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江区多措并举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11.05.2015  10:07

  近年来,衢州市衢江区文广新局针对群众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和多样性的现状,积极落实文化惠民政策,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创新思路,打破常规,整合资源,积极开展具有“九龙归谷”特色,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重点推出“雏燕争春”幼儿经典诵读大赛十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积极探索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有效途径,取得明显成效。

  一、以文化惠民为依托,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一是依托文化礼堂建设,搭建群众文化活动平台。按照区委区政府“文化强区”建设要求,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抓手,以文化礼堂为依托, 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全区共建有文化礼堂55 个,全部免费向群众开放,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场所。同时,组织、策划各类主题演出、比赛等活动,为文艺活动搭建平台。二是依托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文化“百千万”工程。做好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工作。全年预计完成送戏下乡120场,送电影下乡3800场,送图书下乡1.6万册,全力开展“流动风情”衢江区文化走亲等文化交流活动,全年开展文化走亲6次,送文化展览培训7次。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延伸服务基层群众的文化触角,运用“流动文化馆”、“流动图书馆”、“流动舞台车”等流动服务平台,面向偏远山区、特殊群体开展流动“文化加油站”工作。三是依托“十大文化品牌”,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做好“民星争辉”民间艺人才艺大赛、“梨园争霸”婺剧(戏剧)大奖赛、“舞动衢江”电视排舞大赛、“衢韵争芳”民营表演团体展演等全区性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办好“衢江记忆”综合文艺演出、“小乡村•大舞台”美丽村晚、“小节日•大欢乐”乡镇品牌节庆综合活动等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节目,积极组织开展百姓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倾力打造“十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二、以乡愁记忆为主题,提高优秀文艺作品创作能力

  一是加强文艺作品创作。优秀的作品是群众文艺演出的“源头活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高度重视文艺创作,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采风,走转改,接地气,问需于民,激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讲好“衢江故事”,广泛收集文献资料和传说故事,并积极运用各种媒体或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予以推广,扩大知晓度。通过艺术加工,力争在“东方灰姑娘”和“中华第一神针”等文学作品方面有所突破,争取能创作出一批形式多样、散发着泥土芬芳的优秀文艺作品。二是开展乡愁记忆活动。积极配合做好“再造乡村,改出记忆中的美丽家园”工作,在“两村一谷一馆”建设中,发挥文化部门作用,在古村落、古民居保护中有所作为。在“寻找记忆中的乡愁”主题活动中,抓好“乡愁”的调查、排查,配合做好乡愁地图的绘制和乡愁记忆库的编制,以及进文化礼堂等工作。举办“归谷映象•寻找记忆中的乡愁”视觉艺术大赛和演讲大赛。探索以“美丽衢江”“记忆中的乡愁”等内容为主题的微电影创作拍摄,提高衢江的知名度、美誉度。三是整合文化活动资源。深入基层开展文化活动,形成文化惠民合力。坚持把优秀文化人才输送到基层,把活动器材配发到基层,把文化场所建立在基层,把有限经费投放到基层,切实为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极大改善了基层文化活动条件,使基层群众切实得到实惠,实现了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

  三、以提升素质为目标,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一是精心谋划活动安排。将业余文艺团队有效组织起来,制定重点项目责任清单,挂图作战,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地点、主题、进度,形成了全民共同参与文化建设的新格局。二是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大力培植、发展、壮大业余文艺团队,到目前为止共组建了20余支业余文艺团队,拥有业余文艺工作者5000余人。这些文艺团队遍布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学校等,成为活跃在基层的文艺“轻骑兵”,逐渐成为该区基层文化工作的主力军、生力军。三是完善文艺辅导方案。组织文化指导员赴社区、村镇培训、辅导基层文艺骨干。加强引导和管理基层举办和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推广省文化厅以“研究1个课题、联系1个社区(村)、引领一个团队、创作一个精品、举办一个培训(讲座)、策划一个活动”为核心的“六个一”活动方案,做好优秀业余文化团队的培训工作,积极参加省市多领域、跨专业培训,提升文化活动质量。定期帮助业余团队排练节目,有效提升了业余文艺团队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