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明月夜 非遗滋味浓

25.09.2018  19:48

  中秋节的众多习俗当中,说得最多的就是赏月和吃月饼。说起赏月,浙江有几个著名场所,其中杭州西湖赏月不但名声在外,更是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早在唐朝,杭州已经有“天竺寺拾桂子”和“钱塘江观潮”等中秋习俗,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三首中也有“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的描述。到了北宋,西湖更是因为苏东坡建成“三潭印月”而成为中秋节有名的赏月景点。到南宋时,杭州赏月习俗达到了一个高峰,并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其中包括了祭月、赏月、吃月饼、摸秋、观潮赏月等。

  “其实对于月亮的祭祀,在江南地区并不常见,很多都是因为当时主流文化南迁所带来的。”日前,浙江非遗专家、浙江师范大学的陈华文教授告诉记者,最早对于月亮的祭祀,是源于母性的崇拜,“月亮每半个月都会有阴晴圆缺的变化,更是触发了当时在科学启蒙之前对于月亮的崇拜。

  南宋时期,政权定都今天的杭州,也让中秋赏月的习俗大致成型,绵延至今,“赏月”与西湖名胜相结合,更是成为杭城居民和外地游客热衷的传统。每年中秋,他们云集西湖,游湖赏月,流连忘返。人流量一多,西湖赏月演变成为以“西湖赏月、三潭印月、月岩望月、三生石谈月”四雅和“钱塘观潮、天竺拾桂、放灯祈福、斗香祭月”四俗等为主的地方特色。

  西湖十景当中,“平湖秋月”在每年中秋前后亭阁凌波,仰看天上玉轮当空,俯视湖中月影倒映,天上、湖中两圆月交相辉映。“三潭印月”则是自古以来的赏月胜地,三个石塔立于碧波荡漾的湖面上,月圆风清的中秋夜,在塔里点上灯烛,洞口蒙上薄纸,灯光从中透出,宛如一个个小月亮跌落湖中。

  清末,诗人丁立诚写下《三潭灯代月》说:“三潭各分一月印,一波影中一圆晕。下弦无月怅夜游,塔里明灯火四流。依然幻作三潭月,波绿灯红斗颜色。湖平风静波不兴,繁星更放荷花灯。

  这说明,清代时的三潭,塔里是会点蜡烛的。

  点蜡烛的这个传统,杭州一直保持到了2002年。

  以前,每年只点一夜,就是中秋之夜。工人们会提前买好蜡烛、桃花纸,划上小船,荡到石塔,蜡烛点上,请杭州人看“水中月亮”。

  待到皓月中天,月光、灯光、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融成一片,可谓“一湖金水欲溶秋”,斯时斯景美不胜收。

  赏月之时,配上月饼等茶点,就更适合中秋节的氛围了。就在西湖边的知味观传统点心制作技艺同样是省级非遗项目,其中的榨菜鲜肉月饼,现在已经是很多人的心头大爱了。有了茶点自然需要茶。清代张云璈的七言绝句《品桂》中“满觉陇旁金栗遍,天风吹堕万山秋”所写的满陇桂雨同样是西湖十景,而满陇桂雨桂花产品制作技艺则是杭州市级非遗项目,主要制作的包括咸桂花、糖桂花、桂花糖等,如今,把桂花干和西湖龙井冲泡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

  时至今日,“西湖中秋赏月”不但成为省级非遗项目,杭州也成了“中华中秋文化传承基地”和“浙江省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每年在中秋这个时候,都会有各类雅集在西湖边举行,各界文人墨客喝茶赏月、吟诗答对,尽显当年名士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