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与金华、丽水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31.03.2016  10:33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衢州撤地设市以来,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但与周边兄弟地市相比,却面临着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囧境,特别是与衢州市地理区位条件相近的金华市和丽水市,金华市已实现浙中崛起,丽水部分领域已赶超衢州。鉴于此,本文将聚焦衢州、金华和丽水三市经济发展水平及转型升级成效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准确地把握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对衢州市加快转型升级、突破发展瓶颈、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提出积极的意见和建议。

一、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一)经济总量上与金华的差距在扩大,丽水与衢州市的差距在缩小。

改革开放以后,金华市凭借超前战略眼光和创新发展意识,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紧紧把握民营经济大发展时期实现经济大飞跃,而衢州和丽水均错过这一阶段,直至新世纪以来确立“工业立市”发展战略后,两市的经济总量才有很大提升,1985年衢州地区生产总值(GDP)占金华市GDP比重为52.5%,2000年降至30.5%, 2010年升至36.0%,2008年爆发次贷危机后,全球产能过剩,衢州受影响较多,占金华市GDP比重再次回落至33.6%。与丽水相比,衢州建市较早,经济发展启动也较早,经济总量一直高于丽水,但丽水建市之初就将超越衢州作为重要目标,在各个方面紧盯衢州发展指标,强化“不做浙江末位”的竞争意识,追赶力度不断加大,与衢州市差距不断缩小。

 

1985年

1995年

2000年

2010

2015年

 

 

 

GDP

衢州占比

GDP

衢州占比

GDP

衢州占比

GDP

衢州占比

GDP

衢州占比

衢州

16.26

112.17

155.23

 

760.89

1146.16

金华

30.97

52.5

319.64

35.1

509.35

30.5

2114.5

36.0

3406.48

33.6

丽水

13.59

119.6

94.43

118.8

136.76

113.5

664.76

114.5

1102.34

104.0

                         

(二)经济发展速度上,与金华市的差距主要在“六五-九五”期间形成,“十五-十一五”时期是衢州市和丽水经济你追我赶时期,“十二五”时期三市均同步放缓。

从各个时期看,衢州市GDP增长速度在“十五”时期前均低于金华市,差距主要在这段时期拉大。“十五-十一五”期间衢州和丽水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GDP增长速度在浙江省名列前茅,均快于金华市。进入“十二五”后,金融危机对三市都造成一定影响,经济增速同步放缓,其中对衢州的影响更大,GDP增速低于金华市和丽水市。

 

六五”时期

七五”时期

八五”时期

九五”时期

十五”时期

十一五”时期

十二五”时期

2015年

衢州

10.7

7.2

11.8

8.4

13.6

14.1

8.5

6.6

金华

14.0

11.1

21.0

11.2

13.4

13.1

9.3

7.8

丽水

10.5

4.6

17.7

8.2

14.4

13.8

8.9

6.4

(三)产业结构上,金华市和丽水市均已进入“三二一”阶段,衢州仍在“二三一”阶段。

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金华市于2013年第三产业比重与第二产业比重持平,进入“三二一”发展新阶段。丽水市也于2015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比重,三次产业结构为“8.3:45.6:46.1”,而衢州市目前仍以第二产业为重,2015年三产比为7.4:46.9:45.7,金华市和丽水市已先于衢州市进入服务业经济时代,在目前全国性的工业增速快速回落的背景下,衢州市的经济发展受到冲击要更大一些。

 

1985年

1995年

2000年

2010年

2015年

衢州

46.3:33.7:20.0

27.9:46.0:26.1

20.3:46.9:35.8

8.5:54.9:36.6

7.4:46.9:45.7

金华

40.1:36.2:23.6

16.0:53.6:30.5

9.9:54.7:35.3

5.1:51.1:43.7

4.1:45.2:50.7

丽水

52.1:26.8:21.1

34.7:36.0:31.9

25.8:37.4:36.8

9.5:49.2:41.3

8.3:45.6:46.1

(四)工业经济上,金华市轻重结构适宜,丽水市和衢州市较重。

工业立市是三市发展的主战略,推进工业经济大发展是三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衢州、丽水经济增速落后于金华,主要差异就在于工业经济的影响,三市工业产业方向不同,受危机影响程度也不同。经过多年发展,金华市已形成五金制品业、轻纺制品、汽摩配制造业、小商品制造业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集群,2015年规上工业轻、重比例为52.6:47.4,轻重比例相宜,消费类产品比重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强。丽水市工业结构中轻重工业比达到41.2:58.8,主导的行业为化工、金属制品、通用设备、橡胶制品等,其中化工业以日用化工为主,金属制品以不锈钢板材为主,皮革业以制鞋为主,经济危机对丽水的影响较大,2015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8%,其中规上工业仅增长0.5%,均低于衢州。衢州的基础重工型工业结构与国家的铁公基等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2000年以来适逢房地产业、各地交通基础设施事业大发展,衢州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在短暂的回落后,国家四万亿投资政策出台,使衢州市工业增长强劲回升,2009年又快速回归至较高增长水平,2011年二次危机蔓延,国家出台的刺激政策较为审慎温和,再加上前期投资带来的产能过剩负面影响,“十二五”时期衢州市经济增速明显放缓,2015年衢州工业增加值增长4.2%,其中规上工业增长2.8%。

(五)服务业发展上,金华市依托发达的批零贸易带动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衢州市和丽水市主要支撑仍是传统服务业。

金华市在“十二五”期间即提出“服务业兴市”战略,明确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凭借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繁荣的专业市场、良好的产业基础,金华市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均快速发展。传统集贸市场经济发达,批发贸易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三分之一,至2015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市场458个,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73个,义乌小商品市场世界闻名。金融产业、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三大产业合计占服务业比重达25.1%。2014年更是获批为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衢州市服务业发展水平落后于金华,但与丽水相比,传统服务业发展强于丽水,而新兴服务业发展则丽水更快。2015年,衢州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0.98亿元,高于丽水31.7亿元;拥有亿元市场22个,超十亿元市场9个,分别比丽水多6个和2个。在文化服务、信息服务、旅游服务等方面,丽水则有一定的优势。2015年,衢州文化服务业增加值、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6.27亿元和7.4亿元,分别比丽水低2.04亿元和4.12亿元。至2015年末,衢州共有4A级以上景区15个,丽水有18个。2015年丽水旅游总人数6301.6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26.02亿元,分别是衢州的1.44倍、1.48倍。

(六)经济运行质量上,金华经济效益较好,衢州、丽水环境质量更佳,但衢州环保压力更大。

在建市之初的1985年,衢州财政总收入是金华市的52.7%,至2015年,衢州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43.99亿元,比重降至27.9%。与丽水相比,1997年以前衢州财政收入均高于丽水,1998年被丽水反超,此后一直领先。2015年丽水财政收入高出衢州7.67亿元。从企业收入来看,金华、丽水强于衢州,2015年衢州规上工业实现利润54.34亿元,分别为金华的25.8%和丽水的43.2%。从居民收入水平来看,金华市高于衢州市,衢州市略高于丽水市,2015年衢州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60元,低于金华9918元,高于丽水58元。从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来看,衢州和丽水的环境质量较好,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71.8%和80.79%,高于金华的61.1%;2015年PM2.5均值分别为45毫克每立方米和33毫克每立方米,好于金华的56毫克每立方米。但衢州能源单耗水平高,环保压力较大。2014年衢州万元GDP能耗为1.15吨标准煤/万元,远高于丽水的0.48吨标煤/万元和金华的0.53吨标煤/万元。另外,由于地形因素和经济因素相互作用,金华、丽水城市集聚力更强,城市化率更高。2015年衢州城市化率为50.2%,低于丽水6.2个百分点,低于金华14.3个百分点。

(七)转型升级步伐上,金华基础较好,衢州、丽水活力较强。

经济新常态下,衢、金、丽三地积极谋求经济转型升级。目前来看,金华基础较好,在新业态、新模式、新模式的发展上前进的步伐更快一些,衢州和丽水转型方向逐渐清晰且各具特色,但成效显现尚需时日。

1.工业转型。金华市着力以产业融合概念重点培育五大千亿产业:即信息网络经济、先进装备制造、健康生物医药、文化影视时尚、休闲旅游服务产业,到目前已初具雏形。2015年,金华市五大千亿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实现产值(收入)4279.59亿元,增长4.9%。丽水则着重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机床、工模具、汽摩配等为代表的特色装备制造业群。农产品加工、木制玩具制造、竹制品产业、青瓷铸剑石雕传统工艺品等地方特色产业也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在丽水新兴产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衢州则着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氟硅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是传统优势产业,在新兴产业方面,风、光、水、气等多类清洁能源项目正在衢州齐头并进。

2.电子商务。根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百佳城市榜单,金华市位居广州深圳之后列第3位,丽水列41位,衢州列第63位。金华市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较好,以义乌小商品市场、永康五金市场、东阳红木市场等线下传统大型贸易市场为依托,线上贸易发展迅速。2012年即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成功引进了菜鸟电商园,已基本形成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关键节点城市。跨境电商也是金华的一大特色,已成为省内继杭州、宁波之后的第三个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出口)服务试点城市。2014年金华市委、市政府确立网络经济为新常态下撬动转型升级的“一号产业”。2015年金华市实现网络零售额1344亿元,居民网络消费额394.91亿元,顺差949.09亿元。金义“跨境通”平台最高日通关量突破7.2万票,货物出口目的地国达117个。衢、丽两地近年来电商发展虽不及金华,但均依托本地特色发展迅速。总体来看,丽水网上贸易总量大于衢州市,而且丽水的遂昌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更是在全国打响品牌,李克强总理曾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进行推介。2015年实现网络零售额121.43亿元,居民消费额100.94亿元,顺差20.49亿元。衢州电子商务起步也早,2000年就通过设立农民信箱、农技110服务三农。近年来加快发展步伐,2015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20条新政,明确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目前共培育电子商务产业基地27个,入驻电商企业419家,其中限额以上企业29家。2015年共实现网络零售额66.88亿元,增长90.2%,居民网络消费76.43亿元,增长51.1%,网络零售逆差从上年的15.41亿元缩小至9.55亿元。

3.旅游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假日经济的崛起,旅游经济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旅游业是衢、丽两地均重点发展的产业。依托生态环境优势,衢州将旅游业作为一大战役,丽水也提出将旅游业视为第一支柱产业。金华市也日益重视旅游经济。从三市比较来看,丽水自然景观资源更为丰富,同时与文化元素、民俗元素深度融合,发展“生态、休闲、养生”主题旅游业,并制定旅游项目“1311”推进计划(“1”:创建1个5A级旅游景区;“3”:提升30个高等级旅游景区或度假区;“1”:推进100个旅游招商项目;“1”:培育100个乡村旅游景区化示范村)。衢州利用高铁时代来临的机遇,把旅游与休闲度假、健康服务、养老养生等产业结合起来,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同时大力发展观光采摘、农家乐、民宿经济为主的乡村休闲旅游。金华市则以建设黄大仙文化、商贸购物、温泉养生和影视文化为特色的国际化旅游区为目标,并将休闲旅游服务业列入“五大千亿产业工程”之一。

4.金融业。总体来看,金华市金融体量较大,存贷款规模分别是衢州和丽水的3.91倍和3.75倍。金华市不仅银行业较为发达,在资本市场也相当活跃。至目前,境内主板上市企业达2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3家。丽水市存贷款规模略大于衢州,但衢州在资本市场更为活跃。丽水得益于侨乡等先天优势,存款规模始终大于衢州,但贷款规模是在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反超衢州。2015年5月,由丽水华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创新打造的互联网理财平台“华侨宝”全球首发。目前丽水主板上市企业2家,在新三版上市企业15家。衢州自2014年以来大力推进企业上市(挂牌),让更多企业在资本市场实现高端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目前,在主板上市的企业3家,在新三板挂牌企业20家,另有在新三板在审企业2家,签约后备企业53家。

二、衢州在区域竞争中产生差距的原因分析

(一)区位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

衢州地处浙闽赣皖四省交界,素有“四省通衢”之称,总体来看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但随着大交通大发展时期的到来,特别是近邻金华市已经基本形成贸易大市、物流中心城市,这种交通区位优势正逐渐弱化。而丽水地处浙南山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但穷则思变,以及事功文化的影响与感化,充分利用其毗邻温台金等经济发达市县的地理位置特点,早早地就确定了对接温台金的招商引资政策,并灵活地运用和贯彻中央的政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小气候,促进了丽水经济的快速发展壮大。

(二)投资优势未能转为经济优势。

虽然衢州工业投资规模是金华市的一半,是丽水的近2倍,但从产出来看,投资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新世纪以来,虽然衢州固定资产投资体量大,但投产率相对较低,全市工业项目建成投产率仅35%左右,同时投产企业产出率也较低,近年来仅有三分之一的项目投产后成为规模以上企业,可以说近十年来,仅有从丽水引进的元立集团成为具有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

(三)产业发展战略存在差异。

合理的产业定位是加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受温州和台州的影响,金华市走的是民营经济优先发展的道路。1996年以后,金华市大力发展小商品市场,特别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壮大对金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永康、东阳、武义等县随后找准定位,以装备制造、影视文化、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金华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逐步发展成为工业强市和市场大市,形成了“城市群+市场群+产业群”的发展模式。衢州和丽水在新世纪初即提出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丽水产业培育立足于本地优势,一是依托原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了日用化工、金属品制造等产业。二是依托本地山区丰富的水资源,大力发展小水电建设,既缓解了资源要素制约,又壮大了电力制造业。三是依托本地文化优势资源,培育壮大了如青田县的石雕工艺品制造业、云和县的竹木玩具制造业、龙泉的青瓷、宝剑制造业等各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产业集群。虽然衢州比丽水早建市15年,但从1985年到2000年工业占比仅提高了5个百分点,对丽水而言并没有多少领先优势。衢州的产业政策在较长时期内存在前瞻性不够、科学性不强的问题,且在制定政策时,发展战略缺乏连续性。多年来,衢州大力发展了原材料工业,带动了一个时期工业的快速发展,但由于产业链短、同质竞争激烈,2008年金融危机后,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需求趋弱,一些主导行业陷入产能过剩的困境,水泥、主要化工产品价格近两年都出现连续下跌。近年衢州市各级政府开始重视对水资源、旅游资源、风力资源等本地优势资源的利用,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但因启动较晚还未形成规模效益。

三、提升衢州区域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衢州面临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囧境,我们要积极化解金融危机的影响,破解发展要素紧缺的制约,形成了内生发展与借力发展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实现从现实的和潜在的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跃迁。

(一)把握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以后的20年,正是日用品大发展畅销的时期,金华等地区正是抓住了这次机遇,民营经济充分发展,经济总量得到大幅扩张,而衢州则抓住了新世纪以来大交通、住房等消费热点,经济呈现后发优势。进入“十二五”后,呈现出新的趋势,全国房地产、交通建设等投资的节奏放缓将可能成为常态,消费热点继续升级,衢州市的产业结构也需要加快调整。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关键期、经济分化的突显期,我们必须主动应对挑战,去发现和捕捉新的发展机遇。

(二)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抓好平台建设。集中力量加快全市工业、服务业功能区的建设进程。切实加大确保“入园率、开工率、投产率”的政策和工作帮促力度。二是破解要素制约。做好低丘缓坡报批转用,用足、用好、用活建设用地指标等试点政策,破解用地难题。加快对低效利用土地、闲置土地处置进度,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提升土地利用率和“亩产”。要创新金融服务,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加快上市等手段拓展融资渠道,破解资金难题。三是提高行政效率。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确保项目及时落地生产。

(三)走特色发展之路。

一是突出特色和优势,制定产业规划。衢州市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各县(市、区)要根据自己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现有基础,确立不同的目标市场和产业发展重点,突出优势,以特取胜。二是抓项目建设,提高投资效率。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仍然是抓项目建设,要大力提高投资效率,一方面要控制制造业盲目和重复投资,对主导产业的投资重点应着眼于长远利益,力求避免只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在制造业面对困境的时刻,应考虑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投入,比如文化娱乐、软件开发、信息咨询、网络等新兴业态的投入。三是抓产业集群,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继续按照“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高新化”的要求,根据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支持重点,引导招商引资方向。要将主导产业集群做专、做精、做深、做透,逐步提高产业配套水平,延伸产业链,增加产业关联度,尽量弥补现有产业链的短缺行业及产品。

(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一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突出培育发展优质柑橘、花卉苗木、茶叶、瓜菜、特色果品等效益种植业。重点在蔬菜、果品、特色动物等重要农畜产品的深加工上实现新的突破。二是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认真研究和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因地制宜,厘清衢州市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重点,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优胜劣汰,有步骤、有目标地推进衢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托山海协作工程,承接杭宁温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依托区位优势,承接长三角、海西区梯度转移。依托本地优质水资源,重点发展饮料、药剂等潜力朝阳产业;依托低丘缓坡资源,重点发展光伏产业;依托山区竹木资源,大力发展家具、竹木工业产业。做精做细化工、机械、钢铁、造纸、建材五大支柱产业,提升支柱产业的关联度和成长性,巩固形成竞争优势。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积极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经营业态的创新与整合。积极稳妥地发展金融保险业,鼓励业务创新。充分发挥山水城市优势,做大做强休闲旅游产业。深入挖掘两子文化,三头一掌食文化等,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以打造四省九市边际中心城市为目标,大力开拓物流资源,壮大现代物流业。

2014 年衢、丽、金三市规上工业十大行业对比表

衢州十大工业行业

2014 增加值占比(%)

2014 年增速(%)

丽水十大工业行业

2014 增加值占比(%)

2014 年增速(%)

金华十大工业行业

2014 增加值占比(%)

2014 年增速(%)

轻工业

32.5

3.7

轻工业

41.2

3.9

轻工业

52.6

3.8

重工业

67.8

2.3

重工业

58.8

-1.7

重工业

47.4

5.1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5.8

5.7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0.3

7.8

金属制品业

12.6

3.7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1.4

7.0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0.2

4.4

纺织业                                                                 

12.4

9.0

造纸和纸制品业                                                 

10.6

8.4

金属制品业

9.1

-8.1

纺织服装、服饰业

7.2

-1.9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8.2

3.4

通用设备制造业                                                 

6.8

-8.2

汽车制造业

6.3

27.7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6.2

-11.7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4.9

-6.6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6.2

-1.6

通用设备制造业                                                 

5.2

-8.6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4.8

7.8

通用设备制造业                                                 

4.8

-1.3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2

-6.3

汽车制造业

3.4

1.8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4.5

-3.3

纺织业                                                                 

4.3

-4.5

纺织业                                                                 

2.9

-3.2

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

4.2

5.2

竹木加工和竹木制品业

4.3

4.2

纺织服装、服饰业

1.6

1.1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3.3

5.6

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

3.6

-12.8

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

0.5

0.2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3.2

4.9

注:2015年各市数据暂未收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