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湖滨商圈服务管理有了“新标准”
作为城市的窗口,湖滨商圈这两年越变越靓。每天,络绎不绝的人潮涌入商圈,也给基层管理带来了不少难题,比如流浪乞讨、流动摊贩、门前保洁等,都是屡禁不止的城市管理难题。
该如何管,才能管到位?
商圈所在的湖滨街道创新工作思路,针对商圈管理中存在的“看得见、管不了”的问题,专门制定了《城市商圈容貌管理规范》等一系列标准,让商圈的服务管理有据可依。
比如,过去,一些人员沿街乞讨,是商圈里一道刺眼的风景。
“那时候,我们最多只能对他们口头劝离。执勤人员一离开现场,他们又纷纷冒出来。”
湖滨特保大队大队长陈宏说,自从制定了相关标准后,我们的办法更多、也更有针对性。
针对街面的乞讨流浪人员,他们以劝导为主,先送到街道派出所,再由流浪乞讨救助小分队安排救助车送到杭州市救助站。
流浪人员如果不接受救助,不愿意提供或无法提供身份有效信息且拒不离开的,街道将通过和公安联动,及时对流浪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核查,强化劝导。
最值得称道的,在民政部原有的流浪乞讨救助标准上,湖滨街道根据辖区实际,通过设置硬隔离设施等,加大对流浪人员蜗居场所的清理。
翡冷翠庐是一家位于东坡路、长生路交叉口东北角的饭店,清水砖砌外墙,有两个进深3米多的玻璃门廊。2013年前后该饭店停业,逐渐无人看守,不时有流浪人员在此滞留,并在庭院绿化带堆放杂物、乱排污水,城管人员先后进行了4次劝导,效果不佳。
在相关工作标准出台后,街道前不久清理掉现场杂物,并封闭了酒店外围,让流浪人员无法蜗居。
而针对流动摊贩,街道采取的是疏导结合的做法。
根据《流动摊贩临时疏导点管理工作规范》的相关规定,街道划出了闲置空地,作为流动摊贩的临时疏导点,并配有垃圾收集容器及排水、供电、消防等设施,各类设施设备尽可能规范统一。最重要的一点,毗邻小区周边的疏导点设置,须经公示公告并得到周边多数市民的同意。
据介绍,湖滨街道从去年至今共制定了229项工作标准,包括商圈容貌管理、出租房群租治理、基层社情民意收集处理等。
“我们以问题为导向,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标准,服务、管理一视同仁,居民们也更加服气,商圈面貌焕然一新。”据湖滨街道党工委书记毛素云介绍,湖滨街道去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是浙江省街道层面唯一的试点单位。(本站编辑 赵恬恬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