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忠实守望者——朱恒吉

21.01.2015  12:39

福山寿海

以不息为礼 以日新为道

食金石力 养草木心

进德修业

至今,朱恒吉在西泠印社篆刻艺术研究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37年,今年年底,他就要光荣退休了。

上周六,杭州天气阴冷,西湖孤山上一幢古色古香的小木屋里,更显得凉飕飕的。这里是西泠印社篆刻创作研究室,朱恒吉老师跟往常一样,专注地奏刀制印,在一枚印章上精雕细琢……

据了解,原先西泠印社篆刻创作研究室像朱恒吉这样的研究员最多的时候有8位,通过改制之后,如今只剩下两个人了,朱恒吉就是其中之一。

这位德艺双馨的篆刻家出身西泠门第,言谈举止给人一种大家的风范,谈吐中肯而不失幽默,言辞中透出淳朴和真诚。

朱恒吉对人没有架子,人品好,热衷于公益事业,在行业内外都出了名。为了弘扬祖国篆刻艺术,他义务援教10余载,曾多次赴西藏、内蒙古、云南、江西等贫困地区和大中专院校及中、小学无偿传授篆刻技法,受到广大篆刻爱好者的欢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坚持20多年每周给浙江老年大学的学员上课。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不少老年朋友的篆刻、书法技艺提高很快,有些学员的作品还被选送参展并获奖,已经80高龄的老干部赵志伟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编撰的《我的金石之缘》一书中这样评价朱恒吉:“朱老师为人低调,不善言谈,但学识渊博,底蕴深厚,德艺双馨,我深为敬佩”;“我年龄大,进步慢,朱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教我。朱老师淡泊名利,现在这个社会,像他这样的艺术家不多了……”浙江老年大学一位学员说。

对于朱恒吉的篆刻造诣,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老师这样评价:“从秦汉印入手临摹多年,后又转练浙派丁、蒋、奚、黄等,以及皖派邓石如、吴让之等,进而更上溯战国古玺与明清其他流派,不断研读,提高眼界,转而于印中求变。纵观恒吉所作之印,有仿古玺或拟汉满白,或涉浙派之古峭,或源让翁的笔趣,或法玉印线条之遒劲,或师缶翁之碎刀,线质浑重而朴厚……均有广泛的吸收,而更多的则是更近吴让之一路。也可以说他是以吴让之为基础,而后汲取他人之长而丰富发展,逐渐显示他自己的特色。在平整中寓流动,在厚重中藏灵巧,在统一中有变化,在新作中有古朴之意……

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如今,朱恒吉已是国家高级美术师、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篆刻艺术创作委员会委员。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重大展览并结集出版或被博物馆、艺术馆及个人收藏。著有《先父朱醉竹行状》、《唐源邺印巧落韩天衡之手、汉玉印不知今落何方》、《仙姿鹤立偶真情—读叶铭篆书对联》、《(西泠印社)西泠印社早期社员、社史研究二则》等文章发表。编撰《篆刻常用字字典》、《篆刻常用反字字典》、《王福庵印存》、《西泠印社藏品集》、《印证西泠》等。个人简历被收人《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大辞典》、《中国书协会员名鉴作品集》、《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大辞典》、《中国印学年鉴》、《中国篆刻大辞典》等。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詹军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