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裸捐 一千年前的范仲淹也做过这么酷的事
范仲淹设立的福利基金范氏义庄遗址在苏州观前街附近的景范中学内
范仲淹可以说是圣人级别的典范
上周,社交网站“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华裔妻子普莉希拉·陈生下女儿马克斯,初为人父的扎克伯格豪迈地宣布,将捐出家庭持有的“脸书”股份的99%(约450亿美元),用于支持公益与慈善事业,目的是为女儿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这个消息让“裸捐”又成了热词。其实我们祖上也出过这么酷的裸捐“雷锋”,他就是北宋名相兼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范仲淹。
据《宋史》记载,范仲淹在去世前两年(1050年),捐出了一生的全部积蓄,在苏州成立了一个福利基金,叫范氏义庄。这个基金一直运作了800多年,民国时还存在,堪称中国历史上维持时间最长的NGO(非政府组织的英文缩写)。
那么,范仲淹为什么要裸捐?他的巨额资产从哪里来?他的子孙后代服不服老祖宗这个捐法?捐出去的钱是怎么花的?有没有用到正道上?今天我们就来八一八老范“裸捐”这个事儿。
1 噩梦
北宋皇祐二年,受着眩晕病和肺病双重折磨的范仲淹在杭州官邸做了一个噩梦。他梦见苏州一带发生饥荒,大片田地荒芜,到处是饿死的年老体幼者,范氏族人生活潦倒。梦醒后,61岁的范仲淹一身冷汗,此时他早已离开权力中心,第三次被贬官杭州。尽管自身难保,但一想到苏州范家,老爷子不禁忧从心来。
说起来,范仲淹是个苦孩子。2岁时,他的父亲——当时徐州军事长官的秘书——范墉就去世了。范墉的遗体运回苏州,入葬天平山范氏祖坟。但母亲谢氏却无人依傍,只好带着幼子嫁给了一位姓朱的军官。几年后,这位军官回了山东老家,范仲淹也跟着继父到了山东,改名为朱说。
范仲淹在朱家过了童年、少年,发奋苦读,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调半盂醋汁,吃完继续读书,留下了“断齑画粥”的美誉。20岁上,范仲淹偶然知晓自己的身世,深受刺激,决心脱离朱家,改回范姓。但远在苏州的范氏宗族怕范仲淹来分家产,千方百计阻挠他归宗。
这些没眼色的族人万万没想到,这个范氏遗孤将来会在北宋的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一路由知州、经略副使,最后官拜宰相,还防守边关,抵抗住了西夏人的大举进攻。
2 裸捐
范仲淹此人在历史上的风评很好,比如早年刻苦好学,为官刚正清廉,又文武兼备,守土爱国,总之是圣人级别的典范。对苏州的族人,范仲淹并未睚眦必报,在做了那个心惊肉跳的噩梦之后,他拿出全部俸禄和积蓄,委托同父异母的哥哥范仲温带着银两赶回苏州老家,在天平山脚下买了1000亩良田,又在苏州城内买了200亩,创办了范氏义庄。
范仲淹在《告诸子书》中说:“吾吴中宗族甚众,于吾固有亲疏,然吾祖宗视之,则均是子孙,固无亲疏也。苟祖宗之意无亲疏,则饥寒者吾安得不恤也?自祖宗来,积德百余年,而始发于吾,得至大官。若独享富贵而不恤宗族,异日何以见祖宗于地下,今何颜以入家庙乎?”意思是,族人对我不好,但在祖宗眼里,我们都是范家子孙。我偶然当了大官,如果独享富贵而不回报宗族,死后怎么去见祖宗啊?
这显示了老范的胸襟,但他毅然“裸捐”,未必没有推己及人之意!当年谢氏在族中孤苦无依,只得改嫁,如若有范氏义庄这样的慈善组织救济孤儿寡母,范仲淹又何至改姓呢?
因为寡母改嫁,不能入葬苏州祖茔,范仲淹死后也没有选择葬在苏州,而是和母亲一道葬在河南洛阳的伊川,和唐朝三代名相姚崇为邻。一方面姚崇也有和范仲淹一样的身世,另一方面,范氏先祖——东汉的贤人范滂、唐武则天的宰相范履冰——也都是河南人。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文 戴维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