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文化广场入口路段通行效率提升10%以上 这里的交通为啥能有大变化?
道路越忙 管理的手段就要更细
今年年初,交通特别繁忙的中山北路西湖文化广场东口路段,实施了“禁左”的交通优化措施。
记者注意到,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西湖文化广场东口自“禁左”开始,陆续开展了一系列跟进配套措施。这些措施里,有的是为了分流进出车辆的,有的是顾及临时停车需求的,还有的是对道路资源再利用的。
此处“禁左”措施施行即将满一年,记者从属地下城交警大队了解到,该路段固定检测仪器数据显示,相比一年前,中山北路南向北的平均车速,已经提高了10%以上。
杭州交警根据道路通行的实际需求、相邻道路的通行能力等数据分析,推出了数批“禁左”路口或路段。以此保障了城市主要道路的通行效率。
路段中间“禁左”:减少交叉干扰第一步
西湖文化广场内,集中了文化、商业、娱乐各种行业,平均每日有8000辆次以上的车辆进出。而通向这处热门地点的道路,就有些吃不消了——中山北路双向仅四车道,是开车前往西湖文化广场的唯一道路。
“这段路,北端连接文晖路,南边连着环城北路,这两条都是主干道。”交警下城大队直属中队的李再明副中队长告诉记者。而根据实地监测的数据显示,途经中山北路的绝大部分车辆,还是以“通过”而非“到达”为目的的。
但是,车辆要左转进出西湖文化广场,势必要干扰到南北车道的通行,只要有两辆车横在路中等待左拐,交通就要中断。
很快,西湖文化广场东门前的路中央,竖起了隔离栏杆,此处也是杭州今年首批“禁左”的路段之一。
挖掘道路资源:广场出入口南移
“‘禁左’措施只是第一步,因为日均8000多辆次车进出的事实是存在的。有限制的同时,我们也要想办法疏导。”李再明介绍。
下城交警在同下城区政府、广场管理方商量后,拿出了一套进一步改善广场进出条件的方案。其中,最明显的改动,就是在朝晖路中山北路口西侧,新开了一处西湖文化广场的出入口。
“原来的出入口,在中山北路的路段中间,现在出入口,向南迁移到了路口位置。”李再明说,“这是一处三岔路口,通行和疏散条件,都比路段的出入口更合理。”
同时,该出入口直接受到中山北路朝晖路交叉口的信号灯控制。在通行规则上,下城交警也做了特别的部署——该出入口与朝晖路之间,被禁止直线通行。从中山北路南向北的车辆,也禁止在此左拐进入这个口子。
“这个通行办法,使得三岔路口的信号灯在不变的情况下,加大了每灯次可以通过的车流。”李再明介绍。
这项措施,与“禁左”如出一辙——减小不同车流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率。
鼓励即停即走:开通“临停”专用道
在这套基于“禁左”措施的进一步优化方案里,交警部门也考虑到了市民的实际需求。
“我们在日常的执法过程中发现,不少市民是通过打车等方式到达的,即停即走的需求还是蛮大的。”李再明介绍。即停即走,这对于繁忙的西湖文化广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减压”途径。
出入口南移以后,交警在原出入口(中山北路路段上)的道路旁,设置了一条港湾式的专用通道,写明“即停即走”。
与“禁左”一样,这一措施,同样出于减少干扰、保障主线通行的目的。
这套组合拳的效果,现在已经显现出来。根据本月新测的中山北路西湖文化广场路段的数据显示,相比一年以前,此路段的通行速度已经上升了10%以上。
记者从杭州交警部门了解到,自今年分批推行“禁左”路口或路段、优化合并路段斑马线以来,杭州的主干道通行效率,如天目山路、保俶路、曙光路等路段,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而在“禁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减少不同方向车流的相互干扰,加大道路资源的利用率,也是下一步治堵工作中要考虑的。
作者:记者 蔡怀光 文 叶丛 制图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