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工业投资现状分析及对策
工业投资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工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持续不断的有效投入。改革开放以来,衢州市工业投资规模不断大、增速加快,在工业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2008年次贷危机的暴发,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衢州市工业经济过分倚重重工业的弊病逐步显露出来,工业投资与经济增长的不协调性开始显现,产能过剩行业比重高,新兴行业培育难的矛盾突出,工业投资效率较低的问题亟需破题。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提高工业投资效率,引导投资如何更大能量发挥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近六年衢州市工业投资基本情况
自2002年确立“工业立市”重大战略以来,衢州市工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元立公司、明旺乳业、新禾管业、华飞轻纺、雷士照明、杰特机电、维达纸业、志高机械和天力紧固件等一批工业投资项目成长为有影响力的较大企业。2008-2013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额1549亿元,年均增长15.0%,高出浙江省12.4%的年均增幅2.6个百分点;年工业投资总量也由2008年的179亿元扩大到2013年的318亿元。工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较大,2008-2013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4%,高出浙江省9.1%的年均增幅4.3个百分点。从近几年衢州市工业投资和工业经济发展的情况看,总体上还处于较快发展阶段,但也逐步显现出增长乏力、结构不合理、投资效率降低的趋势。
(一)工业投资增幅逐年回落,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仍然较高。 2008-2014年,衢州市工业投资总量虽逐年增加,但增幅呈逐年回落态势,特别是2012年以来,全市工业投资增幅连续三年仅个位数增长,且增速还在回落,低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从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看,占比从2008年的54.9%逐步回落至2013年的47.4%,但仍然明显要高于全省,2013年全省工业投资产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4.8%。从衢州工业投资占全省比重看,近几年基本上维持在4.5%-5.5%之间,要高于同期工业增加值占全省2.9%-3.0%的比重,从侧面也反映出衢州市仍处于加大工业投入,追赶全省工业化进程的阶段。(见表1)
表1:2008-2014年衢州市工业投资比较情况 | |||||||
年份 | 衢 州 | 全 省 | |||||
工业投资 (亿元) | 增长速度(%) | 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的比重(%) | 工业投资占浙江省比重(%) | 工业投资 (亿元) | 增长速度(%) | 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的比重(%) | |
2008年 | 179.07 | 25.4 | 54.9 | 4.6 | 3913.62 | 8.6 | 45.8 |
2009年 | 217.56 | 21.5 | 57.1 | 5.1 | 4253.08 | 8.7 | 42.9 |
2010年 | 249.70 | 17.0 | 55.9 | 5.5 | 4612.54 | 8.5 | 40.3 |
2011年 | 280.59 | 14.2 | 55.6 | 5.5 | 5184.34 | 12.4 | 36.8 |
2012年 | 304.09 | 8.8 | 53.7 | 5.0 | 6066.34 | 17.0 | 35.4 |
2013年 | 317.93 | 4.6 | 47.4 | 4.5 | 7028.22 | 15.9 | 34.8 |
2014年 1-7月 | 209.93 | 2.3 | 45.0 | 4.8 | 4381.39 | 7.6 | 34.1 |
(二)工业投资结构偏重工业,高附加值行业投资占比较低。 近几年,衢州市工业投资结构虽逐步优化,但高能耗和高附加值行业间投资不对称性问题仍然突出。一是高能耗行业、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力度丝毫没有减弱,主要表现在化工和建材行业。2008-2013年,以化工、建材、钢铁、机械和电力为主的重工业投资在工业投资中的份额居高不下,保持在70%左右的比例,其中化工和水泥行业占比为20.6%;二是高附加值、低要素行业投资的占比仍然较低,最典型的是通信设备和消费品行业。2008-2013年,通信设备制造行业投资占比仅为2.5%、饮料占1.0%、家具占1.9%、文体用品占2.0%,以上四行业在工业投资的比重仅为7.4%,仅为化工、水泥行业三分之一。而恰恰这些投资占比较低的高附加值行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率要高于重工业,主要体现在增加值率上,均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通信设备制造行业2011-2013三年平均增加值率为28.8%,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个百分点;饮料行业是近几年衢州市低投入高产出的最具代表性的行业,2008-2013年合计投资16.09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仅为1.0%,但2013年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7%,且三年平均增加值率为36.2%,居各行业前列。日用消费品行业增加值率较高的有家具和文体用品,增加值率分别为27.4%和24.1%,分别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3.9和0.6个百分点。(见表2)
表2: 2008-2013年衢州市部分行业工业投资和增加值率情况 | |||
行 业 | 六年合计(亿元) | 占比(%) | 2011-2013年平均增加值率(%) |
工业投资 | 1548.94 | 100.0 | 23.5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224.67 | 14.5 | 25.5 |
造纸及纸制品业 | 124.76 | 8.1 | 24.8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19.76 | 7.7 | 33.4 |
金属制品业 | 119.46 | 7.7 | 22.7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119.31 | 7.7 | 21.0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97.83 | 6.3 | 21.3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94.71 | 6.1 | 26.4 |
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38.32 | 2.5 | 28.8 |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 31.58 | 2.0 | 24.1 |
家具制造业 | 29.19 | 1.9 | 27.4 |
饮料制造业 | 16.09 | 1.0 | 36.2 |
(三)工业投资方式仍属外延型增长,内涵技术改造占比较低。 2008-2013年,衢州市工业投资不仅在投资结构上没有较大变化,而且在投资增长的方式也没有根本性的改善。新建项目投资总额在工业投资中的比重均超过50%,同时工业投资中外延性投资(新建)比重是技术改造投资的1.3倍,最高年份的2012年达到1.7倍,而技术改造在投资中的比重均未超过一半,且内涵技术改造投资总量更小,仅占工业投资的6.5%,这说明近几年工业投资的外延性特征仍然十分明显,工业投资仍然表现为依靠上新项目来实现数据上的快增长。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技术改造比重大幅提升的普遍规律相比,衢州市工业投资中的技术改造比重提升过慢,基本在40-45%之间波动,最低的2012年占比仅为37.3%,如美国在1947-1978年间技术改造投资占总投资比重高达69%。同样是1亿元的投资,技术改造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要明显强于新建项目投资。
(四)施工项目数呈下降趋势,投产率相对较低。 2008-2013年,衢州市每年工业施工项目均在1000个以上,但自2009年开始呈逐年下降趋势,工业施工项目数由2009年1437个下降到2013年1172个,其中2012年施工项目数为1044个,为近六年低点。与施工项目轨迹相同,近几年衢州市建设项目投产个数也呈下降趋势且投产率相对较低(建设项目投产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全部建成投入生产项目个数与同期正式施工项目个数的比率)。全市工业项目建成投产率从2008年的50.0%下降到2013年的36.0%,下降了14个百分点,表明衢州市工业项目的建设速度放缓,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也印证了这点。近几年,衢州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也出现明显回落,影响了资本转化为现实生产能力的效率,部分项目由于建设工期较长,较快的投资增速明显滞后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工业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当年新增固定资产/当年工业投资额)从2009年的80.7%下降到2013年的69.1%,下降11.6个百分点,表明衢州市工业固定资产的动用速度放缓,建设过程中的工业投资效果下降。同时从近两年衢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看,扩张的速度也较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从2011年的861家增至2013年1005家,两年净增加144家,然而这两年施工项目和投产项目分别为2216个和877个。(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由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调整为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同时对集聚区2011年以来核心区的236个在库工业项目进行摸排,亿元以上项目投产率较高,而亿元以下项目投产率则相对较低。54个投资额亿元以上项目中投产的有39个,投产率为72.2%,59个投资额在5000万元-1亿元项目的投产率为45.7%,107个投资额在1000-5000万元项目投产率为47.0%,16个投资额1000万以下项目投产率为42.0%。(见表3)
表3:2008-2013衢州市工业建设项目投产率 | ||||
施工项目个数 | 其中:本年新开工 | 本年投产项目个数 | 投产率(%) | |
2008年 | 1079 | 478 | 540 | 50.0 |
2009年 | 1437 | 838 | 762 | 53.0 |
2010年 | 1448 | 787 | 694 | 47.9 |
2011年 | 1257 | 583 | 621 | 49.4 |
2012年 | 1044 | 438 | 455 | 43.6 |
2013年 | 1172 | 595 | 422 | 36.0 |
(五)项目存活率较高,但产出率低的项目比例也较高。 为了解近几年衢州市完工项目的发展情况,课题组对2008-2013年全市847个投资额2000万以上新建完工投产的工业投资项目进行了摸排,从新建完工项目角度来了解企业存活情况,这847个新建完工项目累计投资额615.79亿元,占六年全部新建完工项目投资的93.8%。从摸排情况看,项目存活率总体较高,847个项目中仅有65个项目因资金等原因而破产或转让,项目存活率为92.3%,存活项目的投资额为572.9亿元,占比为93.0%。同时产出率低的项目比例也较高,通过对六年内1217个新建完工项目的摸排,仅有355个项目投产运营后成为规模企业,项目个数不到三分之一,表明近几年衢州市工业投资高投入低产出问题较为突出。从对破产或转产项目调查看,资金是影响项目的重要因素,其中还有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同时受光伏产业和铜加工行业不景气原因,导致部分项目投资不成功。就企业运营情况看,资金仍然是当前工业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调查发现,今年以来有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因资金链的问题而无法进行生产。如集聚区的永隆机械、名芯科技、格鲁斯、元泰玻璃因资金等问题已停产,其中格鲁斯是去年新投产上规模企业、元泰玻璃是去年底小升规企业。资金链对企业的影响较大的区域还有龙游县和江山市,其中还不乏江山市金山虎电工器材有限公司、浙江真心毛绒制品有限公司等产值亿元以上的大企业。
(六)工业投资效率低于浙江省水平,且排位靠后。 2008-2013年,衢州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量为270亿元,工业投资额为1549亿元,工业投资效果系数(工业增加值增量/工业投资)为0.17,即每一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净增量仅为0.17亿元。同期全省平均投资效果系数0.23,衢州市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06,投资效率居全省第9位,11个地市投资系数超过0.3的有宁波0.36、丽水0.35、温州0.33和杭州0.32四个地市,其他7个地市的投资效果系数基本上处在0.2左右。
2008-2013年,衢州市工业投资效果系数正常范围是0.3左右,但是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工业经济全面回落,经济效益下滑明显,工业增加值增幅由2008年的17.8%回落至12.4%,全市工业投资效果系数为0.06,全省也仅为0.04。2012年工业经济进入了近几年的第二次低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利税同比分别下降11.5%和6.0%,工业增加值增幅近十年来首次个位数增长为8.5%,全市工业投资效果系数降低至六年内的低点,仅为0.01。随着衢州市工业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增大,工业投资如果没有发展更有效的拉动作用,衢州市今后投资效率处于低水平将是常态化。(见表4)
表4:2008-2013年浙江省及各市工业投资效果系数比较表 | ||||||||
2013年 | 2012年 | 2011年 | 2010年 | 2009年 | 2008年 | 2008-2013年平均 | 六年投资效率排位 | |
浙江省 | 0.17 | 0.11 | 0.39 | 0.46 | 0.04 | 0.32 | 0.23 | — |
杭州市 | 0.09 | 0.26 | 0.59 | 0.58 | -0.03 | 0.49 | 0.32 | 4 |
宁波市 | 0.20 | 0.18 | 0.65 | 0.77 | 0.22 | 0.36 | 0.36 | 1 |
温州市 | 0.24 | 0.15 | 0.51 | 0.72 | 0.09 | 0.45 | 0.33 | 3 |
嘉兴市 | 0.13 | 0.08 | 0.24 | 0.28 | 0.02 | 0.22 | 0.16 | 11 |
湖州市 | 0.12 | 0.13 | 0.21 | 0.25 | 0.06 | 0.26 | 0.17 | 9 |
绍兴市 | 0.13 | 0.14 | 0.31 | 0.28 | 0.06 | 0.24 | 0.19 | 6 |
金华市 | 0.14 | 0.15 | 0.30 | 0.35 | 0.00 | 0.36 | 0.21 | 5 |
衢州市 | 0.11 | 0.01 | 0.32 | 0.28 | 0.06 | 0.32 | 0.17 | 9 |
舟山市 | 0.10 | 0.14 | 0.27 | 0.28 | 0.04 | 0.29 | 0.18 | 8 |
台州市 | 0.14 | 0.04 | 0.28 | 0.42 | 0.02 | 0.26 | 0.19 | 6 |
丽水市 | 0.25 | 0.28 | 0.52 | 0.58 | 0.07 | 0.47 | 0.35 | 2 |
二、衢州市工业投资面临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近几年衢州市的工业投资分析,投资步伐虽有所放缓,但投资总量仍然较大,接近翻番,从工业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看,也逐步减弱。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暴发,我国经济受到一定冲击,衢州市工业经济也开始了深度调整,但随着国家出台了四万亿的刺激政策,使重化工市场出现暴发性反弹,刺激了衢州市重化工投资大幅增长。而2011年以后国家开展逐步退出刺激政策,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此时衢州市工业的结构性矛盾已经变得更加突出,转型升级困难重重。2012年以来,衢州市工业投资效率低的问题一直在延续,且没有明显改善迹象。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严重、价格不断下跌、企业效益下滑,工业投资结构严重失衡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项目投资变产能不理想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没有同步。
( 一) 投资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没有同步。 近年来衢州市工业投资之所以投资效率不高,主要症结在于投资结构和投资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传统产业占比仍然较大,工业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效益失衡的问题日益突显。与2008年相比,2013年化工和水泥两大高能耗行业在工业投资中的比重虽有所下降,但占比仍然较高。2008-2013年,化工、造纸、纺织和水泥行业的投资额占工业投资额的近三分之一,这些行业投资占比过高不利于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2013年,总量前五位的行业与2008年没有发生变化,且五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六成,而附加值高、能耗低的新兴行业和消费品行业投资力度依然较弱。2008-2013年,通信设备、饮料、医药、家具和文体用品等高附加值行业的投资占比仅为十分之一,占比由2008年的8.5%提高至2013年的10.8%,仅提高2.3个百分点,且在工业投资中的份额仍然较低。近几年衢州市工业的快速增长,是一种非常依赖低成本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的增长方式,导致了对低成本要素投入的过度依赖,产生了诸如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对衢州市工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构成潜在隐患。
(二) 投资增长与产业链延伸没有同步。 2008-2013年,衢州工业投下去1549亿的资金,并没有改变化工、建材、钢铁、造纸和机械在工业经济中的份量;1549亿的投资没有培育起打破传统重工业占主导地位的新兴产业;1549亿元的投资没有改变工业经济发展的快慢与产业价格波动高度相关的格局,导致近几年受价格的下跌,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发展步伐明显放缓,投资效率持续走低。从投资项目的角度看,2008-2013年,全市新建项目占工业投资的56.7%,技术改造占比仅为43.3%。这些都表明衢州市近年来的工业投资仍表现为依靠上新项目,依靠土地扩张粗放发展模式来实现快增长,没有较好发挥产业链延伸和存量企业的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三)投资增长与规模企业培育没有同步。 2008-2013年,全市新建完工项目1217个,累计完成投资额656.31亿元,占工业投资的42.4%。2000万以上投资项目847个,投资额615.79亿元,占新建完工项目的93.8%;其中亿元项目141个,投资额301.64亿元,占46.0%;5000万至1亿元项目241个,投资额169.14亿元,占25.8%。表明近几年衢州市新建完工项目规模都还比较大, 如简单按照投入产出比平均水平1:2计算,投资2000万以上的新建工业项目产值应该在4000万以上,这些项目应该在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内。然而,经过对1217个项目的摸排,仅有355个项目投产运营后成为规模企业,项目个数不到三分之一,这355家工业项目投资额为365.84亿元,占新建项目投资额的55.7%。投资总量的扩大与规模企业培育没有同步,导致新建项目对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贡献率较低,衢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数与周边地市的差距也越拉越大,特别是与工业经济总量相当的丽水市相比。2008年,丽水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数多出衢州市88家,到2013年扩大到196家,差距被不断拉开。要知道2008-2013间衢州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549亿元,而丽水市仅为736亿元,衢州市的工业投资额是丽水市的2.1倍,反而衢州市的规模以上工业单位数比丽水市少增加108家,通过比较显示出近几年衢州市工业投资的高投入低产出现象严重。
(四)投资增长与项目预期没有同步。 近几年,衢州市工业项目成功的案例也较多,如明旺乳业、新禾管业、华飞轻纺、雷士灯具等。然而,受市场变化和资金等因素影响,投资与项目预期没有同步,且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高投入低产出,甚至是高投入零产出。通过对这些不是很成功的案例调研分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市场变化影响项目预期。 工业项目特别是大项目的建设周期都比较长,因此项目的市场前景对项目是否达到预期举足轻重。近几年,衢州市工业项目投资受市场变化影响预期最突出的案例就是投资规模较大的中天氟硅和中宁硅业,两项目起始于当时光伏产业高峰期,累计完成投资额18亿元,受光伏产业过山车的行情,两企业连续几年处于较大亏损状态,中天氟硅是在2013产品结构转型升级下生产有所好转,但与项目投入之初预期仍然相差较大。中宁硅业近几年的生产经营情况更是举步维艰,产值规模与当初10亿以上投资规模极不相符,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不到5000万。同时受市场变化影响的还有投资额5960万元的开化县晶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因硅行业不景气订单较少,年主营收入在2000万以下。
二是资金链问题影响项目预期。 资金是项目顺利推进的最基本保障,然而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下行,资金紧张、融资不畅等问题随即出现,项目主体由于涉及联保互保等资金链出现问题而影响项目预期,这里面还不乏投资规模较大的亿元项目。如投资3.58亿元的华纳热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涉及百泰集团有限公司的资金互保,项目很难形成产能。投资2.25亿元的浙江曙扬化工有限公司8万吨己二酸项目试车没有达到目标,同时在后续的资金也存在问题,导致项目迟迟没有正式投产运营。
三是供需不对称影响项目预期。 天然气发电项目是浙江省天然气热电联产抢建计划,自2012年起衢州市天然气发电项目呈现开工高峰,相继有浙江大唐国际江山新城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衢州普星燃机热电有限公司、华电浙江龙游热电有限公司和浙江浙能常山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在2012年初至2013年初开工,这四个天然气发电项目均在10亿以上,计划投资额合计57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额52亿元,完成计划的91.2%,其中浙江大唐国际江山新城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于2013年6月建成投产。从一年来大唐江山热电厂生产经营情况看,产能没有得到较好发挥,企业效益也不是很理想。从短期看,供需不对称是目前天然气发电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江山市莲花山工业园区目前工业企业相对较少,企业供热市场面较窄,同时供热价格与需求企业没有达成共识。按照大唐江山热电厂今年以来的生产进度,企业产值规模与超10亿元的投资不相配。今年国家上调了生产用天然气价格,这将进一步提高天然气发电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盈利能力。今明两年,全市其他三个天然气发电也将会相继投产运营,根据目前大唐江山热电厂的生产经营情况看,面临的问题仍然较多,短期内想要57亿元的项目投资达到预期效果并不是很现实。
三、新兴行业项目投资成败的分析
回顾近几年衢州市工业项目投资,投资重点主要集中在传统重工业,而对于新兴行业的培育和投资力度虽不断加大,但受人才、技术和资金等因素制约,新兴行业在衢州总体感觉“水土不服”,投资效果不是很理想,新兴产业投资成功案例较少,较多项目是雷声大雨点小。新兴行业投资成功领域有新材料和先进装备制造业,两产业主要借助巨化集团的氟化工和开山集团的空气动力装备技术力量和平台。
(一)大企业对新兴产业培育影响显著。 就衢州而言,巨化集团的氟化工和开山集团的先进装备制造在国内同行业中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且对衢州产业链延伸和新兴产业培育发挥巨大作用。如依托巨化集团公司的高新园区的氟化工企业(不包含巨化集团公司),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仅为5亿元,2013增至14亿元,最高峰时的2011年超过18亿元。同时也成长起衢州南高峰化工有限公司、浙江蓝苏化工有限公司和衢州康鹏化学有限公司等一批产值超亿元企业。开山集团在传统业务受宏观经济影响下表现低迷,但企业通过产业和技术优势,研发出用于余热发电的ORC螺杆膨胀发电站,该项目符合国家政策发展方向,具备长期增长潜力,螺杆膨胀机将是企业未来业绩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二)新兴产业项目推进过程中问题突出。 新兴产业发展具有较大风险性,对人才、技术、资金和服务等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而恰恰技术和人才是衢州的软肋。就近几年衢州引进的工业项目看,其中不乏很多带“高新”帽子的项目,如生产高密度电路板、LED照明灯、医疗器械、轴瓦等企业。然而,受衢州产业结构先天不合理因素影响,政府对传统产业政策引导培育相对较为熟悉,而对于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相对较为陌生,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同时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面临资金和技术等问题,导致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在衢州落不了根、发不了芽。
一是资金影响项目。 通过对集聚区近几年新兴行业投资项目看,资金问题导致项目不成功较为集中。如投资2.3亿元的衢州威盛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生产高精度、高密度、高可靠性的线路板高科技企业,由于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导致企业固定资产投入过大,负债过高,流动资金紧张,陷入债权危机,最后被顺络电子重组。同时计划投资3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的浙江赛福实业有限公司,是生产高科技医疗器械设备(B超)企业,项目还没有完工就停掉,主要是生产医疗器械许可证审批难度较大,同时企业资金方面也面临困难。
二是技术影响项目。 技术是高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产品技术达不到要求,将极大影响企业的发展。如投资1.38亿元的浙江巨鑫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是从事聚炳烯腈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生产、研制、开发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但企业生产技术始终没有达到要求,一直没有形成量产,最终不得不将厂房租给别人。
三是管理影响项目。 企业管理使企业的运作效率大大增强、资本结构更加合理、投融资更加恰当,反之则影响企业的发展。如投资7888万元的浙江名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半导体照明灯具、大功率LED光源封装及相关应用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2010年企业产值超5000万元,由于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企业连年亏损,目前企业处于关停状态。
四是服务影响项目。 衢州因生态环境好、商务成本低和交通方便等优势吸引众多投资商来衢投资。然而,衢州仍然存在投资环境和服务没有达到投资主体要求的问题。如投资1.73亿元的浙江佳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项目,具备年产15000套轴瓦的生产能力(其中大型舰船用齿轮箱轴瓦2000套),项目选择衢州主要是看中衢州的陆运和水运优势,非常方便大型设备的运输。然而,由于客观因素衢江航道推进速度没有达到投资主体的预期,导致企业大型轴瓦无法通过运输成本相对较低的水路运输,同时受公路运输对超高超宽物品的严格审批程序和较高运输成本,企业基本上没接大型轴瓦订单,高度25米的车间也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同时受市场需求影响,企业小型轴瓦的订单也不是很足,多重因素导致企业产能仅发挥四分之一,企业的生产规模也没有达到规模以上工业标准。“佳盛”个案在衢州虽不具备普遍性,但政府更加贴近企业、贴近实际的服务仍需做实做细。
四、提高工业投资效率的对策建议
近几年,衢州市工业投资增长方式转变滞后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时,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弊端暴露得更加突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稳增长促转型是经济发展的主基调,衢州市以规模扩张为主导的粗放型投资方式亟需改变,须逐步依靠工业投资结构性改变,来推动经济增长发展和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一)大项目要发挥大作用。 大项目在招商、落地和投产等方面都花费成倍于小项目的精力,然而由于认识上存在误区,大项目招进来就完成任务,后续的政策和服务没跟上,导致项目进来时声势很大,最终却杳无音讯。2008-2013年,全市共有37个亿元新建完工投产项目年产主营收入不到2000万或停产破产,占六年新建亿元完工项目数的26.2%;累计投资额58.21亿元,占亿元以上项目的19.3%。出现这么多亿元项目投入产出不相配的案例,应该值得好好反思。因此,建立大项目跟踪制显得非常有必要,采取项目现场踏看、走访了解和抽查项目建设台帐等方式,开展项目跟踪核查工作。同时对重点核查项目形象进度、开竣工情况、投资完成数和项目产业政策符合性等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并对核查情况进行通报,对占而不建、建而不管、营而无利的企业设置限期退出机制。通过项目跟踪调查制,及时了解企业在项目进程中的资金情况,项目投产前的政策问题,从而能有效避免发生项目因资金链中断而停工破产、因手续不全而无法正常投产、因行业不景气而转让等现象,发挥大项目对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
(二)生态牌要打出调整局。 投资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前期项目投资的结构就是今后较长时间段内区域工业经济增长的方向,近几年衢州市工业投资特征也印证了这点。2008-2013年,衢州市工业投资重点领域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上,导致全市工业经济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面临更大的发展压力,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发展步伐慢于全省水平,因此必须对全市工业投资的重点和产业选择上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按照经济理论,衢州市已迈入工业化中后期,高技术含量的装备制造行业的比重将得到稳步提升,必须顺应国家转型升级大方针和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正确把握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突出优势产业对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一是对于化工、水泥和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要在怎样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投资效率上下工夫。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通过“腾笼换鸟”、“两化融合”和“机器换人”来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消除产能过剩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压力。如新禾管业和天力紧固件都是与元立公司的产业链相关,2013年两家公司产值合计接近30亿元,且能耗低附加值高,诸如此类以大企业的产业链延伸招商项目需重点突破,要跳出能耗污染留在衢州,高附加值产品流出衢州的怪圈,巨化集团可以加快产业链向环保产业延伸的步伐。二是生态好牌要打出产业结构调整新局,充分发挥衢州生态资源的比较优势,大打生态牌特别是做好水文章。2013年,衢州市与水相关的规模较大企业仅有明旺乳业和娃哈哈两家,产值仅占全部规模以上的1.8%,但增加值占3.7%,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着传统产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当前雾霾问题突出时,水产业基本上是生态工业,同时高附加值也是传统工业望尘莫及。因此,要以“打造生态屏障,建设幸福衢州”为契机,推动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特别是对诸如发展水产业等生态工业必须统一认识,整合资源、加大招商力度,把生态优势化为转型强势,同时加快现有的龙游伊利乳业、江山娃哈哈等项目的建成投产。
(三)创新平台要加快构建。 衢州市委提出努力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生态体系,而创新平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就当前衢州工业经济发展而言,产业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创新驱动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通过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要抓好浙江中关村产业园建设,中关村的模式是一间办公室,“人脑+电脑”,中关村的优势是人才和技术,不是项目投资。因此,要充分把握好中关村的特点,强化中关村人才和技术对衢州产业软实力的提升,发挥中关村在衢州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对待中关村要区别于一般以实体项目投资为主的产业园。要利用好氟硅新材料和空气动力装备等优势技术创新平台,做大氟硅新材料产业,培育出产值超10或20亿元的新材料领军企业,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延伸,将技术优势转为产业增势。同时针对衢州人才和技术等方面软肋,要根据衢州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才和技术引进长效机制,发挥人才和技术在衢州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在人才和技术的有力保障下,衢州新兴行业项目投资将会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新兴产业也会在衢州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四)投资考核要显真成效。 为扩大有效投资,浙江省多个部门联合下发了《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考核奖励办法(试行)》,将投资考核的指挥棒由注重速度的同时,转向更加注重质量、结构和效率方面。根据《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考核奖励办法(试行)》,2013年衢州综合得分57.9分,列全省第9,其中工业投资效果系数(两年修正法)列全省第10,也就是说工业投资在有效投资考核中拖后腿。因此,工业投资要抓住有效考核机遇,避免盲目地追求大投资,过渡包装项目和虚假项目发生,造成有效投资不足。要认清投资的本质是拉动产业的持续增长,不要走入为投资而投资的怪圈。借有效投资考核之机,倒逼招商时的项目选择,需要有拒绝污染项目和淘汰项目的勇气,倒逼先发展后治理的惯性思维。借有效投资考核之机,力促全市工业经济结构实现真转变。
(五)隐形潜力要深挖掘。 近几年,衢州市工业投资效率不高,特别是上规模企业数与全市投资总量间并没有形成合拍,这点在通过与丽水市的比较显得更加突出。近几年,衢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数与丽水的差距每年都在扩大,而丽水的投资额仅为衢州市的一半左右。2013年浙江省“小升规”目标任务衢州市是100家,而丽水市是160家,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衢州市完成目标任务还面临较多困难。因此,必须对近几年的投资不理想项目进行认真分析,充分挖掘企业的隐形潜力,发挥新增增量对工业经济有力的拉动作用。通过调研分析,投资规模较大项目既有行业不景气企业经济效益不理想达不到工业规模标准因素,同时也存在部分企业实际达到工业规模标准,因客观原因而未进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库的现象。通过调研发现这类企业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类是企业销售收入远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标准(纳税销售收入2000万以上),但企业存在较多的现金交易,导致财务数据远低于规模以上工业标准而不符合条件入库;另一类是企业主体性质为个体户,按照统计工业入库标准首先必须是法人企业,如这次调研就发现江山市有多家家投资额2000万以上项目投资主体性质是个体户。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必须深入研究企业的动机和换位思考企业利与弊,相关部门形成合力,通过政策引导和行业监管,加大“小升规”、“个转企”的奖励和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存量的优质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升级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