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落户浙江引发热议 杭城高中校长们担忧
一个学校落户浙江引发热议,杭城高中校长们担忧——
持续了十多年的浙江教改不能被干扰
不要破坏浙江教育生态
“衡水中学落户浙江”,其实就是用直面高考的旗帜,以招商引资的方式“绑架”教育,让浙江罕见的“办厂型”教育模式落户平湖。
我对这件事有三个态度:一,要静观更要反思,不就是所学校来嘛,同时反思我们招商引资的目的,如果企业绑架政府,政府绑架教育,今天可能是一个“平湖”,明天可能是N个“平湖”;二,在反思中自省,自省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短板问题,比如教育的“洼地现象”;三,透过自省展现自信,那么一点浪花丝毫动摇不了浙江的教育大局,更何况我们尊重法规,强化法则,没有什么过不了的坎。
这件事引发这么大的关注,我们要有警觉。
第一个问题,它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规模?144个班6000多学生,我们需要这么大的学校吗?教育界曾有过讨论,不少人觉得一个以学生为本的校园最好不要突破40个班3000个学生。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设50万元这样的莫名奖励?这种设奖行为其实在收买学生,是教育的异化,肯定会导致一部分学生误入歧途。
第三个问题,它为什么这样招生?中考都没开考,它就开始招生了,还是全国招生,这显然有用少数优秀学生流入来包装学校的嫌疑。
到底是在办学还是在办厂?
现在衡水横空出世,其实根源还是缺乏社会各界公认的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我认为世界教育的潮流,还是往人本主义的路径走,也就是人的成长比成绩重要。
浙江有自己人文的底子,它是理性的。从2006年开始的高中课程改革,到2009年的进一步深化,2012年选修课的推进,一直到2014年的新高考改革,这一浪高过一浪的变革当中,我觉得浙江还是在往世界教育的潮流走,不唯分数,这个是了不起的。
浙江有自己的教育主见,浙江教育关注人的发展。衡水落户浙江,要拿捏浙江教育的本质、内涵和节奏,不要搞小动作,不要破坏浙江教育生态。否则会是一场闹剧。
好学校能给予孩子终身的学习观
我质疑高考工厂式的高中教育对孩子们成长的价值。
浙江老百姓对孩子接受优质教育要求迫切,对许多教育现象存有疑惑。让老百姓了解我们浙江教育的今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未来将发展成什么样,这点很重要的。当今中国社会,对一种教育模式的评价与帮助贫寒家庭孩子成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长河高级中学17年前在浙江省内首创宏志班。为了帮助杭州地区家庭贫寒品学兼优的学子实现求学梦想,经过杭州市教育局批准招收宏志生,17年来累计有1200多孩子实现了他们的求学之梦,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
社会各界向宏志生伸出了援助之手,虽然现在杭州市的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完备,已经完全能够保证孩子基本的生活需要,但孩子们更喜欢社会各界的关注,宏志生们缺的不是钱,更需要社会的爱。
我多年来做学习心理研究,在一线可以把成熟的理论与实践衔接,丰富理论。加班加点严格训练的学习模式,把孩子管得紧,越是低年级这种超量学习的短期效果会很明显,因为知识内容不多评价简单。我研究发现,越到后期,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变得非常重要,且对孩子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家庭教育是首要的,其次是学校教育,第三个是同伴引领。我们家长为什么希望孩子读一所好的学校?好学校能给予孩子终身学习观。
我们反对的是背后的负面文化
衡水在全国很多地方办了分校,但独独在浙江引发热潮,我觉得反映出浙江人思想活跃、看待事物敏锐的性格特点。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优点,这几天看下来,反对的声音也很强烈。
我们反对的是什么?
我觉得反对的不是学校的名称、符号,而是反对背后的一些负面文化。衡水中学很多的元素和浙江人的精神、文化是不一样的。在浙江,我们一直倡导和践行的是多元化的教育,反对一刀切、无差别式的培养模式。
我很反对低层次的、用物质的手段或高额奖金形式招生的一种模式,我觉得这不是现在社会向学生所提倡的方式。
我们还反对的是唯分数论的教育价值取向。之所以这么热烈的讨论,就是怕这些让教育改革背离了初衷。
尽管议论很热烈,争论也激烈,但我们很自信。我之所以说不在乎衡水中学来不来浙江,就是源于对浙江教育的自信。浙江教育质量高,不是自封的,全国各高校甚至美国常春藤名校对浙江学生的学能综合评价、持续发展力都评价很高。大学是检验我们基础教育的重要主体,大学对我们教育的认可就是对我们学校办学的肯定。
如果平湖引进衡水中学看重的是每年有100多人能考进北大、清华这个数量的话,大家更应关注进北大、清华的“亩产量”。浙江的高中大多没有巨无霸型的规模,学军中学每年500多名高三学生中就有30多人进北大、清华,大家算算这亩产量。
我们对教育的自信还来自于对教育面向未来的规划和设计。一所好的学校不仅体现在与现代经济社会相匹配的硬件条件,更反映在这个学校的软实力里,包含具有现代知识结构、情感态度的师资,学校文化和生源质量。
热议的背后
是浙江教育界的
担忧
浙江教育界对于此事的关注,不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其实是对浙江教育改革的一种担忧。
浙江教育改革已经进行10多年了,自新课程改革开始一直到现在进行的新高考,浙江的教育改革一直没有停止,并作为改革试点站在全国前列。改革的目的在于,改变过去僵化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多元化的、给于学生多种选择的、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
当然,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可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家长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来自应试教育仍适应高考指挥棒下的教育模式。
在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衡水中学作为高考加工厂的典型代表落户浙江,浙江教育界的担忧的确存在。
我们的招生制度虽然正在进行变革,分数为先的录取模式仍是王道。在这种录取制度下,考分仍是学生、学校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维度,浙江的高中也许可以适当发展符合学生长远发展的其他维度,但与把分数为先作为单一维度的学校相竞争,可能面临不小的压力。
所以,浙江教育界对衡水中学落户浙江的发声,焦点不是针对哪所学校,而是反映了社会对优质、多元化教育的需求和教育供给不能满足的矛盾。当浙江的教育改革还无法完全摆脱应试教育束缚的情况下,一所把应试教育做到极限的学校有可能对浙江的教育改革产生不小的冲击,甚至导致一些改革立场不够坚定的学校、校长走回头路。
衡水中学真的有这样的影响力吗?希望这种担忧是杞人忧天。
本报实习生 王丹情
本报记者 梁建伟 【罗道旺】来源:钱江晚报