那么,在肖全照相馆里的这36个故事,会是什么?

  把肖全照相馆安放在唐云艺术馆,有太多不谋而合。

  唐云艺术馆1999年5月开馆,为了纪念我国当代国画大师唐云先生而建。这座江南园林式建筑,就在浙江美术馆对面,中式古朴小楼掩映在绿荫下,背靠西湖,连着长桥,从二楼的小窗“”望出去,可见波光中的湖、船、人。

  这是老杭州都知道的文艺坐标,其实正好连接着肖全的杭州缘分。

  年初,肖全的首个肖像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举行,“缘起”部分展出的11张照片,是34年前肖全在杭疗养路过南山路时拍的:池塘边洗衣服的大姐,以及坐在长桥公园长凳上想着心事的年轻人。

  还有偶遇的杭州四闺蜜,年初展览期间,她们被一一找到,再次同框出现在现场。其中一位姜玲玲,当时走进浙江美术馆大门时,忽然停住,仔细看了看四周,“你们记不记得,其实当时拍照的地方,就在这里,只是当时的小溪、石凳,都不见了。

  肖全惊讶好久才说了一句话:“不可思议,我们又回到了原点。”他的手里还拿着当年那台海鸥205。

  没想到这一回,我们又要再次回到故事的起点,讲述新一轮的故事。

  汪义山是一名杭州某高校在读研究生,他的故事,是关于自己的一场戏剧演出。今年3月,李建军导演的《美好的一天》杭州版上演,19位普通的杭州人在现场讲述自己的故事,汪义山成为了十九分之一。而此前,他正被举目无亲的孤独感煎熬着,实习工作也陷入了瓶颈。正是这部戏,鼓励他在杭州继续走下去。他告诉钱报记者,自己已经决定定居杭州。

  “从上大学到现在留在杭州工作,人生当中最美好最重要的7年跟这个人一起度过。你说我们结婚吧,我说:我习惯了有你,我愿意。”赖佳妙撒了一波狗粮,还贴上了她和爱人在大学时拍的照片,很有夫妻相。“我喜欢旅行,他喜欢拍照,他喜欢开玩笑,我恰好笑点低。他放弃睡懒觉,每天早起送我上班;他能大晚上出门,只为给牙痛的我买药。而我把他养胖了30斤,一起7年,没有互相猜忌,没有彼此怀疑。对于这一切,我很感激,毕竟遇到他这样的奇男子,实属难得。”赖佳妙说,希望肖全能给他们拍一张合照,他们会放在婚礼现场,让亲朋好友一起见证。

  首批入选的36人中,年龄最大,最有年代感的,是92岁的胡志鹏。他的徒弟蔡女士为他报了名。

  1958年,杭州市组织全市各个钟表店精英修表师傅制作“第一口钟”,胡师傅作为骨干进入了杭州钟表厂,成为杭州第一代制钟人。

  上世纪70年代,杭州又成立了手表厂试制车间,胡师傅被任命为车间主任,可当时杭州一条制表流水线都没有。

  胡师傅买来天津、上海产的手表,一个个零件拆下来仔细研究、装配,还带着同事去上海手表二厂培训了三个月。回杭后,他拉出了全杭州第一条装配手表的流水线。当年,杭州人手上戴的“西湖牌”手表,就来自胡师傅“打下的江山”。

  蔡女士告诉钱报记者,如今,全国很多表厂都关门了,胡师傅见证了这个行业的起步和没落。

  肖全和我们都很期待在照相馆看到老人。

  《杭州新面孔》海选通道仍在开通中,你可以扫描右边的二维码报名,写上姓名、电话,以及你的故事,并附上照片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