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景区会所低调“转身” 这股“亲民风”还要一直吹下去
从豪华餐馆到开心茶馆 从高冷会所到文化景点
西湖景区会所低调“转身”
年关将近,聚餐也多了起来。西湖景区边,昔日贴着“豪华”、“私人”标签的会所,曾是大佬们最爱去的聚餐地。
不过,从2014年1月开始,西湖边第一家高端会所西湖会迎来了转型,成了亲民的“开心茶馆”。它的“转身”,让大佬们的聚餐地,重新回归大众的怀抱。昨天,“开心茶馆”亮出成绩单:两年来,没有接到过一笔会餐订单。
在近两年时间里,30家西湖高档会所全部完成转型,个个“接地气”,张张“亲民牌”,一边是让人“吃得起”的平价餐饮:一个2元的素馒头、一只3元的茶叶蛋、一杯18元的龙井茶;另外一边是让人“走得进”的免费文化场所:西湖法国红酒文化陈列馆、杭州党史馆、国画美术馆。
这些头顶光环的会所,放低身段后,是一番怎么样的风景?能不能真正焕发第二春?近段时间,记者一直在西湖边寻找着答案。
1. 平价茶馆回归 老茶客们赞不绝口
开心茶馆
爱喝茶,似乎是杭州人一种情结。早在八九年前,西湖景区有不少“一元早茶”的茶室,深受老茶客的喜爱。比如虎跑公园的虎跑茶室、花港公园的翠雨厅茶室、太子湾公园里的天缘台茶室等。可慢慢地,这些茶室改走了中高档路线,亲民、廉价的茶馆越来越少,老茶客也失去了“乐土”。
2014年起,30家西湖高档会所开始转型,回归大众,平价茶馆也渐渐地回归到了老茶客们的生活中。
记者来到首家转型的会所,它位于曲院风荷内,是一幢江南风格的红木房子,只见大门敞开,牌匾早已换上“开心茶馆”,三五人坐在门口晒太阳、喝茶。而两年前,它还是只招待会员的“西湖会”。
一对苏州夫妻,正坐在靠左手边的门喝茶,这个月是他们第二次来杭州。“我和老公每年都来杭州十多次,平均一个月要来一次。”陈大姐看了老公一眼,笑着说,如此频繁来杭,不为别的,就为喝茶,找老底子的西湖味道。
亲民的价格是市民的直观感受,“一杯茶18元,真的很便宜,大众消费的茶馆遍地开花,我们是过足了喝茶的瘾头。”陈大姐说,他们还提前做了攻略,来看看转型之后的茶楼。
记者随手翻了翻店里的菜单,最便宜的茶18元一杯,有浙江龙井茶、菊花茶、红茶、八宝茶。稍微贵一点的,像云南滇红、西湖龙井都是25元一杯,最贵的是包厢里的58元、88元一位的套茶。茶点从3元到35元不等,最便宜的就是茶叶蛋,3元一只,老杭州人最爱的片儿川,18元一碗。
转型之后,室内的装饰也做了改造,一幅幅摄影作品挂在墙上。一旁的牌子上还写着这几天展出的是2016年杭州市第二届导游摄影大赛展览。
“像这样的摄影展,一年要办上七八场,摄影沙龙和分享会有70-80场。”开心茶馆(湖畔居曲院店)的副总经理王刚说,从2015年起,开心茶馆由湖畔居接手,保留原来的茶馆,还成立了西湖边第一家影社——“湖畔影社”。
除了开心茶馆,部分西湖景区的高档会所也接二连三地成了接地气的茶馆,其中还不乏一些老底子茶馆的回归。比如花港公园的莲庄,原来就是大众化的“花港茶室”,现在还是回归大众,变身湖畔居花港店;“高贵”的涌金楼变身晓轩茶楼;学士公园旁的御尊园也成了可以喝茶、吃素食、唠嗑的柳铖道……
在北山街上,记者遇到了正赶着去见茶友的陈大伯,他今年63岁,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也是一位资深老茶客。“一天不喝茶,这一天就感觉没滋味。”他喝茶也不讲究,只要茶叶好,一个搪瓷杯或者一个大碗,也能痛饮一杯。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买一壶茶也就2角钱,后来20世纪初,喝茶慢慢贵起来。”陈大伯说,十多年前,他最爱的就是虎跑公园的虎跑茶室,一块钱就能喝上一个早上,一到周末就和几个朋友去那里喝茶、下棋。
对于西湖边的茶室,他是如数家珍,他还记得,现在涌金桥边那栋三层小楼的涌金楼,当时还是一个公共茶楼,后来听说成了一个高档会所。没想到2014年,它又回归成了大众消费的茶楼,他还专门赶去喝了一杯。
2. 转型后的会所还成了艺术胜地
西湖边从来不缺美景和传说,但是向大众开放的艺术馆、展览馆相对稀缺。在这次转型中,一部分西湖会所转型成了民俗、传统文化的展示馆。北山街38号,那一座红砖青瓦的西式洋房——抱青别墅,在这次转身中,就是一个典型。
它建于1907年,1927年是被西湖博览会借用为工业第四馆,新中国成立后曾作民居使用,其后,抱青别墅经过改造,于1933年被改建成著名的“葛岭饭店”。之后又成为了“高冷”的会所,只有买了五万元一张的会员卡才能入内。
2015年8月,抱青别墅来了个亲民地转身,成了杭州国画院美术馆,免费对中外游客和市民开放。这是杭州第一家以中国画为主题的美术馆,开馆时间从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
这两天,它又迎来了一场新展览——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书法创作委员会委员楹联展,记者走进美术馆,五六个游客正在静静地欣赏着这些作品。
开馆一年多来,这里似乎成了西湖边的一个“新景点”。据统计,开馆一年,美术馆已举办19场展览,展出作品3000多件,累计参观人数更是达到了13.1万人次。
像抱青别墅这样的例子,在这次的会所转型中也比比皆是,嘉纳餐饮变成玉川楼茶文化展示区、听涛居化身太子湾主题摄影展览区、菩提精舍“变身”杭州党史馆……原本遥不可及的会所,摇身一变成了一颗颗文化“珍珠”,串起了西湖边的文化风景线。
转型也曾经历阵痛 现更注重产业链打造 商家转变经营思路打起“组合拳”
3. 转型也曾经历阵痛 现更注重产业链打造
商家转变经营思路打起“组合拳”
褪去华贵外衣,会所回归大众消费,经历阵痛是在所难免。
湖畔居总经理楼明就是摸索者之一,他在2015年接手了已转型一年的开心茶馆。“在2014年初,18元一杯的龙井茶,让‘开心茶馆’人气飙升,当时是一位难求,每天日消费者可以达到400位左右,但是随着这股热潮退去后,生意却越来越难做。”
楼明接手时,是开心茶馆最艰难的时候。“市民爱喝的平价茶,会继续保留。”楼明说,回归大众,平价餐饮确实是一个方向,这也是转型的初心。现在不少市民游客来店里喝茶,还是爱点一杯18元的龙井茶,据统计上个月,单点一杯茶的人数达497人。
“但想要走得更远,不能只围着平价餐饮打转,而是要走出一条特色路子来。”他口中的特色路子,就是“湖畔影社”,“曲院风荷的荷花每年都是最早盛开的,这里一年四季聚集着全国各地赶来的摄影爱好者。”楼明说,这里办影社,条件可谓是得天独厚。
影社一开,摄友云集,从摄影大咖,到草根业余摄影师,驻扎在开心茶馆的摄影师团体,大大小小有七八十个。同时,不少知名摄影器材厂商主动找上门合作。
影社不止步于办展览、沙龙,他提出更重要的是要良性循环,打造一条产业链。“摄影师在西湖拍景色,可以在这里办展览、开分享会,也可以把这些产品做成衍生产品,我们还冠名了多场摄影比赛。”
当然,楼明一直在转变经营思路,把二楼开拓成为会务场地,举办沙龙、报告、茶话会等,“最小的沙龙厅能容纳30个人,可以办培训,也可以做分享会。上个月,我们接到的会务订单就有11笔,平均每笔金额在1500-2000元。”楼明透露,一年摸索下来,他们的营业额190万元左右,抵扣人工工资、水电、房租等成本,店里基本能持平。
同样,经营不到一年的西湖101文创会客厅,也在摸索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2015年12月2日,它作为最后一家西湖会所完成转型,前身是“钱王美庐”,现在则成为城市文化创意会客厅,面向公众举办各类生活美学大展。
西湖101文创会客厅驻店经理祝亚菲介绍,一楼1000多方的文创产品展示区,截至目前已有40多个品牌。“我们主要展示的是西湖传统元素相关的文创产品,一年下来,也有不少商家想要入驻。”
“此前入驻的产品,大多数都是股东公司直接募集的,现在我们也在尝试新的合作模式,比如新入驻的企业、产品,都会进行筛选。”祝亚菲说,这些企业可以支付一笔品牌推广费用,比如20件产品摆放一年,支付相应的费用。
除此之外,二楼的众创空间和家居博物馆,吸引了不少创业者,注入了更多的“血液”。“明年,将有一个微电影团体入驻二楼的VC创投。”祝亚菲说,像这样的创业团体,可以以支付租金或者入股的形式入驻。
文创会客厅还延伸出一些沙龙、雅集、会议。“目前,有不少金融公司、银行、外企,会在这里不定期举办沙龙、会议,费用根据时间、场地来订制,从6月份开始,之后每个月平均能承接15场商务活动,价格在4000-15000元不等。”
祝亚菲说,文创会客厅正在转变经营思路,“比如说一楼的水吧,一开始的设想是只对股东开放,但是后来对市民全面开放,运行效果并不理想。”他们今年11月份,把水吧承包给一家连锁咖啡店运营。
4. “走得进、吃得起”是民心所向
西湖边的这股大众清风要一直吹下去
经过几轮的洗牌,有的商家正摸着石头过河,寻找盈利点,有的则在举步维艰地维持收支平衡,还有的商家经不起亏损,经营一年撤出了。高档会所转型,该如何建立一套长效机制,迎来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次的转型,让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副所长周永广教授回忆起2002年那年,杭州市政府提出了“还湖于民”的口号。“那年10月1日凌晨2点,西湖景区开始拆除外围围栏,西湖真正回到了老百姓的怀抱。”
“西湖边的会所也是公共资源的一部分,但是原本对所有人开放的它们,某一天却静悄悄有了隐形门槛,甚至封闭起来,成了会员、圈子聚会的场所。”周永广说,这种行为,不仅仅是占据了公共资源,更是一种还湖于民的倒退。
西湖旅游也是周永广的研究方向之一,“这种西湖边的会所,都是商业大佬们自己资本炫耀的一种方式,这种糜烂、奢华的风气,无论是对西湖的旅游,还是对整个城市的发展,都是百害而无一益。”
对于这次的严肃整治,周永广也有担忧,转型成平价餐饮后,会不会再反弹?“会所的面积大、租金高,想要赚钱的商家,如果只是围着平价餐饮打转,而不求创新,那么,亏本是可以预见的。这时候,商家也要及时调整思路,迎合社会需求,创新经营模式,走走个性化的路子。”
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徐彬教授认为,两年多的实践,“会所中的歪风”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成效是比较明显的。这次的转型专项行动之所以能成功,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榜样作用。二是走“群众路线”,顺应了老百姓的需求。原来这些会所都是圈子,就像一堵堵墙,把大众隔离了,现在打破这样的障碍,让他们放低姿态,回归大众怀抱,才真正实现了“还湖于民、还园于民、还景于民”。
同时,徐彬也提出,西湖会所转型监管不是一时的,在未来的管理过程中,要注重与这些商家不断沟通协调、了解,促进其能良性循环发展,建立一套长效的监管机制。
省委党校党的纪律建设专家成为杰博士认为,“三还于民”的专项行动,守住大众需求、回归平民化,会所的“不正之风”得到了遏制,“反四风”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西湖边会所完成整治,将产生很强的示范效应,成为浙江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政治上清山绿水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反腐败现在已形成压倒性优势,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老问题反弹回潮的因素依然存在,必须防止‘四风’穿上‘隐形衣’,还要处理好执政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等深层次问题。”成为杰说,在市场经济下,如何保持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这是实现不能腐、不想腐必须破解的深层次问题。
原标题: 西湖景区会所低调“转身” 这股“亲民风”还要一直吹下去 作者: 网络编辑:丁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