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庚往事:打破大锅饭,他为4分钱惊动中南海
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探索者袁庚逝世
袁庚往事:打破大锅饭,他为4分钱惊动中南海
改革开放马前卒袁庚走了,改革仍在进行
在深圳蛇口港附近的路口,一块棕红色的标语牌立在一片绿地中。上面有几个金色的大字:“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今天的年轻人,很少有人会想到,30年前,这块标语牌在竖立之初,曾经引发了怎样的风波。市场的身影头一次回归这片土地,与之伴随的是改革者的欣喜,以及更多人如临大敌的警惕。
“我就是准备戴帽子的,有人说这是资本主义的口号。”30年前,面对前来视察的国务院副总理谷牧,蛇口工业区的创始人袁庚这样说。
在它以北两公里,是另一块绿色的标语牌。金色的8个大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深圳对20年前那场关于“姓资姓社”讨论的响亮回应。
这两条标语,至今响彻大江南北。标语的创作者,是有着“招商局集团原常务副董事长、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和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企业创始人、百年招商局第二次辉煌的主要缔造者、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探索者”等诸多头衔的袁庚。
1月31日,是当年中央批准蛇口成立的日子,而它的缔造者袁庚,于这天凌晨在深圳蛇口逝世,享年99岁。
这位世纪老人的一生足够传奇,他经历过中国面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的时代;而后又经历了国家革命、运动、封闭和重新融入世界的全过程。
世上再无袁庚,改革仍在进行。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启蒙大师们集体远去的时代里,也许我们需要铭记的,是袁庚常常提及的,向前走,莫回头。
袁庚出生于1917年,是广东省宝安县大鹏镇人,原名欧阳汝山,曾用名欧阳珊、袁更,因解放初期出国护照上误写为袁庚而沿用至今。
他前半生是个高级情报员,在东江纵队塑造过如谍战小说般精彩的传奇故事。为了逃脱日军追捕,他曾抱着女队员在荔枝林中躲了七天七夜,其间依靠荔枝度日。
他的后半生,在“拜金”和“挑战国家体制”的骂名中分辨中国走向,主政蛇口开放经济,探索政体改革,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创了先河。
A
传奇人生
袁庚一直是个既被低估,又被赋予太多光环的人物。被赋予光环,是因他在人生的中后期成功推进了一系列改革,开启了一个改革年代的序幕。他曾经的努力和尝试,注定要载入史册。在如今,缅怀袁庚和他所代表的改革年代,是为继续改革积蓄动能。
前半生:“情报干将”
曾破获暗杀周恩来、刘少奇案
在袁庚99年的人生里程中,他曾加入东江纵队,在东江两岸和港九地区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也曾在新中国建立前后的情报战线上立下杰出功勋。
作为出色的情报人员,袁庚在“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里发挥了重要作用。“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指的是1955年4月11日特务发动的一起暗杀周恩来的恐怖袭击。原定乘坐“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去参加万隆会议的周恩来,在登机前突然秘密改变行程,暗杀阴谋因此未能得逞。破获这起暗杀背后的功臣,就有袁庚。根据他得到的情报,周恩来临时改变行程,逃过一劫。
而袁庚的情报生涯里最显著一战,是1963年破获特务刺杀刘少奇案。1963年,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访问柬埔寨,此时,袁庚已调任中央调查部一局副局长,分管东南亚工作。当时,袁庚组织华侨积极分子队伍对特务进行跟踪监视,破获了特务组织“代号P012”欲在柬埔寨制造爆炸暗杀刘少奇的全盘计划,这也成为袁庚情报生涯的代表性战役。
然而,真正让他为国人乃至全球所知晓的,是1979年深圳蛇口工业区的诞生。
后半生:“蛇口神话”
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山炮”
1980年3月,袁庚出任蛇口工业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30多年后,人们感叹:蛇口工业区是“中国特色的经济特区雏形”,蛇口工业区“炸山填海”的一炮,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山炮”。
回顾那段历史可以看到,正是因为有“杀出一条血路”的改革气魄,袁庚领导下的蛇口工业区才真正成为“一根注入外来经济因素,对传统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宝贵试管”。
袁庚主政下的蛇口在短短数年间,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风云大幕。从打破大锅饭到招商引资,从住房商品化再到全国人才招聘,在1979到1984的几年中,蛇口创造了“24项全国第一”,而这些“第一”也多数沉淀成为当下中国市场经济的常态。
退休后:拒绝神化
改革精神:“向前走,莫回头”
1992年12月,离休后的他在深圳滨海花园小区开始了练字阅报、深居简出的晚年生活。不过,他始终被外界所关注,并屡屡以改革先锋的身份被提及。
但他一直拒绝将自己神化,极度淡漠自己改革拓荒的历史功绩。在采访者面前,他总结自己的一生就像是一场木偶奇遇记,常在采访者离开前嘱托对方:“向前走,莫回头”。
他离休后的第一次远行发生在1998年12月13日,这一天,他前往广州参加了深圳改革另一巨擘梁湘的葬礼。梁湘曾是他改革阵线上的同僚,二人有过意见冲突。但在2005年时,他承认自己与梁湘之间有关深圳经济特区该大该小的争论,是自己错了。
2006年,在一次摔跤后,他的记忆力开始衰退。为防止他大脑萎缩,家人同他打麻将。他有时会耍些小聪明,冒险从牌友那里偷牌。被抓住后,开怀大笑,时常抵赖:牌有何偷不得,规矩就是拿来破的。
2008年9月,他乘轮椅观看《春天的故事》展览,最后一次在公众场合开心地与前来拍摄的记者开玩笑。
此后,老年痴呆症逐渐吞噬了他的记忆与行动。2016年1月31日凌晨3时58分,他在深圳蛇口——他曾开启改革开放事业的地方,因病医治无效逝世。
他这一生获得很多赞誉:“近代招商之遗脉,当代深商之肇始”;“改革开放的马前卒”,“先锋大将”、“中国改革开放实际运作的第一人”;“中国改革的启蒙大师”,他“以晚年政治生命孤注一掷换来中国改革试管的成长”。
在朋友眼中,他是一个“伟大的英雄,但不被热爱,一个不听话的坏孩子”。
他说过很多绝妙的语言,成为时代的灯塔。生前最广为人知的一句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而现在,时间对他不再有意义。
B
六破难关
“凡批评我的文章,都可以照登”
最著名的“深圳人”袁庚昨天逝世了,他留下的传奇远不止“时间就是金钱”这句金句。袁庚之所以能成为传奇,还因为他在改革中务实的态度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他一生流传下来的改革段子很多,我们选取了6个有代表性的小故事,一起来看看改革开放初期,袁庚是怎么面对困难和挫折的。
1
“有些东西要敢于接触”
在突然接到交通部党组通知要赴港参与招商局领导工作前,时年61岁的袁庚正思谋着“船到码头车到站”回家养老。是交通部部长叶飞的一句“愿不愿到香港招商局去打开局面”改变了袁庚的心意。
对于喜欢挑战、在战争和地下工作中度过前半生的袁庚来说,“打开局面”这四个字比“养老”迷人多了。
1978年6月,和袁庚并肩作战的招商局同事们用“像一头灵敏的猎豹”形容初至香港的袁庚。时任招商局办公室副主任的梁鸿坤记得,袁庚曾要求他带自己看一部香港风月片。因为怕被熟人发现,梁鸿坤七弯八绕领着袁庚钻进湾仔利舞台电影院。这是一部拳头加枕头的烂片,还没看到一半,袁庚拉起梁鸿坤就走,在电影院门外,冲着梁鸿坤说:“有什么了不起的,结婚也就是这样子!”
后来,袁庚告诉梁鸿坤:有些东西要敢于接触,你才敢于批评嘛,老是说那个东西坏,你不了解,你怎么知道那个东西坏?这样的“敢于”很快就在袁庚的工作中体现。
2
“四分钱惊动中南海”
1978年10月,袁庚被任命为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全面主持招商局工作,也就在这一年,他向中央建议,在深圳宝安设立蛇口工业区,提出“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企业投资以外资为主,产品市场以出口为主”的方针,从此,他开始在大幕渐起的改革开放中鼎立潮头。
当时的蛇口是一个逃港风潮的前沿阵地。当时,袁庚改变蛇口贫穷落后面貌的愿望显然是极其强烈的,建立蛇口工业区的报告上报之后,他还没有等中央批复,就开始了工业区的前期准备工作,以至于对他“搞独立王国”“独断专行”的告状信一直都没有断过。
袁庚这种大胆的作风,当年给身边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蛇口工业区的创办过程中,袁庚秉承的正是这种敢于冒险的精神。1979年7月20日,蛇口工业区正式启动。一开始工人们干劲不高,每人每天8小时运泥20车到30车,为了刺激干劲,工程处决定实行定额超产奖励制度,每天55车定额,每车奖2分钱,超额每车奖4分。工人们干劲大增,一般每人每个工作日运泥达80至90车,干劲大的甚至达131车。
这种作法很快被上级部门勒令停止,袁庚急了,请来新华社记者写内参,直接送到胡耀邦的案头,仅隔一天,蛇口的工地上就恢复了定额超产奖。随后的1983年7月,在袁庚的推动下,蛇口工业区率先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实行基本工资加岗位职务工资加浮动工资的工资改革方案,基本奠定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配制度。
3
“大不了回秦城去”
创业初期,袁庚和他的大将们遭遇的艰难可想而知。1981年底,在招商局发展部的年度总结汇报中,对外招商引资的数目为零,袁庚把责任全揽在自己身上,他说:“没有人来投资,工厂办不了,追究下来,我会负总责的。大不了,了不得,回到秦城去。”原来,袁庚曾经被诬陷为“美国特务”,在秦城监狱一呆就是5年,后来被中央平反。
4
“我是准备戴帽子的”
但是,更大的压力来自于舆论。“父亲那时其实是在与他的同代人斗争。”袁庚之子袁中印说,当时全国声讨深圳,连袁庚的许多东纵老战友都严厉指责他。
因为袁庚的种种举措在当时显得确实太过“惊世骇俗”,比如,他当时提出了著名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两句口号,便引起过很大的争议。
据袁庚的多年老友、南山区前宣传部部长陈禹生回忆,这两句标语来自袁庚在香港工作期间的一段经历。当时袁庚与一位香港老板谈生意,要买下一栋价值几千万元的楼房,双方周五下午两时签约,之后一起吃晚饭。但这名香港老板婉拒了会餐,因为他要马上把钱存入银行。因为星期六、星期天是假期,不能存钱,如果把2000万元星期五3时放到银行去,以当时的浮动利率14%来算,会多出几万元钱。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袁庚,被他认为是赴港学习的“第一课”。1981年3月,在一次工业区干部会议上,袁庚第一次宣读了一句后来广为流传的口号。口号当时有六句话:“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顾客就是上帝,安全就是法律,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顿时,这句口号成了“姓社姓资”争论的火力集中点,以至于,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巨型标语牌后来曾多次在蛇口工业区竖起,又被拆下。袁庚后来说:“写这标语时,我是准备‘戴帽子’的。”
直到1984年1月,邓小平视察蛇口时肯定了这个口号,围绕着它的争论才渐渐平息下去。
5
不允许蛇口出现以言治罪
类似的争议还有一件很典型,那就是后来被称为“蛇口风波”的事件——当时在一场有关新时期青年思想工作的大讨论上,有专家认为,个别前往深圳的人,来此地的目的不纯,是为了在别人创造的财富中捞一把。在场蛇口青年则认为,淘金者赚钱,未触犯法律,并无过错,且淘金者客观上也为蛇口的建设出了力。
这场争论后来被以《“蛇口座谈会”始末》为题,整理报送中央和有关单位领导。整理者认为,“有责任把个别青年的错误言论实事求是地反映出来”
对此,袁庚引用了伏尔泰的一句话“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对那位被追问姓名并上了什么材料的青年人,我们一定要加以保护。即使他的发言有什么不妥,也不允许在蛇口发生以言治罪的事情。”
6
面对批评,他批示一字不改
当时,《蛇口通讯》登载了一篇周为民的文章,直接向袁庚本人开炮,“就批评他工业区原来开发发展起来了,现在进入管理阶段,你管理得一塌糊涂,这个责任你要负。第一炮就是向袁庚开的,总编辑觉得这是向袁庚开的,他向袁庚请示,到了袁庚那里,袁庚不在,他就把稿子放到袁庚的家里,后来袁庚把稿子看了,他做了批示,说这种凡是批评工业区领导的稿子一个字都不改,照登。”陈禹生回忆道。
曾任蛇口工业区企业管理室主任的余昌民当时便参与筹备,构思细节。他回忆道,当时袁庚曾讲过这样一句话,“搞选举的意思,就是不能让某位京官或者某个公子到蛇口作威作福。”
袁庚语录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大锅饭”是使懒惰的人剥削了勤奋的人,愚昧者剥削了聪明人,没有知识的人剥削了有知识的人。
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局长、处长的职务。你干什么工作,根据工作需要,量才使用。至于内地定的级别,也放在档案里冻结起来。等到你到别处另有高就的时候,就把你的档案带走,也许那里承认你是个什么“长”和原来的级别。
要让干部能上能下,变成正常的。今天你干这个经理,明天你下来让别人上去,是正常的,但是我们许多人把这看作不正常。把不正常的东西变成正常就是改革。
现在我们掌权了,倘若不能严于律己,就有可能被权力所腐蚀,到时候,干部就不再是人民的公仆,而成了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了。
众说袁庚
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悼念袁庚,中国现代开放改革先锋,时代楷模!
《袁庚传》作者涂俏:没能写完《袁庚传》令我很遗憾
大概一周前,袁庚的儿子袁中印给我打电话,说这次可能情况不妙了。因为寒潮来袭,他担心袁老挺不过去。但这些年,我听到的类似的消息太多了,每一次大家以为袁老快不行时,他总能咸鱼翻身挺过去,所以一开始我没当回事,觉得肯定又是一次“狼来了”。
我早些年想拍他的纪录片,但想着袁老还健在,有的是时间拍,就先拍梁湘。没想到,31日上午看新闻,发现他真的去世了,这一下太突然了。
2013年,我跟着去拜访袁老。看到老头缩得那么小,我大哭了一场,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袁老。
遗憾的是,我没能赶在他去世前将《袁庚传》的三卷书写完,目前已经写了10万字,但我的计划是30万字。即便我把书写出来,他也已经看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