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金华7月27日电 (见习记者章天启通讯员朱一红)近来,微信里面开始悄然流行“付款码骗局”,不法分子利用受害者对微信“付款码”与“收款码”混淆不清的这一弱点实施诈骗。27日,记者从浙江东阳市公安局吴宁派出所获悉,东阳当地就有一年轻女子因为轻信了“客服”口中的“支付就是退款”这一说法,不仅自己被骗走9000多元,还连累姐姐损失了3.5万多元。
7月23日那天,19岁的东阳姑娘小玲(化名)在淘宝上购买了一件衣服,令这个涉世未深的姑娘始料未及的是,自己的这次网购经历居然被一名网络骗子盯上了,就在小玲购物的两天后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女子打来电话。对方自称淘宝客服,说小玲所购的服装整批都有问题需要退款,随后还向小玲的手机里发送了一个“订单处理中心”的网址链接。
不疑有诈的小玲随即点开了那个链接,在输入自己的淘宝账户和密码后,弹出来的另一个界面,并按照“客服”的要求,将自己的姓名、银行卡号、银行预留手机号码、银行卡密码等信息全部输入了进去。
之后,小玲又被要求登录一个需要验证码的界面,并将收到的验证码也输入了进去,结果显示“验证超时”,深感疑惑的她就在电话里向“客服”问究竟,而“客服”告诉她因为信息填写错误,卡里的钱被冻结了,需要到微信里进行其他的操作才能解冻。
小玲信以为真,在紧接着一个为名“异常核对”微信号添加她为微信好友后,识别了对方发过来的一个二维码,还对对方所说的“支付就是退款”说辞深信不疑,在第一次利用指纹识别支付了2999.99元后,第二次又支付了1190.19元。
那时的小玲已完全被“客服”搞懵了,对“客服”所说的一切都是言听计从,“她说还是不行,需要找到另外一个人按照她的指挥操作才能够解冻,我就找了我姐姐,并把姐姐的电话号码告诉了她。”
小玲的姐姐当时在乡下,听了妹妹的话根本就没往深处想,于是也照着“客服”的指示操作了一遍,可她输入验证码不久后,就发现账户里的3.5万多元钱瞬间被盗刷了,意识到中了骗局的她马上通知了妹妹。
“我接到姐姐的电话,感觉不对劲,就打开手机里工商银行的APP,发现卡里的9190多元钱分3次被盗刷了。”小玲随后向吴宁派出所报了警。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使用微信转账等新兴支付方式管理钱款时一定要细心,如果有陌生人索要钱款,务必提高警惕,另外市民不要轻信什么“客服”的电话,一定要通过官方网站等正规途径仔细求证,涉及到要求输入账号、密码、验证码操作的,要慎之又慎,以防被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