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2cm!西湖主湖区年均透明度创历史新高
你有没有觉得西湖越来越美了:清澈透亮的湖水中,形态各异的水草随波起舞,小鱼儿穿梭其间;水面上,水鸟低飞,还有野鸭、鸳鸯嬉戏……
昨天,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水域管理处传来好消息:经过4年努力,“西湖水质提升和生态系统稳态转换项目”生态效益显著,2015年西湖主湖区年均透明度达到了84.2cm,创历史新高。
“西湖水质提升和生态系统稳态转换项目”,是国家“十二五”水专项“湖荡湿地重建与生态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课题”子课题之一,近日,它顺利通过了示范工程第三方评估,专家组对西湖课题的钱塘江大规模引水高效降氮、稳态转换、流场优化三项示范工程分别给出了88分、85分、90分的高分。这是“十二五”水专项湖泊主题项目第三方评估进展以来,专家组打出的最高分。
西湖治水专项工程
运行4年生态效益显著
“西湖水质提升和生态系统稳态转换项目”是“十二五”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也是西湖综合保护工程重点项目,项目起止年限为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
它是由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牵头,联合了包括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等科研力量实施的一项系统生态技术工程项目。通俗点讲,它将全面提高西湖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外湖引水流场均匀度、解决大规模引水降氮、遏制春季清水型藻类暴发、实现大面积沉水植物稳定扩繁,并针对制约西湖水质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的难点进行技术攻关和集成,实施了两项示范工程:钱塘江大规模引水高效降氮和西湖水生态稳态转换和流场优化。
经过4年的努力,该项目已实现预期目标,西湖生态效益初显。
西湖的水干净了
“最忆是杭州”也成受益者
说到钱塘江大规模引水高效降氮示范工程,就不得不提到西湖引配水工程。
其实最早,西湖是个半封闭式湖泊,自净能力较差,富营养化问题频发,为了保持西湖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1986年西湖建立了引水工程,每年从钱塘江引水2400万立方米注入西湖。
由于钱塘江潮汐及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导致引入的水质比较混浊。2002年12月,新建的引水预处理场投入使用。每天引入40万立方米钱塘江水,采取絮凝沉淀的方法,对原水进行净化,直到出水的透明度达到1.2米后再注入西湖,同时开设6处入水口和9处出水口,实现湖体换水。按西湖库容量计算,相当于整湖一月换一次水。
引配水成功解决了水质混浊的问题,却没能解决钱塘江原水中含氮量高的问题,这种背景下,钱塘江大规模引水高效降氮示范工程应运而生。
水域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西湖水中的氮含量过高,就极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十分不利于湖中的水生植物生长,西湖的生态环境就会变糟糕。而钱塘江大规模引水高效降氮示范工程,在“十一五”阶段形成的脱氮技术体系和工程示范基础上,通过降氮技术的进一步突破,成功攻克了这个难题。正式运行以来,出水总氮稳定低于1.5mg/L,平均降氮率在40%以上,年削减入西湖总氮量达18吨。
“你看,西湖湖水含氮量下降后,水体透明度明显提高,西湖生态修复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尤其是北里湖、小南湖,我们种植的许多水草和藻类都大面积扩大繁殖了,而这些水生植物都对水质起到了很好的净化作用。”水域管理处工作人员骄傲地说,在G20杭州峰会上,“最忆是杭州”文艺表演中有很多踢水、泼水的动作,它的背后,干净的西湖水功不可没。
84.2cm
主湖区年均透明度创新高
虽然稳态转换和流场优化是两个独立的示范工程,可合在一起力量很强大,去年12月投入运行,才短短半年,就达到了预期目标。
水域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评估专家组10月14日来西湖,一行30多人,乘船将西湖的角角落落考察了个遍,既去了水生植物茂密、水质偏好的湖西,也看了游客众多、水循环力不太理想的湖滨一带,最后专家团给出的评价中,有一条这样写道:“西湖的水,杭州的眼。‘西湖水专项示范工程’为西湖带来更加了清澈美丽的湖水,提升了西湖乃至杭州的城市质量。”
整湖水质的提升,西湖水生态稳态转换和流场优化示范工程功劳不小。
“这个工程的关键和亮点全在于湖底。我们通过管道把湖西等区域水质比较好的水,引入到外湖的死角区域,然后依靠水泵的力量,让死角区域的水活跃起来,最终实现整个西湖水透明度的提高。”水域管理处工作人员解释。
目前,湖西区和小南湖示范区内形成了沉水植物群落结构优化、生物多样性高的良好水生态系统格局,示范区沉水植物恢复面积在30%以上,漂浮的着生藻类明显减少,水体透明度提高。其中,外湖流场优化示范区的引水和出水流量均已达到设计要求,死水区面积控制在15%以下。
通过“十一五”和“十二五”水专项示范工程的相继实施,如今的西湖逐步建立起趋向稳定健康的湖泊生态系统,西湖的自我维持、自我修复能力也在逐渐强大。2015年西湖主湖区年均透明度达到了84.2cm,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